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佛教常識2

佛教常識2

1.想了解佛教知識

學佛常識(1)什麽是佛學“佛學”就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壹切眾生的圓滿教育。

教育的內涵包括無窮無盡的東西,比現代大學的課程內容還要多。在時間上,它談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太空中,它告訴我們眼前的生命已經被演繹到了無盡的世界。

所以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這是壹種智慧和對宇宙和生命的認識的教育。孔子在中國的教育是終身教育——從生到死。

佛教是第三代的教育,著眼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佛教的教學目標佛教教學的原則是徹底擺脫“迷信”。

佛教徒常說:“玄機何在?”?不知道自己和生活環境的真相。因為不知道真相,所以常常錯上加錯;不對,不對,也做錯了。

做錯事的結果就是痛苦!如果壹個人能夠真正理解宇宙生命的道理,並且沒有想錯、看錯、做錯,結果壹定是幸福。所以“破謎開悟”是基於因緣;“快樂來自痛苦”是來自水果。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義的原則就是“破除迷信,啟發真智”,讓我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分辨出真、假、惡、義、對、錯,甚至是善、惡、利、害。然後幫助壹切有情眾生在宇宙中建立理性的、大胸懷的、有活力的、進取的、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過時,它能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無量壽經》說:“佛法是圓滿的方法,幫助我們解決壹切眾生的壹切苦難,使我們每壹個人在今生都得到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昌盛、世界和諧。”

這是我們這個世界佛教的目標,至於以後的目標——破煩惱,出三界,得超常利益,那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要清楚地認識到,佛教是教,是真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智慧永恒真理幸福的教育成果。

祭祀佛菩薩的意義佛菩薩的塑像不是按照畫像來塑造的,而是按照《佛教造像測量經》來清晰展示的。妳壹看到戀人,就壹定會想,壹定要修成正果,才有好結果。

這個意思很深啊!佛教供養佛像,壹般是壹佛二菩薩。此佛以“性”代表真理,菩薩以“性”代表“用”。

自然是空的,是體的,是有用的。體、相、用;“身體”是空的。從“身”出發,可以呈現“相”,現在“相”有了作用。

菩薩代表“相”,佛代表“本體”。西方三聖供養的話,三位都是阿彌陀佛,沒有觀世音菩薩和大菩薩。

《無量壽經》裏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裏也說得很清楚,西方世界的人長得和阿彌陀佛長得壹模壹樣。所以阿彌陀佛自然在中間,觀世音菩薩和大趨勢佛在兩邊。

“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意為“無量感”;也就是三義所說的“感而不迷”。妳能感受到世間所有的佛法,但妳並不著迷。這是阿彌陀佛,從名字的意思壹直說。

《無量壽經》從經典的角度來說,是壹個形象,說明阿彌陀佛是有意識的,但不是著迷的。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就要想到阿彌陀佛各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全心全意向他學習。

所以看到這個雕像,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想到《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經》、《觀世音菩薩經》裏面提到的理論、原理、學習方法。學習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為人處事的方法,按照佛法的標準學習佛法,糾正我們錯誤的想法、見解、做法、說法,像阿彌陀佛壹樣學習。這就是學佛。

如果妳看到阿彌陀佛,他是他,我是我,他們是不相幹的,那就錯了。左邊是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和助人。人們看到苦難,立刻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們贊美觀世音菩薩“有千手萬眼”。

千手千眼是個比喻,其實並不是真的有千手千眼。這是贊美壹個聰明能幹的人“雙手萬能”。所謂以眼還眼,以手還手,只要他看到了,援助之手馬上就到了,取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也有三經。按順序,第壹個是在《華嚴經》裏,壹個好孩子拜訪觀世音菩薩,五十三參與“七歸”,觀世音菩薩代表七歸佛。

有壹種修身養性的方法,有壹種改造眾生的方法,就很圓滿了。第二部分在《楞嚴經》裏。《楞嚴經》十卷,第六卷是《觀世音菩薩根章》。

本經中,觀世音菩薩主要講解了他是如何修持該果的,值得學習。無論我們學習哪種方法,這些原則都可以使用。

第三部在Hokkekyo,是觀音菩薩的普及品。這種產品是最廣為流傳的。《普門品》裏說的是觀世音菩薩如何幫助壹切受苦的人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即觀世音菩薩能教育和幫助眾生。

這三部經典,稱為“觀音三經”,都是依附於大經的,不是獨立的。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要想到這三部古書裏提到的理論、方法、境界。

右邊是菩薩,代表智慧,只有智慧才是最大的力量,所以叫“大趨勢”;最大的力量是高度完整的智慧。大趨勢向菩薩經典不是獨立的,而是附在《楞嚴經》上的,稱為《大趨勢向菩薩念佛篇》。

經文不長,只有244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般若心經》有260字。經文雖短,意義無窮,影響深遠。

尹光大師繼凈土四經之後又將這壹章經文收集起來,成為凈土五經,凈土經的理論非常完備。這壹章可以說是凈土宗的心經。

2.壹些佛教常識問題:佛陀的兩個弟子的中文譯名應該怎麽發音?

