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面對海浪的時候,帕洛瑪先生完全展現了他不同尋常的觀察方式:他沒有沈溺於《玉濤》中洶湧的大海帶來的整體感官印象和感嘆,而是針對壹個海浪:它的形狀,它的運動方式,它在流動的海浪中的存在方式,它的中心和邊界,以及其他海浪的影響...雖然這種觀察很容易丟失目標,但帕洛馬先生始終不忘定義觀察邊界。在觀察其他事物時,帕洛馬先生同樣理性而細致。在他科學家般的眼中,自然的東西,如烏龜、草坪裏的各種草、太陽、月亮和星星、鳥和壁虎,都跳出了人們的整體印象,被分析和解構,微小的細節被描述。
但與壹般的博物學研究不同,帕洛馬先生與眾不同的細致觀察,似乎並不是記錄自然事物的形態,研究它們的屬性或尋找它們的譜系,而是借機鍛煉壹種思維方式,做壹種無意識的哲學思考。所以當他仔細觀察兩只烏龜結合的全過程時,會從生理結構層面想到人和烏龜的區別;當他描述草坪上各種草的氣質和生長情況時,不禁自問,好草和雜草真的有區別嗎,這種劃分和定義的意義是什麽?觀察是令人著迷的,觀察後的思考看似有些無意義,實則有趣。
在觀察和把玩自然事物的同時,帕洛馬先生也把目光投向了人類社會。他琢磨了很久要不要在沙灘上看到壹個袒胸露乳的女人,然後排隊買鵝油,把自己從當時的環境中超脫出來,成為壹個思考的遊戲。他標新立異的思想可以在任何地方紮根。我們看到了壹個看起來遊手好閑、驚慌失措的怪人,經常讓自己的思維脫離日常經驗。然而,他不僅能讓我們笑,還能讓我們在沈默中思考。就像我們喜歡赤子之心、性情古怪的馬可·瓦爾多先生壹樣,我們也喜歡這樣神經質、性情古怪的帕洛馬先生。
但是帕洛瑪先生的怪異和可愛從何而來?書的最後壹部分逐漸從各種觀察轉向沈思。
“帕洛馬先生很苦惱,因為很難和同齡人和睦相處。”在《世界看世界》這篇文章中,我們似乎得到了解開帕洛馬先生思想之謎的鑰匙。“從現在開始,他會盡壹切努力,不僅要和鄰近的人類和睦相處,還要和銀河系中最遙遠的星團建立和諧的關系。”當帕洛瑪先生確定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並試圖將這種經驗運用到與同類的接觸中時,他發現並不奏效。“他逐漸陷入困境,他被誤解、猶豫、妥協和錯誤所淹沒。”觀察宇宙時,他在宇宙之外,但與人交往時,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宇宙是壹面鏡子,我們在這面鏡子裏能觀察到的,只是我們心裏已經知道的。”——所以,內省的帕洛瑪先生是這麽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