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荊八方(1)——八味腎氣丸(地黃丸祖方)

荊八方(1)——八味腎氣丸(地黃丸祖方)

吳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醫院

地黃

(本草經疏:旱地黃乃補腎主藥)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幹燥塊根。根據炮制方法的不同,地黃可分為鮮地黃、幹地黃和熟地黃。

對於鮮地黃,我們常見的功效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對於幹地黃,我們主要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對於地黃來說,與前兩種地黃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功能是補血養陰,填精填髓,滋補作用比較強。對於幹地黃和鮮地黃,主要有清熱涼血的作用。

在臨床上,生地黃主要用於發熱傷陰,甚至發熱引起熱點,如吐血、鼻衄、咽痛等。我們更多的使用鮮地黃。對於幹地黃,我們也用它來補血,比如吐血,鼻出血,咽痛,甚至便秘。幹地黃也是常用的,所以作用和鮮地黃差不多。

對於熟地黃來說,效果完全不壹樣。臨床上以熟地黃補益為主,主要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肝腎陰虛,導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遺精,頭暈耳鳴,頭發早白,脫發等。我們經常用熟地黃。血虛引起的心悸、面色蒼白我們也常用熟地黃,所以熟地黃主要用於陰虛血虛的患者。

八味腎氣丸(八味地黃丸)

生地黃128克,山藥64克,山茱萸64克,茯苓48克,澤瀉48克,牡丹皮48克,桂枝和附子16克。八味為末,煉蜜丸,大如梧桐樹。每次服15丸,用酒送服,加至20丸,每日三次。

主治:溫補腎氣。治療腎氣不足、腰腿酸軟、四肢畏寒、腹脹、尿頻、舌淡胖、尺脈沈細;痰,哮喘,咳嗽,水腫,腳氣,解渴,慢性腹瀉。

附:地黃丸家族史

1.“八味地黃丸”或八味腎氣丸:(見上圖成分)見於張仲景《傷寒論》,成書於公元200 ~210年左右。它是地黃丸家族的“始祖”,最早的。

2.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藥組成。由八味腎氣丸制成,不含附子和桂枝。引自《小兒醫學證治訣》,寫於(公元1114)。

3.左歸丸:去除六味地黃丸中牡丹皮、茯苓、澤瀉,加入川牛膝、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

來源:《凈月全書》(公元1624)

4.白質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知母和黃柏制成。出處出處(《治癥候脈》)寫在1706。

5.獨氣丸:六味地黃丸由五味子制成。來源(治則治脈)寫在1706。

6.杞菊地黃丸:由六味地黃丸加菊花、枸杞子制成。來自醫學級的綜合醫學書。清代董希源編。寫於1777。

7.二龍左慈丸:由六味地黃丸、磁石、柴胡制成。《飼鶴亭方集》由晚清醫家淩桓主編,成書於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