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書寫工具主要是筆、墨、紙、硯,通常稱為“文房四寶”。學習書法,妳得了解這些文具,知道如何選擇,如何保護。鋒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這是非常必要的。
筆
毛筆據說是秦國的將軍蒙恬發明的。還有人說“虞舜造筆”。
其實毛筆的歷史要比蒙恬和虞舜早很多。在原始文化的仰韶彩陶上,有用毛筆繪制的裝飾圖案,正面露出的地方,刷毛的痕跡清晰。它的歷史比文字還要早,至少在6000年前。
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壹門藝術而享譽世界,與使用壹種特殊的毛筆有很大的關系。筆尖由羊、狼、老鼠、兔子等的胡須制成。因其柔和、輕重、粗中有細,才能寫出奇幻的點畫,形成高超的藝術仙境。毛筆等其他材料也能寫出漂亮的字體,但很難達到毛筆書法那麽高的藝術成就。
毛筆的制作積累了幾千年的經驗,最著名的是推湖筆。湖筆因產於古代湖州而得名。它始建於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有軟刷、硬刷和雙刷兩種刷子。
柔軟:柔軟易吸墨;原料多為羊毛,故俗稱羊毛。有些書法家認為用羊毛容易練筆力,主張初學者選用羊毛為宜。我的經驗是,中小學生學漢字,大多是從漢字開始,要先工整。羊毛被雖然好,但是很難掌握,所以雙倍雙刷比較合適。
硬毛:結實,不能含較多墨水;它主要由黃鼠狼的尾巴毛制成,所以俗稱狼毛。練小字,為了整齊,用硬毛為宜。
雙刷:中性,剛柔並濟。它是由綿羊毛和其他動物毛制成的。兔毫的毛色接近紫色,所以兔毫也叫紫毫。按比例有七只紫羊、三只羊、七只紫羊、五只紫羊,稱為紫羊、紫羊。
如何選筆?
第壹,大小,軟硬要實用。壹般來說,寫大字用大筆、軟筆;用小筆和硬筆寫小字。
二、筆尖要圓如錐,尖如鑿,有四個特點:圓、尖、齊、健。圓,是筆圓而飽滿;尖是指筆尖尖如圓錐;齊,即筆尖潤平,即展平,鋒平如鑿邊;健,指的是彈性筆桿,結實有力。妳可以用壹支新鋼筆蘸點唾液潤濕,然後在妳的拇指指甲上畫圈。如果圓圈從自身開始轉動,就可以向四周擡起,筆尖自然會拿起光束,回到銳利的位置。
如何保護鋼筆?
新鋼筆投入使用時,筆尖上有膠水,必須先用溫水(不是熱水)浸泡,這樣才能打開,這就叫發筆。註意不要用力擰,更不要用牙齒咬開。小楷筆可以開2/5的筆頭,中楷筆可以開1/2,大寫筆可以開2/3。壹般來說,刷子不要全開,全開了就弱了。發多少合適,要看是否適合使用。
毛筆用完後,大筆要用清水沖洗,不要留墨水。然後,筆頭要挺直,筆頭要朝下,掛起來。小筆要用筆套保護,防止鋼筆粘住。如果長時間不用,要放在盒子或袋子裏,加樟腦,防止蟲子吃。
黑色
墨,相傳“興義始造墨”在周宣王。根據古代的考證,興夷應該是作為壹個外族而被懲罰的,換句話說,古代是有懲罰之後的墨跡的。據古書記載,舜時有五種刑罰,其中壹種是墨刑,即把犯人的額頭刺擰,用墨水塗上,也稱酷刑。這樣看來,墨水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存在了,大約有4000年的歷史。商代甲骨背面也有很多墨書。秦漢時期也有墨丸出土。
在古代,墨是很優雅的。漢代,涿鹿(今陜西千陽)以制墨聞名,故成為古墨之名。晉代女書法家魏《筆與陳圖》雲:“其墨為廬山松煙,鹿角膠,六萬五千四百三十八+00余年,堅如磐石。”據北魏賈思勰《齊·姚敏書》記載,制墨時,除講究墨煙、墨膠外,還加入了珍珠、麝香等藥物,以增強墨的光澤和色澤,並去除異味,使之芳香。唐朝末年,出現了以制墨聞名的人晁和人廷貴。
南遷安徽歙縣後,廷貴被南唐皇後李煜任命為禦墨官,賜姓李,故後稱李廷貴。李廷貴制作的墨汁,香味濃郁,上漆,在當時相當於黃金。宋朝成了林文的寶藏,壹直有“黃金易得,李默難求”的感嘆。宋人呢?《莫吉》和《莫箐》都有關於制墨的專著。據最近的統計,古代人用來制墨的藥物有50多種。不難想象古人對墨的重視程度。
常見的油墨品種根據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料大致可分為三類:
松煙墨。它主要是由松木燃燒煙草並加入適量的膠、藥材和香料制成。而松煙墨以徽墨為極品。
油煙油墨也就是說,它是用油燃燒煙草制成的,通常是桐油、芝麻油、菜籽油和石油。制作墨水時,還混合了適量的膠水、藥材和香料。
油松墨水。它是由油煙和松煙混合而成的。由於混合比例不同,油墨質量也不同。
如何選擇墨水?
墨水的好壞可以從顏色和聲音上來區分。顏色是紫光,其次是墨、綠光、白光。輕劃墨,聲為上清,聲為下濁。研究硯,聲音細的更好,粗的次之。
怎麽磨墨?
