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古代漢語考試復習中,我們迫切需要對草書、隸書、甲骨文、金文等名詞進行解釋。

古代漢語考試復習中,我們迫切需要對草書、隸書、甲骨文、金文等名詞進行解釋。

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其特點是結構簡單,筆畫連續。形成於漢代,為書寫方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有曹彰、曹金和狂草。是為了寫作方便的壹種寫作風格。《說文解字》[1]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守字綱,損官規,沖逸,沖去快,因有草造之意,故稱草書。

隸書,也叫韓立,是漢字中常用的莊重字體。其書寫效果略寬平,橫畫長直短,呈長方形,講究“蠶頭鵝尾”和“曲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成,東漢達到頂峰。書法被譽為“韓立唐凱”。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稱“殷墟文字”、“殷琦”,寫在商代的龜甲獸骨上。19年底,在殷都(今河南安陽小屯)遺址發現。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法,是中國商代晚期(14 ~ 11世紀)皇室雕刻(或書寫)在龜甲、獸骨上,用於占蔔。商朝滅亡,周朝興起後,甲骨文繼續使用了壹段時間。

殷周青銅器上的青銅器銘文也稱為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禮器,以鈴為代表的樂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朝進入青銅時代,煉銅和青銅器制造技術非常發達。因為壹周前銅還被稱為金,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為“青銅銘文”或“吉祥文字”;因為這種青銅器上鐘鼎上的文字數量最多,所以過去被稱為“鐘鼎文”。金文的應用時間約為1200年,從商代初期到秦滅六國。據容庚的《金文辨》記載,金文共有3722處,其中2420處可以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