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價格反映了社會經濟在某種最優狀態下資源的稀缺性和對最終產品的需求,有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
影子價格的概念是由荷蘭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之壹揚·丁伯根和前蘇聯數學家、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坎特羅維奇在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提出的。
擴展數據:
影子價格主要有以下特征:
1,影子價格客觀反映了系統內資源的稀缺性。根據互補松弛定理的條件,如果壹種資源在系統中超過需求(即有剩余)。它的影子價格(即偶數解)為零。
這壹事實表明,增加這壹資源的供給不會引起系統目標的任何變化。如果壹種資源是稀缺的(即對應約束條件的松弛變量為零),那麽它的影子價格壹定大於零(非基礎變量的檢驗數非零)。影子價格越高,系統中的資源就越稀缺。
2.影子價格是壹個邊際價值。類似於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本概念,影子價格在經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3.影子價格是對系統資源的最優評估。只有系統優化了,這個資源才能被賦予這個價值。因此,也有人稱之為最優價格。
4.影子價格的價值與系統狀態有關。系統內資源數量、技術系數和價格的任何變化都會引起影子價格的變化。所以也是動態價格。?
百度百科-影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