壹般情況下,佛像旁邊有兩個佛陀的弟子。如果兩個弟子壹個年紀大,壹個年紀小,那就是釋迦牟尼和阿難。年長的是釋迦牟尼,年幼的是阿難。如果兩個弟子的年齡和體型差不多,他們就是舍利弗和蓮,舍利弗在佛陀的左邊,而蓮在右邊。

2。毗盧禪那佛、毗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是同壹個佛,但卻是不同的表現,即佛法的佛、感應體的佛、報體的佛。也可以理解為是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內心還是壹樣的。

3。古佛燃燈是往世佛,也就是說往世佛。

第三個問題的第壹個問題已經回答了。除了第壹種,還有壹佛二菩薩,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在佛的兩側,還有壹種佛是供奉恒三世的,中間是阿彌陀佛,東邊是藥師佛。5。

過去的佛是古佛燃燈,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未來的佛是彌勒佛。但是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了。釋迦牟尼佛涅槃到彌勒佛出世期間,負責人是地藏菩薩。4。

3.佛教知識:什麽是二次,學,不學,有三次?

騎是車或者交通工具,大乘是大車或者大交通工具,意思是可以把很多眾生運送到解脫或者成佛的彼岸。

小乘是汽車或者小交通工具,意思是只能載著自己或者幾個眾生到解脫的彼岸。

二次乘法是視聽乘法和邊緣感覺乘法。耳聞聽佛的四諦等證香氣羅漢果的方法,覺得因為往昔的善根,即使沒有佛生的時候,也可以修十二因緣證佛果。兩乘都屬於小乘。因為他們不學乘法,只求解脫,不求成佛。

正法是大乘,正法是純粹的大乘,兩者不僅相似,而且沒有被庸俗化和淺薄化。

學習意味著妳的煩惱還沒有結束,妳必須繼續學習。如果妳不學,妳已經獲得了阿羅漢或者佛陀,在解脫的道路上不需要再學。三件事是,三界輪回叫輪回。

4.佛教知識

十月是齋戒八天的好日子,也就是每個月的1號,8號,14號,15號,18號,23號,24號,28號,29號,30號。

根據藏經記載,上述10天是各種罪行集中發生並確定其嚴重程度的日子。如果人們能在這十天的齋戒上對著佛菩薩的聖像念藏經,那麽東西南北都不會有災難。八快,即八官亭快。

八官亭戒梵文為!t!壹個n% ga-samanva gatopava sa,Pali at!t!韓% ga-samanna gata upsatha,或at!t!韓%gika uposatha .是佛陀為在家弟子設立的臨時僧院。

接受者必須日夜離開家人,住在僧團裏,學習家人的生活。他還制定了長禮,近禮,八戒,八齋,八齋,八齋,八齋,八禁,八地要分開。

‘八’是指持戒,‘脫’是關閉的意思,‘脫’有防非惡的作用。能持戒,可以防止身口心的惡行,進而關閉邪道之門。

八戒的前七個是戒,最後壹個叫八官亭的戒。八法是佛祖制定的每月6日遵守,即每月8日、14日、15日、23日、29日、30日(如果按中國農歷計算,流產可改為28日、29日)。

佛教雖有在家出家弟子,但佛教以出世解脫為宗旨,以出家為第壹要務,接受八官亭戒律,讓在家學佛的人成長,生而有善根,故稱長戒。因受八戒,離家壹日壹夜,住在僧伽或阿羅漢附近,故又稱為近住法。

八官亭的齋戒方法有八種,分別是:(1)不殺生。(2)不偷。

(3)不可奸淫。(4)不要說謊。

(5)不飲酒。(6)不要用花裏胡哨的衣服裝飾自己,不要聽歌舞。

(七)不坐臥在高而華麗的床座上。(8)不反季節。

同樣被八官亭禁止的,因為壹天壹夜不戒淫,可以稱為“網線優女”或“網線優女”。【不譯雜阿迦瑪卷十五,中阿卷五十五《齋戒經》,大內婆沙倫卷壹百二十四,《全舍論》卷十四,《大智慧論》卷十三】(參考‘齋戒’6546)八官亭所禁者【出內婆沙倫與雜阿迦瑪】也禁。

