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夏的遺址只剩下西夏陵和黑水城,歷史上西夏陵都被破壞過,所以現在看來大部分都是?土堆?而另壹個遺址黑水城早就被俄羅斯人掏空了!
現存的唯壹壹部西夏語漢語詞典居然在聖彼得堡的東方研究所,關於西夏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完全被俄羅斯壟斷!所以在過去,如果中國學者想研究西夏的歷史,他們必須去俄羅斯。為了看懂俄羅斯學者的專著,他們還順便上了俄語,或者等同行翻譯,看能不能先翻譯俄語著作。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得到西夏文獻的版本(俗稱PDF)進行研究。2013中國社科院史金波教授用中文寫了壹本《西夏語教程》,為這種東西畫個逗號(原始史料還在哪裏,要不要研究壹下?去俄羅斯吧!)。
是什麽造成了這種尷尬的局面?罪魁禍首?這是來自俄羅斯的盜墓者(探險家)嗎?)科茲洛夫。
彼得。庫茲米奇?俄羅斯探險家科茲洛夫於20世紀初前往阿拉善,在額濟納發掘哈拉浩特。最後在他的主導下,西夏的歷史浮出水面。
十幾歲時,科茲洛夫是家裏的得力助手。他總是幫助家人定期把牲畜趕到市場出售。在去市場的路上,他必須溯頓河而上,路途遙遠。因此,年輕的科茲洛夫產生了勇氣。
科茲洛夫在1888
1881年,壹次偶然的機會,科茲洛夫認識了世界著名的探險家普爾·格瓦爾·斯基。在雙方表達了對冒險的向往之後(科茲洛夫曾對普勒格瓦爾斯基說過這樣的話:我想,在遙遠的西藏,夜色壹定更美,但我有機會看到那片遼闊的高原嗎??),普爾·格爾瓦爾邀請科茲洛夫做自己探險隊的助手,由此,壹段涉及中俄的歷史開始了。
科茲洛夫因為有壹顆愛冒險的年輕的心和對中亞神秘歷史的向往,和他的導師普爾·格爾瓦爾壹起來到中亞,完成了四次中亞探險。然而,在第五次遠征中,普爾·格爾瓦爾卻因為飲用了有毒的河水而不幸身亡。科茲洛夫深感悲痛,帶領其他隊員代表導師完成了這次探險。導師去世後,科茲洛夫因其豐富的中亞探險經歷,成為俄羅斯最熟悉中亞具體情況的人。
終於在1907+00這壹個月,在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皇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科茲洛夫開始了他的第六次中亞探險之旅。壹路上的戈壁風光讓他對哈拉浩特古城的向往更加真切,在紮薩克圖可汗盟他遇到了盟親王。
科茲洛夫給了舉報人壹大筆賄賂,舉報人私下告訴了他壹些關於哈拉浩特的事情。由於相處的日子,報道對科茲洛夫的好感與日俱增。在離開科茲洛夫之前,還專門設宴為他提供了空中補給,並為他提供了向導和駱駝,幫助科茲洛夫更好更快地找到目的地。
黑水城遺址
後來科茲洛夫在自己的作品中特別提到了第壹次見面?黑水城?作者摘錄了以下信息。
從哈拉浩特的西面走近這座城市,妳會被城堡南角不遠處的壹座大型建築所吸引。這個建築有壹個很強的圓形尖頂,所以給人的感覺和伊斯蘭教用來祈禱的清真寺壹樣。幾分鐘後,我們已經通過西門進入了死亡之城的內部。西門在東墻大門的斜對面。我們進入西門後,遇到了壹個正方形的廢棄場地,邊長約333米。遺址內有許多或高或低、或寬或窄的廢棄建築,建築周圍堆放著各種垃圾,其中包括壹大堆陶器碎片。到處都是塔,寺廟的數量也不在下面。寺廟是由沈重的,完全煆燒的磚制成的。我們不禁被眼前的事物迷住了?科茲洛夫的死城之旅
跋涉了幾個月,終於在3月1908到達哈拉浩特。因為古城埋藏已久,荒無人煙,科茲洛夫稱之為?死城?。
我奉命前來,不敢拒絕。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大量西方人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掠奪中國的文化。同為侵略國的俄羅斯與英德相比,還差得很遠。科茲洛夫是這樣嗎?瀕臨死亡?俄方希望經驗豐富的科茲洛夫能帶來不壹樣的東西,這與科茲洛夫對中亞的向往是壹致的,於是奉命帶著無盡的寶藏來到這座傳說中的黑水城,開始了進壹步的挖掘(哈拉浩特在蒙古語中是黑城的意思,中文也叫黑水城,據說壹位黑人將軍在黑水城埋下了無數的寶藏,但早已消失在沙土中)。
