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就業能力的定義

就業能力的定義

然而,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職場的深遠影響,就業能力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首先,社會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才的整體素質,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贏在職業生涯的起點,如何創造適應當代職場特點的就業能力,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其次,全球化的加速給職場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多元化、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中,專業人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開闊視野,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再者,隨著人才測評理論的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為不同的崗位選擇不同類型的人才。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也從單純管理“物”,即強調工作績效,轉變為重視對“人”的管理。員工離職、工作滿意度、職業發展、組織忠誠度等也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屆畢業生作為壹個特殊的群體,是職場新人,面臨著從校園環境到職場環境,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從學習能力到工作能力的轉變。如何在職場立足,應對壓力和挑戰,保持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不僅是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前的必修課,也是企業在選拔人才時需要考慮的標準。

作為國內最大的考試運營機構,ATA的客戶遍布全國,涉及金融、IT、通信、地產、能源等行業的上千家企業,考生總數上百萬,擁有豐富的校園招聘實踐經驗。為了更準確地評估員工的能力和素質,有效地篩選企業需要的人才,使企業的崗位要求與員工的能力和素質水平相匹配,ATA以就業能力的基本含義,為新畢業生和其他進入職場的人制定了“普遍就業能力”的概念。

所謂壹般就業能力剖面,是指“就業後獲得第壹份工作、保住工作並勝任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這裏提出的壹般就業能力,排除了專業領域知識技能的差異,是對員工所具備的壹般就業能力的考察。同時還從人格心理特征的角度,全面測量了與工作績效最相關的人格特征。

壹般就業能力是壹個綜合概念,由基本工作能力、職場英語能力和個體心理特征三個相對獨立的成分組成(見“圖2壹般就業能力結構”)。

基本工作能力是壹般就業能力的基石,是完成就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職場英語能力是在全球工作環境中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力工具。人格心理特征描述了員工的人格概況,可以標記員工職業發展的潛力,為實現職位匹配提供量化標準。這三個組成部分相輔相成,有機融合形成了員工完成就業、提升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所需的壹般就業能力。

壹般就業能力結構

1.基本工作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是指員工從事任何壹種職業的基本能力要求,用於判斷其在未來工作中是否勝任。大量心理學和管理學研究表明,可雇傭性傾向可以有效預測被雇傭者未來的工作表現和績效(Tracey,1992;田,2006)。

基本工作能力測驗是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l·瑟斯頓提出的智力結構群體因素理論為基礎的。瑟斯頓認為,智力包括七種獨立的心理能力,即單詞理解能力、單詞流暢性、推理能力、計數能力、機械記憶能力、空間能力和知覺速度。基於此,瑟斯頓設計了壹個智力測試來衡量這七個因素。理論分析和人力資源實踐表明,這些因素能夠代表被雇傭者的基本工作能力,能夠有效預測被雇傭者在未來工作中的表現。

2.職場英語水平

職場英語能力是員工在日常工作環境中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可分為英語信息理解能力、英語郵件閱讀和回復能力、英語電話溝通能力、英語報告寫作能力、英語會議報告講解能力、參加國際會議能力等。

權威研究表明,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跨國公司都面臨著管理超過20個海外運營網絡的挑戰(John et al .,1997),全球統籌已經成為建立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之壹。正是因為這種協作,全球溝通能力,尤其是員工的職場英語能力,成為了跨國公司成功的先決條件。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中小企業的逐步國際化,這些企業也開始使用職場英語標準要求員工,加強全球溝通能力,進而提升全球競爭力。由此,職場英語能力成為大多數公司員工立足職場的必備能力。

3.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個體在社會活動中相對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傾向、氣質和性格。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傳統的智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和學校學業成就測驗成績來預測未來的工作績效,在實際工作應用中經常受到質疑。結合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勝任力”概念應運而生。勝任力是指與工作績效直接相關的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征和動機。其中,知識和技能是顯性能力,相對容易被觀察和測量。而自我概念、特質、動機等個體心理特征是潛在的能力,相對難以測量和改變發展(麥克萊蘭,1973;斯潘塞,1993).大量研究發現,勝任力是預測工作績效和個人成功的關鍵,它顯著區分了優秀個體和普通個體。

技術的進步形成了當今職場職業分工的趨勢。崗位細分對人才選拔提出了更細化的要求,即根據不同的崗位要求,選拔不同特點的人才。將個體的人格心理特征與崗位勝任力要求相匹配,不僅可以促進個體在工作中取得成功,還可以使個體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余,為其職業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因此,個體心理特征作為壹般就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解釋了不同崗位個體職業發展的潛力。“大學生就業能力”是為了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而提出的。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是指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和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生職業目標是否明確,知識技能是否紮實,就業心態是否端正,是否具備適應崗位的實踐能力。

鄭小明在《論就業能力》壹文中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描述如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是簡單地指某項技能或能力,而是學生各種能力的集合,這個概念是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包含。在內容上,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是指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就業能力的基石;思想能力是指思維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政治鑒別力、社會洞察力和情感道德品質的綜合體現,是大學生思想成熟的標誌;實踐能力是指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就業中的點睛之筆,是各種能力綜合運用的外化;適應性是指在各種環境下自我控制的心理和生理調節能力,是大學生就業乃至從學生角色向社會職業角色順利過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