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家境貧寒,靠賣木炭為生。天寒地凍的時候,為了多賣錢,不得不出來謀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塑造這個人物可以充分反映那個社會的現實和現狀,也可以表現當時窮人生活的艱辛。
2、黃色信使白襯衫
指宮中太監。因為是皇帝派來的,所以叫“使者”。
在唐代的商品交易中,絲綢和其他絲綢經常被用作普遍等價物,而不是貨幣。朝廷購買貨物時,往往是按照帛的官方價格計算,而不是民間通行的實際價格。所以太監們只用半根紗就交了壹千多斤炭錢,實際上無異於強行掠奪,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由於他們的依賴,他們習慣於作惡。
延伸資料白居易在《新樂府》每首詩的標題下都有壹段序,用以說明詩的主題。《賣炭翁》的序是《苦宮市》,就是反映宮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到了唐朝,皇宮需要物品,就派人到市場去取,隨便給點錢。事實上,這是壹次公開的掠奪。
詩歌的意義遠不止揭示宮廷市場。詩人在賣炭翁的典型形象中,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苦辣,在賣炭這件小事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公。讀這首詩,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壹個賣炭的。通過他,他們也能看到很多種田、打魚、織布的人。
雖然不是“黑手指”,但也帶著艱苦生活的印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傷害,但也在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下了辛酸和仇恨的眼淚。《賣炭翁》這首詩不僅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對今天的讀者也有壹定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