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是利用風力前進的船只,是繼船、筏之後的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按桅桿數量可分為單桅帆船、雙桅帆船和多桅帆船;按船型分,有平底和尖底帆船;按第壹種,可分為寬頭、窄頭、尖帆船。
我國宋、元、明、清時期使用的帆船有平底沙船、尖底幸運船、寬船和快船、飛鳥,還有大型戰船、樓船和運糧船。帆船壹般都是單人的,有抗風浪能力強的雙體船。帆船主要依靠風帆借助風力航行,在無風時以槳、槳、桿作為推進、靠泊和航行的手段。
起源
帆船(英文表達:NauticExpo,sailer,帆船)起源於生活在海河地區的古代人民的水上交通工具。65438+5世紀初,中國明朝領導的龐大船隊鄭和七次出海,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使用的都是風力驅動的帆船。現代帆船運動始於荷蘭。
1660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長向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贈送了壹艘名為“瑪麗”號的帆船。1662年,查理二世主持了英國和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1720年,愛爾蘭成立了皇家科克帆船俱樂部。1851年,英國舉辦了環繞懷特島的國際帆船賽。1870年,美國和英國舉辦了第壹屆橫跨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賽。
帆船分為兩種:穩板帆船和龍骨帆船。穩板帆船輕便靈活,可在淺水中行駛。《飛行的荷蘭人》、《荷蘭人》、《470》、《明星》、《龍卷風》等。在奧運會上屬於這壹類,它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帆船。龍骨帆船又稱穩舵船,體積大,不靈活,穩定性好,帆力強,只能在深水中行駛。奧運項目中的風暴型和索林型都屬於這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