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環保古詩詞
在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護環境的描寫,體現了古代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晉代詩人陶淵明最喜歡種柳樹。辭職退休後,他總是和楊柳成為朋友。他還在屋前種下五柳,自稱“五柳先生”,寫下了許多愛樹的詩句:“榆柳蔭後檐,李濤羅塘前”,“窗下蘭花流連,密堂前柳”。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四季不忘綠化。他還向朋友要以詩代信的樹苗:“草堂花少,欲現種,不分青梅黃梅。但在石筍街,我回家在果園房裏要了。”宋代文學家蘇軾也愛種樹。“我十幾歲的時候,在東港種滿了松樹。壹開始動壹寸根,就像插秧壹樣瑣碎。”就是描述他年輕時種樹的場景。後來他在杭州做官,修了壹條長堤,“植芙蓉柳於其上,狀如畫”,成為西湖美景之壹。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也描寫了火焰山等惡劣環境及其改造,懲罰了吳莊觀破壞人參果樹等破壞自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