盜版文件
穿過巨大的沙丘後,黑水城出現了。壹眼望去,有壹座半被沙丘覆蓋的城堡,西北角矗立著壹座高塔,顯示著它在大漠中的孤獨與驕傲。科茲洛夫和他的探險隊對可以看到廢墟的範圍進行了破壞性的挖掘。他不是考古學家,只是壹個探索者,缺乏歷史素養,很難理解這壹片金沙下所掩蓋的燦爛而珍貴的中華文明。
最終,科茲洛夫和他的團隊沒有找到他們認為的寶藏,挖了三天,把十箱文物送到了俄羅斯,然後離開了。誰知,幾個月後,俄羅斯皇家地理學會震動了!科茲洛夫收到了重返黑水城的請求,並告訴他黑水城可能是壹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他希望自己不惜壹切代價盡快回來,繼續探索。
於是,第二批發掘開始了。這次發掘終於創造了世界探險史上的奇跡,壹個文明被發現了。大量的書籍、卷軸和雕塑,以及各種神秘的符號和現象,都被科茲洛夫運回了聖彼得堡。半個世紀後,這批文獻的目錄被俄羅斯學者整理出來,可見其數量之龐大。
科茲洛夫,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邊緣人物,所謂的?探索者?硬生生拿西夏的歷史?鑿個洞?而他自己也因為掠奪了足夠多的西夏文物和文獻而被提升為上校!他還被邀請到頤和園,向沙皇講述探險的全過程,以及他在途中收集到的東西?寶貝?甚至英國和意大利也介入了。兩國地理學會分別授予科茲洛夫金質獎章,法蘭西學院也授予他很高的榮譽。可以這麽說嗎?壹個會成功?,而促成他今天成就的,竟然是黑水城上千年的歷史!
科茲洛夫特別喜歡丁元英和賀蘭山。他在《死城之旅》中表達了這壹點:
大部分時間都在定遠營度過。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工作讓我做。但我深深牽掛著賀蘭山,想早點走進這座美麗的山。當我們沿著騰格裏峽谷攀登賀蘭山的途中經過壹座山峰時,在那裏度過的時光是我最愉快、最美好的時光。山的兩邊是綿延如波的長山,被薄霧輕籠,向遠方延伸;山的西邊是壹望無際的沙漠,東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河?軟管?。而我壹個人坐在那裏,靜靜的坐在那裏,沒有任何人打擾我。?
科茲洛夫的發掘震驚了世界,在西方學術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直接揭開了西夏的歷史。就在這時,西夏學這門學科形成了,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這段被掩蓋的歷史。然而,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俄羅斯對西夏的研究壹直只是冰山壹角。另壹方面,除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主要是中國,由於俄羅斯出版的資料有限,對西夏歷史的進壹步研究有相當大的阻力。
說回科茲洛夫,他在哈拉浩特完成發掘報告後,就打算去他向往的西藏,但因為壹戰的爆發,他沒能如願。後期由於英國的強烈反對,科茲洛夫的願望最終止步於烏蘭巴托。隨後幾年,科茲洛夫在蒙古發現了匈奴首領墓,這是考古史上的又壹大發現。然而,到了晚年,科茲洛夫還是放不下哈拉浩特和烏蘭巴托。在試圖獲得跨國許可後,科茲洛夫再次來到哈拉浩特,但因為風沙改變了地貌,最終沒能找到他要找的東西,這是壹生的遺憾。
1935年,72歲的科茲洛夫終於在列寧格勒郊外的療養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