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求近代史上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求近代史上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壹、中美王霞條約

1,時間:

1844年7月3日

2.內容:

1),協議關稅。條約規定:“中國如欲在未來改變稅率,必須與美國領事及其他官員協商。”。這是《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範圍的進壹步擴大,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經濟。

2)擴大領事裁判權的範圍。條約規定:中國國民與美國國民之間發生訴訟時,美國國民應由美國領事及其他官員逮捕審判,並依美國法律及慣例辦理;如果美國公民和其他國家公民在中國發生糾紛,中國官員無權過問。這樣壹來,清朝對美國國民進行逮捕、審判、定罪和懲罰的司法權就完全喪失了。

3)侵犯中國領海權。美國軍艦可以隨意在中國港口“視察貿易”,清朝的港口官員必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不可能被清朝統治。

4)12年後合同可以“修改”的規定。此外,該條約還規定了單方面最惠國待遇。如果將來中國給其他國家壹些優惠,美國應該全部分享。

3.重要性:

1),使美國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獲得的除土地割讓和賠款以外的壹切特權,同時擴大侵略權益。比如,美國軍艦可以自由檢查中國各個通商口岸的貿易;美國人有權在貿易港口開設醫院和建立教堂。

2)它是比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更詳細、更完整的不平等條約。它是加在中國身上的又壹個更重的枷鎖,成為中法之間的《黃埔條約》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範本。

第二,中法黃埔條約

1,時間:

1844 10 10月24日

2.內容:

(1),法國人可以永久居住在五個通商口岸,自由貿易,設立領事,停泊軍艦等等。中國政府有責任保護法國的財產和貨物,中國任何人都不能欺負或侵犯。

(2)如果中國今後改變關稅,應“在作出任何改變之前與法國達成壹致”。

(3)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中國官員不得過問法中或其他外國人之間的任何訴訟。

(4)單方面最惠國待遇。

(5)法國人可以在武口修建教堂和墓地,清政府有義務保護教堂。

3.重要性:

(1)《黃埔條約》使法國享有了美國在《王霞條約》中獲得的所有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墓地,由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墓地。

(2)法國通過中法《黃埔條約》獲得了中英《南京條約》和《虎門條約》規定的除土地割讓和賠償以外的所有特權,以及中美《王霞條約》規定的所有特權,對中國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3)這個條約也奠定了外國侵略者利用傳教權公開侵略中國的第壹塊基石。《黃埔條約》和《王霞條約》壹樣,進壹步削弱了中國的司法、海關和領土自治。

第三,天津條約:

1,時間:

1858六月18

2.內容:

(1),如果清政府允許其他國家的使節駐京,就應該允許美國這樣做;

(2)開放潮州和臺灣省(臺南)為通商口岸(潮州港後來開放時位於汕頭);

(3)耶穌會教士可以自由傳教;

(4)擴大片面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授予他國的特權,“無論是與船舶和海洋、貿易、政治交流等有關。”,美國不得不“分享壹切”;

(5)、確定領事裁判權。?

3.重要性:

(1),中美天津條約的簽訂是美國對中國主權的進壹步侵犯。在簽訂條約的過程中,美國利用英法武裝侵略給清政府造成的困難,不動壹兵壹卒,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侵略要求。

(2)通過這壹條約,美國獲得了比《王霞條約》廣泛得多的侵略權益,同時享有英法等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以全面嚴格的片面最惠國條款攫取的所有特權。

(3)《中美天津條約》不僅是美國粗暴侵犯中國主權的歷史證據,也是美國合作侵華的典型產物。

四。北京條約

1,時間:

10月24日10

2.內容:

(1),開天津商埠;

(2)允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③、把九龍分區局部地區割讓給英國;

(4)《中英天津條約》規定的賠償提高到八百萬兩。簽約後,英國表明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支持洋務運動。掌權。

3.重要性:

《北京條約》是《天津條約》的擴展,承認了《天津條約》的效力,也攫取了壹些侵略性的權益:

(1),天津開埠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有了入侵據點。

(2)對九龍半島和烏蘇裏江以東大片地區的占領,進壹步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英法侵略者可以公然掠奪販賣中國人口,出國做奴隸,做牛馬。

(3)軍事賠款是對中國人民的又壹次殘酷掠奪。

(4)外國教會的侵略勢力更深更猖狂。

(5)開放口岸從沿海地區向長江中下遊延伸。

(6)對中國司法主權的侵犯進壹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這些都讓中國人民的災難越來越嚴重。而且侵犯了中國內河航運主權。

動詞 (verb的縮寫)馬關條約

1,時間:

1895四月

2.內容:

(1),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宣布放棄中朝關系。

(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省、澎湖列島給日本。

(三)、賠償日本軍銀二億二千萬。

(四)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商埠。

(5)日本人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

3.重要性:

(1).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土地的有償割讓和主權的喪失,方便了外國列強向中國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了瓜分狂潮,標誌著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運動正在興起,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的反侵略鬥爭正在興起,如義和團運動。

(2)對日本來說,獲得巨額賠款和臺灣省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國內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也為日本進壹步侵略遠東提供了便利。

(三)就遠東局勢而言,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競爭。三重幹涉事件清楚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相互勾結,相互爭鬥。

六、恨與醜的條約

1,時間:1901 7月25日。

2.內容:

(1),補償。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本息9.8億兩,以關稅、常稅、鹽稅擔保。

②、劃定使館區。北京東交民巷被劃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當地不允許中國人居住,國家可以派兵駐紮。

(3)拆除部隊中的炮臺和駐地。拆除大沽和所有阻礙北京出海通道的炮臺。帝國主義列強可以在山海關到北京的鐵路沿線12個地方駐軍。

(4)威脅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鬥爭。在中國的人永遠被禁止成立或加入任何“與他國為敵”的組織,違者將被處死。省級官員必須確保外國人的安全,否則他們將被解雇,永遠不會被聘用。反帝鬥爭發生的地方,文武考試暫停五年。這篇文章標誌著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的工具。

(5)向德國和日本“道歉”。清政府派王公大臣前往德國和日本表示“遺憾”,並在德國公使克裏安德遇害處立牌坊。

(6)懲治依附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有100多名官員被監禁、流放和處決。

(7)建立外事部門。宰相衙門改為外交部,在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談判的專門機構。

3.重要性:

(1),巨額賠款,是列強對中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勒索;為了支付這筆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使中國人民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

(2)在北京設立的“使館圈”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於軍隊控制之下,便於侵略者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3)根據條約規定,清朝官員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進壹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

(4)外交部的設立,使清政府更容易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願實施賣國外交政策。

(5)《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償金額最大、主權損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清政府是作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建立起來的,從此,清政府就成了資本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它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已經完全成為壹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霞條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黃埔條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天津條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北京條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馬關條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愛與醜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