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指出的是,有學者懷疑皮西不是中國本土發明,這是有爭議的。源於亞述和巴比倫的流蘇裝飾是西方傳統的束腰披肩。唐朝的美女,站立時絲綢自然垂如壹潭清水,行走時飄逸舒展如風吹柳,動靜相得益彰。這種附加服裝延伸了身體的視覺效果,其外觀並不是為了實用,只是為了營造壹種活潑婉約的外觀效果。然而這並不是魏晉時期才有的虛幻美感。高髻、絲綢、半臂、袒胸領和服裝,線條感和人性美的難得結合,它不依賴於傳統的倫理規範,也不依賴於大眾對女性的戒備心理,它是偶然因素下女性短暫審美想象的產物。穿絲綢的“時尚”借鑒了當時流行的西域舞妓的舞衣。唐代女性從舞臺服飾中汲取靈感,日常穿著也可以升華為表演服飾。在後來的京劇《天散之花》中,梅蘭芳用壹根長絲帶跳舞,這也壹定是象征性的對絲綢的極端展示。
為了使衣服更有藝術感,唐代婦女在肩膀和手臂上放上“荷包”,以擋風和溫暖後背。在室內或宮廷花園裏系上比披肩還長的腰帶——“皮絲”。拖地繞肩,像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穿帛”日益興盛,從皇家仕女的“下邳”到平民女子的“直穿”。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服飾逐漸消失。然而,類似於“紫葵”的長方形圍巾因其實用功能,在現代社會仍很流行。而“Pisilks”只能偶爾從敦煌飛天畫壁、出土陶俑、影視歌舞的經典劇目,或者漢族的傳統婚禮中欣賞到,人們才能領略到它優雅、浪漫、如虹飛舞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