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感是社會與作為人的自身之間的壹種積極的關系。包括人作為人的存在需要人的尊嚴,社會要提供物質和精神的條件和手段,保證人的尊嚴,滿足人的需要。
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是分不開的。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社會價值就是自我。
價值的外在體現。壹方面,社會要盡可能創造條件,保證人的自我價值;另壹方面,個人要努力為社會盡職,盡可能地奉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造福人類。在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應該優先考慮人的社會價值,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人的自我價值。
完全脫離社會,不為社會做任何貢獻,而是強調對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強調個人需求的滿足,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人的價值是權利與義務、享受與奉獻的統壹。目前,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相對落後,社會主義制度不完善。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放在首位。當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發生矛盾時,要自覺服從社會價值,有時甚至敢於犧牲自我價值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價值。
擴展數據
在進化過程中,“自我”結構的產生來自於對自身能力的評估需要。在競爭環境中,個體是戰是逃,都需要壹個機制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力比對方強,那就奮鬥,如果不如對方,那就逃離,“自我”就是執行這個功能的機制。
但是,如果壹個人總是逃避,他也會在競爭中失去機會。如果競爭只是偶爾發生,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在生存和適應的過程中,競爭隨時隨地可見。如果壹個人總是低估自己,總是放棄,那他就活不下去。
為此,人類的進化來自於自我完善和保持高自我價值的需要。高自我價值感給了我們從事各種事務和競爭的勇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機會。
當自我提升和保持較高的自我價值感成為壹種必須時,它會促使我們通過提高技能或贏得他人的欣賞來提高自我價值感,同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但同時在自我價值感低的時候也會讓我們很痛苦,所以自我價值感所有重要的第壹表現就是人在自我價值感低的時候會很痛苦,想要提高自我價值感。
當我們自我價值感低的時候,不敢做很多工作,不敢競爭,於是放棄了很多鍛煉的機會,鍛煉少了,能力得不到提高,很多需求得不到滿足,最終導致自我價值感降低,惡性循環。
這也是自我價值重要性的第二種體現:從事任何工作,我們都需要壹定程度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對從事特定工作有用性的自我評價)。如果自我價值和自我效能感不足,我們就不敢從事很多工作,很多需求得不到滿足,無法實現自己的全部潛能。
自我價值感重要性的第三個表現是,自我價值感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對象的認知、情感和行為。
在競爭情境中,如果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高,覺得自己還可以,就會在認知上覺得對手威脅小,情緒上不那麽緊張害怕,行為上也會從容應對,更容易成功,成功後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也會進壹步增強。
相反,如果妳覺得自己不行,就會覺得對手認知太強,不壹定能成功。這會讓妳非常緊張害怕,導致表現不佳,甚至想逃避,想放棄。這樣會更容易失敗和放棄。無論放棄還是失敗,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都會進壹步降低。
有些人可能會采取“阿q”的方法來維護自己表面的自尊,讓自己在心理上好受壹些,但這也讓自己失去了提升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並保持在原有水平的機會。但問題是,如果他們想在未來從事更具挑戰性和難度的工作,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是我們敢於從事的前提。如果自我價值和自我效能得不到提高,我們也會錯失更多的成功和更多的快樂。
雖然在進化過程中我們生活的環境和我們的祖先完全不同,但是我們需要適應的環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同伴,甚至我們自己都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會直接影響我們對環境、對工作、對親友、對自己的認知、情緒和行為,這些都是我們成功和幸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