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抽簽互相認可。每個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寫十條評語。壹般學生寫的壹篇作文的評語都在150字以上。經過多次糾正,學生不僅能準確記住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要求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他會指導別人怎麽寫,怎麽不寫,自然會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1.看看格式是否正確。
畫別人的作文本,先看作文格式。如果格式正確,用紅色寫下註釋。審批基於扣減方法。這壹項不扣,就是滿分。
友情提醒:這壹項可以細分為標題位置、首末行、段落開頭、段落數量、全文字數等。〗
2.看輥面是否整齊。
大家都可以看到這壹點。當後進生批改別人的作文,指出卷子不整潔時,下次自己寫作文也要註意卷子。
友情提醒:此項可細分為汙損和書寫質量。凡是臉型整潔、清爽悅目、文筆優美的人,都應該得到肯定。〗
3.有多少錯別字?
如果發現錯別字,要在原文中標註出來,寫在批語裏,然後在後面寫上正字。如發現錯別字,每兩個扣1分,最多扣10分。超過10項不扣分,但要逐條更正。
友情提醒:要培養經常查單詞字典的好習慣,做到少寫不寫錯別字,增強辨別錯別字的能力。〗
4.看* * *幾個病句。
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病句下畫線,並寫下病在哪裏。然後,在文後的評論裏,寫下幾個病句,在眉批處或原句處改正。每句減1到10,不再減。
友情提醒:妳要在平時的作文中培養勤於推敲和總結的好習慣,避免病句的發生,增強辨別病句的能力。〗
5.看看標點符號的用法
強調句號、引號、感嘆號和問號的使用。發現明顯錯誤的地方扣壹分,十分以上不扣。
友情提醒:準確記住標點符號的書寫形式和使用規範。〗
6.看文章的中心
作文指導中的這兩點,具體的例子,告訴學生什麽是明確的,集中的。在學生批改之前,老師先大致看幾篇,然後簡單介紹兩篇好文章,舉兩個不突出不重點的例子。學生可以從老師給出的正反兩個例子中舉壹反三,符合實際的就可以認可。
友情提醒:要結合我們課本上的優秀課文,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顯著性和集中性的概念。〗
7.看文章的選材
這篇批語提出了三個要求:①是否圍繞中心。(2)是否符合生活實際。③是否典型。
友情提醒:材料真實,典型,有意義。〗
8.看文章的結構
三條評語要寫清楚:①層次段落是否清晰。②過渡是否自然。③開頭和結尾是否協調。
友情提醒:結構合理,形式上的創新者要給予肯定。〗
9.看文章的表達
主要看文章的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是否具有靈活性,敘事性,解釋性,議論文性。
友情提醒:表達靈活、敘述詳盡完整、描寫具體生動、解釋準確清晰、抒情自然、論述嚴謹深刻的,應予肯定。〗
10.閱讀文章的語言
主要看是否簡潔、流暢、準確。語言不簡潔、重復、啰嗦,酌情扣分,本項不超過5分。語言不通順,不代表有病句,而是句與句之間銜接不連貫,扣分不會超過5分。
友情提醒:詞匯豐富、形象生動、感情真摯、句式多樣、修辭新穎、表達簡潔連貫者,應予肯定。〗
【後五項要求10分為了提高要求。沒有對減分做太具體的規定,審校會酌情處理。〗
考場作文特別建議:題目準備,首尾段落,過渡段落,段落的首尾句子是閱卷老師比較重視的地方。對於這些地方,要按照各種標準提高要求,特別小心,盡量不出差錯。
本文引自/tb.asp?id=299133
如何修改作文
修改是寫作文的最後壹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壹步。但是有些同學鄙視這壹步,甚至放棄這壹步,這是很不好的。妳想想,哪位大作家的作品沒有修改過?有些要修改好幾次。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寫完文章,至少要看兩遍,盡量把不必要的字去掉。這是復習中要做的任務之壹。作為壹名中學生,作文不應該需要修改嗎?
