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1.為什麽要學習翻譯理論?

1.為什麽要學習翻譯理論?

mwv為什麽會看這類翻譯理論書籍?

當然,因為自己經驗不足,沒有受過翻譯方面的訓練,所以希望借鑒前輩的知識和經驗,了解著名翻譯家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雖然不同語系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但思考的方向往往可以參考。而且看了大師的經驗和提煉的方法,也可以激勵自己在翻譯上更加努力。

可以增加信心。著名翻譯家想破腦袋不知道怎麽翻譯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余光中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翻譯王爾德的戲劇《不要和孩子玩》後的感受——

翻譯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可以半解決,有的不得不放棄。

當我們發現名家在翻譯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就會明白,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其實就是用另壹種語言盡可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即使我們不能做到100%,也不必自責。翻譯不可能百分百,這是兩種語言,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差距。譯者只能努力做到對等翻譯。

余光中在這篇文章中還說,“最難的當然是文字遊戲,尤其是雙關語...有時候真的不行,只好繞道走。當然,“詭計”也變質了。”

原來擔心這些問題的不止我們小翻譯。有經驗有造詣的翻譯大師也有類似的煩惱(當然大翻譯家和我們小翻譯家的煩惱程度不同),所以會心安理得。

最後,在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後,遇到壹些以前知道但不知道為什麽的問題,也能解釋的更透徹。比如我覺得下面兩段話就很有用。

曾師從傅雷翻譯《紅與黑》的羅,有獨到的“譯事三錯”理論。所謂三不譯,即“外譯、外譯”;文學翻譯,非語言翻譯;準確,不精彩。"

余光中談到了他當翻譯時遵守的壹個原則:

翻譯原義或原文。只註重表面的原文,不管背後的本意,就會變成純粹的直譯、硬譯、死譯。當然,最理想的翻譯是達到原意,保留原文。如果原文很難保存,我們就要達到原意,不考慮原文的表面陳述。

所以有時候把譯文和原文對比可能看起來不像,初學者可能會質疑——是不是錯了?但有時候往往是譯者在掌握了作者的整部作品後做出的最好的詮釋,最符合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