指的是禁閉、殺人、盜竊、賣淫八罪,使其不犯罪。俗話說,齋戒的丈夫,中間不會吃飯。

也叫八支齋法,以八支齋法為支撐。每月的第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為第六齋戒日。

在這六天裏,能修行這八齋的人會互相慶賀,就是要註意福祿延年益壽。(1)不殺。不殺生者,謂壹切眾生之生命將延續。

既然我不殺人,我也不教人殺人。(2)不要偷。不偷就不偷別人的財物。

千萬不要偷,也不要教別人偷。(3)不犯淫行。不犯淫行的,是不屬於自己的妻妾,不能犯淫行。

(4)不要胡說八道。妳不瞎說,就是說妳不瞎說,妳不能騙他。(5)不喝酒。不喝酒的人說,酒是濫交的根源,已經出了門,不能多喝。

[6.不要高坐闊床】,高坐闊床者,阿伽瑪雲:床高壹尺六寸,不高;四尺寬,不算寬;八英尺長並不大。不過超過這個量的都是有名的大床,不宜坐下。

(7)不戴花圈的人,據說不是把花當花圈,珍珠當花圈,而是當作頭上的飾物。(8)不學音樂劇,不學音樂劇的人就是說妳不學音樂劇,妳要去別的地方看,聽,妳不教音樂劇。

5.佛教基礎知識100問:二、佛與佛是誰?

佛教基礎知識100問:2。誰是佛,誰是佛?答:每壹個成佛的佛都有十個尊稱,所以佛和佛是對釋迦牟尼佛的兩個尊稱。

2500多年前(中國歷法記載的3000年前),佛陀誕生在印度北部,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佛陀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嘉蔭),死於五十三年(任申)。

中華民族的大德,佛祖涅槃紀念日,就是用這個公歷年。史書記載,佛陀在世時,曾向大眾講經四十九年。

佛教消亡壹千年後,即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傳入中國,並逐漸與民俗文化融合。

6.佛教常識

沒有規則,沒有障礙。

這些都是妳想出來的。佛教裏沒有妳說的這些問題。

想了解佛教,首先要了解釋迦牟尼佛,他的人,他的故事,他的大慈大悲,他的大願,他的大智慧。佛教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而不是妳們所說的迷信。

開光,雖然現在有些寺院有開光的地方,為壹些佛像舉行開光儀式,但這在佛教裏叫做表現法,教學生記得要努力修行,才能從自己的內心開啟智慧之光。我記得臺灣的閻正大師教導弟子說,佛前的燈放得多亮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點亮他們心中的燈。所以,恭敬的佩戴佛像對妳有好處。摘下來的時候,不要從上面跨過去。放在腸子又脆又幹凈的高處就好了,因為佛像是給我們展示佛寶的壹種方式,佛菩薩是我們學習的模範老師。我們應該尊敬老師。

至於《三藏十二經·鄭達藏》中沒有這壹條,漢代有很多佛門弟子。是因為在梁武帝時期,有壹個和尚,他勤於佛法,見眾生之苦,慈悲不害眾生,不吃眾生之肉。後來的武帝覺得這個和尚此行非常值得表揚和推廣,就下令所有的僧尼都要戒葷。這個好習慣在漢傳佛教中壹直得到推崇和發揚,流傳至今!然後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佛教徒不能壹下子割肉,所以會給這類學者開方便之門。壹個在家的新手俗人,如果不能割肉,可以吃三凈肉,不看不聞殺生,不殺生。但如果妳是佛教徒,就應該同情眾生的苦難,才能培養慈悲心,不忍心吃眾生的肉。

初十五沒有規矩,但有些初學者無法堅持每天的功課去拜佛,也有人會在初十五念經持戒。這是每個人的習慣。

佛教創立於2500年前的古印度。卓達瑪·悉達多王子,突米王國國王的兒子,出生於壹個貴族家庭。他被賦予非凡的才能。後來他看到了人間的苦難,他看到了壹切眾生的種種苦難。所以為了找到解決的辦法,他出家了,參加了很多神仙老師。但他覺得學習並不能真正解決這個世界的苦難,於是在菩提樹下求證,終於修成正果。不忍眾生之苦,後來的佛陀開始向大眾宣講解決世間壹切不圓滿與痛苦的方法,後被佛陀的弟子編成十二部經,即南藏三經,漢藏三經。

佛教是解決眾生苦難的方法,所以裏面有很多智慧的秘密,可以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清涼、寧靜、平和、光明。所以,我衷心祝願妳也能親近佛法,學習佛法,讓佛法的智慧灌註妳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