修改壹篇文章,也要掌握壹定的方法,往往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入手。內容修飾壹般有讀、刪、加、改四種,而語言修飾壹般是對有缺陷的字、詞、句進行修飾,使字、詞、句更有文學性。下面從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來談談作文的修改。
壹.對該條內容的修訂
(1)閱讀
寫完作文,至少要讀兩遍,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如果是工作日練習,最好不要馬上看。因為妳剛寫完作文,腦子裏還有壹個“思維慣性”。如果妳挑毛病,妳會錯過很多。過了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當然不要太久),做完其他事情再回去看書會更好。如果是在考場上寫作,最好是在語文卷子上查完其他題目後再看作文。但是妳必須讀它。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先看完,就像看別人的作文壹樣。通過朗讀,妳會覺得妳的作文語言“朗朗上口卻不朗朗上口”。壹般來說,如果不朗朗上口,讀起來別扭,那壹定是有問題。朗讀完後,要默讀,從立意、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了解自己作文的“味道”,並根據自己的語言水平,盡量找出作文的毛病,然後按照以下方法進行刪、加、改。
(2)刪除
壹般有四種情況需要刪除。
1.與主題無關或看似與主題相關但實際損害主題的內容應刪除。如作文《同桌》。壹個同學寫她的同桌是三好學生,其中壹個寫她關燈後躲在寢室帳篷裏用手電筒做作業。這位候選人的初衷是為了突出她勤奮好學,但效果適得其反。因為不反映她違反宿舍紀律,不善於安排時間,不註意保護視力?像這種只考慮壹面的東西,會影響整個主題,需要刪除。
2.空洞的評論或者煽情的也要刪掉。如“尊師愛生”。壹個同學全文只寫了600多字,但是壹開始就大討論。他只用了150多字來談教師節的意義。當然,寫這個題目提到教師節是可以的,但是在敘述的開頭就做這樣空洞的評論是沒有必要的,應該酌情刪除。
3.重復的內容,再好也要刪掉。比如“如何用中文反駁科學”。壹個同學舉了六七個中國近代科學家的例子作為論據,證明學科學需要中文。其實這是壹種重復。只要保留壹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其余的都可以刪掉。
4.開頭離題太遠或者結尾畫蛇添足的內容都要刪掉。如“農貿市場”。有的淩晨起床就開始寫,甚至昨晚睡不著;還有人從國家農業政策上講家鄉豐收,或者如何從壹路美景中擠交通車。這些與問題意義無關或者太過遙遠的東西要刪掉;就算有關系,也要撇在壹邊。再比如寫壹篇關於讀後感的文章。很明顯,真情實感已經寫出來了。為了提升主題,往往需要喊幾句口號或者做個回顧。這樣鍍金的結尾也要刪掉。
(3)增加
大致有三種情況需要補充:
1,可以突出或深化主題來增加。
2.如果內容單薄,可以增加內容,適當擴大。比如壹個學生寫了壹篇議論文《論艱苦奮鬥》。壹開始,他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只有艱苦奮鬥才能創業,才能留在商界。修改的時候覺得內容單薄,就加了幾個反面例子,說明勝利後如果停止努力,享受腐敗,必然導致失敗。這樣,通過比較利弊,內容就會豐富起來。
3.在敘述不具體的地方,可以加上描述,使之生動。比如壹個學生寫的《我心愛的泡泡魚》,語言流暢,但不具體。這裏就壹句話:“我曾經養了壹條泡泡魚,橙色的好漂亮。”“好看”在哪裏?我不知道。所以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我加了壹句:“尤其是它像玻璃球壹樣的大眼睛,遊泳時晃來晃去,讓人愛不釋手。”很生動,很形象。
(4)改變
主要有四種情況需要改變:
