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的作者是北魏後期的酈道元。《水經註》比《水經註》更清楚地考察了中國的河流。水鏡有記錄的河流只有137條,大量支流被忽略。《水經註》記載的是較小的支流,所以《水經註》記載的大小河流多達1,252條,是《水經註》的10倍。此外,還有500多個湖泊和沼澤,200多個泉水和水井等地下水。而且,觀察也很仔細。有些地方詳細記錄了河谷的寬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等。
《水經註》不僅講河流,還詳細記錄了河流經過的地貌、地質礦產、動植物等。後人可以了解到古代的農耕制度,古代的植物種類和植被分布,動物的地域分布及其季節性活動,古人如何利用它們獲取經濟利益。《水鏡筆記》還記錄了許多古代陵墓及其前面的銘文。
酈道元寫山水人物,遣詞造句,謂“單句壹字,古今妙也。”。唐代李白、杜甫的詩歌吸收了朱的藝術營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實際上脫胎於朱。宋代蘇軾說:“嗯,我為什麽這麽幸福?《水經》我也讀過很多遍。」
在朱的各種版本中,以《永樂大典本》、朱簡、朱、朱、朱、朱《五英典聚珍本》和《何笑水鏡諸書》最為著名。胡適先生研究朱二十余年,也是朱版本的收藏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