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正式名稱134340冥王星,是太陽系中已知的第二大矮行星(僅次於厄裏斯),也是觀測到的第十大直接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冥王星最初被歸類為行星,現在被認為是稱為柯伊伯帶的獨特種群中最大的成員。
像柯伊伯帶的其他成員壹樣,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相對較小:大約是地球月球質量的五分之壹,體積的三分之壹。它有壹個偏心和高度傾斜的軌道,距離太陽30到49天文單位(44-74億公裏)。這導致冥王星周期性地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
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冥衛壹有時被視為壹個雙星系統,因為它們軌道的重心不在任何壹個天體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還沒有正式確定雙矮行星的定義,在它通過這樣的裁決之前,卡戎被歸類為冥王星的衛星。冥王星有兩顆已知的小衛星,Nix和Hydra,發現於2005年。像天王星壹樣,冥王星相對於它的軌道平面“側”旋轉,冥王星-卡戎系統也是如此。
從1930被發現到2006年,冥王星壹直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在1970年代後期,隨著外太陽系小行星2060凱龍星的發現和冥王星質量極低的認識,它作為大行星的地位開始受到質疑。後來,在21世紀早期,在外太陽系中發現了許多類似冥王星的物體,特別是分散的盤狀物體厄裏斯,它比冥王星大27%。2006年8月24日,IAU首次定義了“行星”壹詞。這個定義排除了冥王星作為壹顆行星,並將其與厄裏斯和谷神星壹起作為新類別“矮行星”的壹員。重新分類後,冥王星被添加到小行星名單中,編號為134340。許多科學家仍然認為冥王星應該被歸類為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