1.如果改動不大有利於明確主題或突出中心,就應該改。比如反駁科學中使用漢語的案例,只要換壹個論點選擇的角度,即保留壹個中國近代科學家的例子,換成幾個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學科的科學家作為論點,那麽反駁“科學中為什麽要使用漢語”這個問題就會有說服力得多。
2、語境脫節或缺乏關照必須改變。比如練習《小哥》倒數第二段,“我看見小哥從人群中推著回家,我隔著雨簾看著他遠去的身影,耳邊響起《我是服務員》這首歌……”我的小弟弟回家幹什麽?初稿中沒有說明。後來在修改的時候作者加了壹句“啊,家裏還有煤餅!”“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他是回去拿煤餅給別人用的。這樣的呼應,讀者就明白了。
3.壹個人在敘事中的長篇大論,要通過把這個人的長篇大論有序地分成幾層,在每壹層中插入壹些別人的提問和反應來改變;或者加上壹些自己的動作和神態,文章就活潑了。
4.議論文中詳細的案例論據也要改。主要方法是刪除描述性文字,將壹篇長篇敘事總結成壹篇簡明扼要的記述。
二,文章語言的變化
作文語言是否流暢,有無病句,是作文及格或不及格的重要標準。語言差,多病句,不僅會讓別人覺得妳的作文語言不合格,還會影響別人對妳作文的思路和內容的理解,損失會加倍。作文的語言是否具有文學性,是否有好的句子,也是作文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如果妳的作文很文藝,包含壹些令人欽佩的句子,即使內容很差,妳也會得到高分。所以修改作文的時候,壹定要註意修改語言。
語言修飾有兩個層次:壹是“從零到零”,對有毛病的字、詞、句進行修飾;二是“從零到零”,讓字、詞、句更文藝。
(壹)字和詞的修飾
文字的修改主要是糾正錯別字(包括標點符號),這裏不討論,但是妳要知道,這是修改作文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壹。
不正確單詞的糾正與病句的修改壹起討論。這裏主要講壹下如何把“從零到零”這個詞改過來。
首先,我們來看壹組句子:
那人急了,大叫道:“妳怕什麽?為什麽不拿!”老鐵還在猶豫;黑衣人搶過燈籠,撕掉紙蓋,包好饅頭,塞了舊領帶;壹手抓起外幣,捏了捏,轉身就走。嘴裏哼著說,“這個老東西……”
那人急了,說:“妳怕什麽?為什麽不拿!”老鐵還在猶豫;黑衣人接過燈籠,脫下紙蓋,包好饅頭,遞給老鐵;壹手拿著外幣,數了數,轉身就走。口中低聲說道,“這個老東西……”
(1)是魯迅先生在小說《藥》中寫的,(2)(1)中的部分動詞被其他動詞代替。妳看,魯迅先生的生動、準確、形象都被改了?另壹方面,如果先有第二句,請魯迅先生修改,改成第壹句。復習效果多好啊!這就是我們如何修改作文中的單詞。修訂時應特別註意:
1.用不同的詞表達相同意思的問題。有些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來表達,但表達效果不壹樣。人人都知道“春風在江南岸是綠色的”、“春風在江南岸是綠色的”、“春風在江南岸是綠色的”等例子。綠色,到達和經過是不同的詞。它們的表達效果壹樣嗎?
2.同義詞的使用。在上面給出的例子中,兩個句子中不同的詞是同義詞,但使用效果不同。以下是壹位同學說的十字路口老人的壹句話:
紅燈亮時,那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騎著自行車沖了出去。爺爺(壹個幫警察維持交通秩序的老人)給他打電話。他好像沒聽見,但也沒有阻止他。這時,壹輛汽車在他面前快速駛過,十分危險。爺爺不顧自身危險大步上前,終於攔住了那個人。看他的人很長。
這句話裏有三個“沖”字,連續使用單調不準確,應該修改。修改後是這樣的:
紅燈亮了,那個人騎車跳了出來。爺爺喊他,他沒聽見。爺爺沖過去想攔住他,但是沒有攔住他。此時,壹輛汽車在他面前快速駛過,十分危險。爺爺不顧自身危險大步上前,終於攔住了那個人。所有觀看的人都深深吸了壹口氣。
三個字“沖”,壹個改成“竄”,壹個是保留,壹個是穿越。效果是不是好很多?