研磨油墨應使用清水。清水比含微量鹽灰的水好,包括二次井水、二次自來水、二次蒸餾水。註意不要用茶或熱水。
磨時墨要保持平直,再壓再推,圓要有力均勻,穩而慢。研究之初,水要少,研磨要集中,然後加水再集中研磨。墨水要適度拋光,太濃容易使筆尖發粘而難以使用,太淡容易滲透紙張。
墨水濕了幹了就容易斷。可以在墨水外面包壹兩層紙。使用時不沾手指,還能保護墨水不被折斷。
平時練字,為了方便,多用墨水。墨水太濃了。可以倒出壹點,在硯臺裏和清水混合。註意不要往墨水瓶裏加水,這樣會使墨水裏的膠質腐爛發臭。
紙
據說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蔡倫之前200年,西漢初期就有了粗糙的麻紙。但是在已經發現的許多古代紙張中。凡是早於蔡倫時代的紙,如Xi安灞橋紙、陜西扶風紙,都叫麻紙,其實是絮團,上面沒有文字;蔡倫之後的紙,如新疆的羅風波紙,甘肅武威的幹灘坡紙,都是用來書寫的,上面有墨痕。因此,可以說蔡倫是古代造紙術的革新者,蔡倫革新了生產技術後的古麻紙便於書寫。稱他為紙的發明者並不過分。
紙的種類很多,但宣紙壹直是毛筆書法使用的最著名的紙。
據考證,宣紙始創於南朝,當時稱為寧巴、英光。
宣紙的集中產地在安徽涇縣。涇縣在唐代屬宣州管轄。後來涇縣等地的紙也出口到宣城,所以取名宣紙。
宣紙質地柔軟,質地細膩,適合表現書畫的樂趣。同時抗拉強度強,不易被蟲蛀,便於長期保存,因此有“千年生命紙”的美譽。
宣紙類的名稱很多,單宣、雙宣、肋宣、珊瑚宣、虎皮宣、玉版宣等等。根據紙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生宣傳、熟宣傳、半熟宣傳三大類。
健康宣傳,易吸水,油墨滲透,同時註意油墨的適當濃淡。
熟玄是在生玄中加入明礬和骨膠制成,不易吸水,紙質較硬。
半熟的玄也是用生玄做的,中性,能吸水,但不容易滲透。
宣紙是比較貴的書畫用紙。對於初學者來說,用紙沒必要太講究。最好用粗澀的紙,如元舒紙、毛邊紙、白麻紙等。但不宜使用過於光滑的紙張,如光澤紙、復印紙等。粗糙的紙容易練筆力,光滑的紙不利於練筆力。
硯
硯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古人不知,故歸之於人類始祖黃帝。東漢李友寫《墨言銘》說:“書約而作,硯墨為陳。”意思是文字發明的時候就有硯臺和墨水了。其實世界上沒有文字之前,就有硯臺了。硯最初是用來繪畫和研磨顏料的。Xi安半坡有個先民制陶時磨顏料用的石磨,有磨過的痕跡。這是壹塊已知的原始硯臺,大約六七千年前。比古代歷史上傳說的黃帝時代早了壹兩千年!
1.端硯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有壹座斧頭山,山下有水,名叫段曦,山上有斷石。最好的硯制叫端硯。
端硯,紫色最好,豬肝壹樣的紫色最好。墨跡快,不疼,墨跡不容易幹,天冷不容易凍。
2.硯
歙硯,因所用硯材來自唐代歙州而得名。贛州下轄的許多縣都產這種石頭,但以衛龍山(今江西婺源)產的石頭最好,所以它也被稱為衛龍硯。
石頭壹般顏色較深,略帶藍色,用藍色的雲朵來形容它的顏色是非常恰當的。金星、光環等。是最好的石頭。金星,金色光環,大的像豆子,小的像魚子。這金色的星星,光暈,是壹滴硫化鐵,堅硬,易淤墨傷筆,但光澤閃耀,如飛星般閃耀,讓人心生憐惜。硯工精心安排,巧妙運用魚雨,把有星暈的雕成硯臺,沒有星暈的中心雕成硯臺。如果有壹件漂亮的玉雕,它會化瑕為玉,相得益彰。
3.閆濤
產於古代周濤。甘肅省卓尼市閆濤鄉是閆濤的集中產區。閆濤是由石濤制成的。石濤發源於臨洮的大江,故名石濤。閆濤石堅潤,出墨快,存墨久,是著名的硯臺之壹。
閆濤最著名的是它的綠色陶器和紅色陶器。綠色陶器是由綠色石頭制成的。深綠的叫綠,淺綠的叫劉。顏色是帶波浪的綠色,美觀自然。陶虹古時候叫野鴨血,現在叫玫瑰紅。色澤紅艷淡雅,細膩純凈。
三大名硯有著相同的特點:硯石質地堅潤細膩,堅而不燥,膩而不滑。
牢固不幹燥就容易上墨。如果細而不滑,就會產生墨塊。
初學寫字,買硯臺,只要石頭不光滑,但不太粗糙,就可以用。但是要選擇有硯臺蓋的硯臺。這種硯臺便於存放墨水,並能避免墨水被風吹幹。硯臺用後洗凈。少在硯心存水,以養硯。尤其是防止油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