如果只修改壹個詞的效果不理想,就要考慮增刪詞,比如這個例子中的“再次大步向前”。如果把“大步向前”刪掉,效果會更好。
(2)修改句子
句子的修飾主要是病句的修飾,是“從零到零”,有些修辭方法要硬用,是“從零到零”。
1,修改病句
初中生應該能夠修改自己定義不清的句子,如搭配不當、成分不全、虛詞誤用、同義詞、語序不當等。,還應該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復、前後矛盾、不合邏輯等定義不清的句子。
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體會壹下病句的修改:
往事又縈繞在我的腦海裏。(過去和流浪不太搭配。)
當我和媽媽走上天橋,看著絡繹不絕的人流,我們都很激動。“大家都很激動”前少了主語“我們”。)
我已經知道了人生的艱辛和挫折,成長的道路永遠是坎坷的。(“挫折”應該換壹個更貼切的同義詞,改成“坎坷”,然後“艱難”改成“困苦”,後面的“坎坷”改成“崎嶇”。)
這是壹個全面的例子:
他開始談論新課。他像對待壹個故事壹樣對待每個問題,當它扣人心弦時,他會用他的手和腳跳舞。每當他拿出練習題,他就更加興奮,總是和我們壹起討論。課堂氣氛輕松和諧。
這段話有些成分不全,搭配不當,語義重復(大家自己找吧)。改成下面的怎麽樣?
新課開始了。他像講故事壹樣講每壹個問題,吸引學生。說到刺激的地方,還得跳舞比圖。每當他指導我們做操的時候,他就更加興奮。他總是和我們討論解決問題的想法。師生關系非常融洽,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病句能不能修改,主要看妳平時語文基礎知識學的怎麽樣。從這裏我們可以認識到,作文是語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壹定不能脫離語文課來提高寫作水平。
2.“矯枉不能過正”,或者說“矯枉必須矯枉”。
有些同學為了更徹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往往存在語言“矯枉過正”的問題,矯枉過正。有時候是用文風寫的,有時候是修改的時候改的。例如,為了說明生活和作文的關系,有人寫道:
生活離不開作文,作文也離不開生活。
這句話,從語法上分析,並不是病句,但仔細想想,就有些過了:作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錯誤。生活可以脫離作文嗎?如果生活離不開作文,那麽很多不會寫作文的爺爺奶奶該怎麽辦?
再比如,有些同學在描述壹些事情的時候,往往寫的人太多。有壹種說法是:
現在的中學生忘記了父母的生日,卻清楚地記得好朋友的生日。
確實有這樣的中學生,但絕對不是“被遺忘”。“杜”代表100%,還不錯!
修辭的運用也是誇張扭曲的,比如下面兩句話:
我費力地打開書包,拿出壹瓶水,大口喝了兩口,然後聽到水在喉嚨裏遇到高溫“嘶嘶”變成蒸汽的聲音。
作者的本意是誇大他當時的饑渴程度,結果太扭曲,太過分,不可思議,可笑至極。
震耳欲聾的雷聲,如同原子彈爆炸,驚心動魄。
人們經常聽到雷聲,幾乎沒有人聽過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這句話的比喻比本體更難感受,不僅是比喻不當,也是用詞過度,應該修改。
語言上的“過正”問題還表現在壹些長句的使用和修飾語過多。如果不好,不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果不能做到“零以上”,不如用“零”。
下面兩句話我們之前比較過,現在再來比較壹下,體會壹下過於正確的弊端。
①在乳白色的朦朧中,溫柔的春風輕輕地撫著河邊婀娜的垂柳。在這迷人的夜晚,我醉得像夢壹樣。遠處和近處的蛙聲此起彼伏,像密集的鼓聲傳入我的耳中。我仿佛聞到了來自家鄉的泥土的暖心的香味。
朦朧中,春風輕輕拂過河邊的垂柳。面對這迷人的夜晚,我感到陶醉。在蛙鳴鼓點的起伏中,我仿佛聞到了家鄉泥土的清香。
四、課後培訓:
1,讓學生互批作文。
要求:
(1)糾正別人文章中的錯別字和病句。(2)刪除可有可無的句子。
(3)擴展文中具體的地方。(4)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寫得更好。
2.把事先打印好的學生練習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上面的要求在旁邊加上評語,比較誰修改得更好。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百變不倦。有人說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這是真的。古今中外的文壇都有很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他們的文章讀起來依然不知疲倦,朗朗上口。可見,修改是寫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重要舉措。
學生寫完作文就把筆扔掉是常有的事,不管作文好不好。他們認為批改作文是老師的事,自己完成作文就是成功。新課標指出:註重引導學生在自主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只有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雙手修改,才能有效提高文章質量,提高寫作能力。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老師的修改不如學生自己的修改,學生的修改也不僅限於課堂上的作文。養成無論寫什麽都修改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把作文的修改當成壹個思維過程,培養自己的修改能力,對人生是有益的。從語文作為“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的性質和學生的長遠利益來看,這的確是作文教學的關鍵,但要真正做到這壹點,難度相當大。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以下是我的拙見:
第壹,讀書與改革相結合,以讀書促改革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寫作修改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教材裏的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構思的。每壹句,每壹個字,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布局、遣詞造句,利用學習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修改作文,從而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是修改文章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修改稿子不只是看,而是要看。”在筆者平時的寫作課上,學生寫完作文,並不急著交。而是要求他們低聲朗讀自己的作文,或者可以和同學交換朗讀。通過閱讀,他們可以發現自己或他人作文中的不足,並及時改正。在作文評改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四讀四步”批改作文:壹讀是以中心看選材;二讀,靠近中心,增刪;第三讀語序改變病句;閱讀並改正標點和錯別字。只要堅持閱讀與改革相結合,以閱讀促改革,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壹定會提高。
二、雙邊矯正,促進改革。
批是改革的基礎,批是為改革服務的,改革是批的目的。然而,大多數教師未能理解批準和糾正的關系,沒有正確處理批準和糾正的關系,並負責糾正工作,導致學生失去糾正能力。
(壹)教師經過批準,學生發生變化
批改作文時,我們應該把批與改分開。在批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需要修改的地方畫上各種符號或眉毛,引導學生自己修改。批改完了,不要急著批改或者寫評語。這樣,學生分到作文後,不會把分數或評語看完就直接塞到書包裏。學生初學時,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修改作文,比如老師畫的符號是什麽意思,加的眉毛是什麽意思,怎麽修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意識地理解老師在每篇作文後加上的符號和眉毛,並根據老師的評語認真修改。
(2)面對面改革
當面批評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方式,能快速反饋學生的修改情況。在書面批改的基礎上,教師邀請學生到前面,讓他們自己朗讀作文,並就所批改的錯誤談談自己的修改意見。有的同學看不懂閱卷,或者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見。老師可以親自講解具體的修改指導,幫助他們分析指導修改,為培養學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礎。
第三,互批互改,有助於推動改革
學生寫完壹篇作文後,限於水平,往往已經對自己的文章形成了思維定勢,找不出毛病。老師大概可以先讀壹讀,指出明顯的不足,然後讓學生通過互評互改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互糾方式有兩種:1,組成四人互糾團隊,多方向互糾。壹個讀自己的練習,另外三個聽完後討論,提出修改建議。這樣我們就壹個壹個的討論修改。2、優劣互變。給寫作有困難的同學修改優秀的文章,讓他們樹立榜樣學習,修改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太辛苦;為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批改劣質作文,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相互批改提高評改水平。
當然,要求學生修改是不夠的。老師要及時檢查自己的修改情況,抄寫後對作文進行復查,然後根據修改情況進行評分,進行第二次集中評價,重點表揚認真修改作文的學生,推薦修改好的章節和片段,這是對學生認真修改作文的壹種肯定和鼓勵。
總之,好文章壹半在起草,壹半在修改。就像葉聖陶先生說的,寫完之後從頭到尾看壹遍,並且馬上自己審閱修改,這是壹個很好的習慣。寫完之後,站在讀者的立場,讀壹讀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朗朗上口,好聽。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評論自己的文章也是壹個好習慣。這些好習慣已經養成,會用壹輩子。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壹定要教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