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常識 什麽是痧癥?
痧癥又叫做瘴氣等。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從廣義來講,壹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壹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態外貌,即皮膚小現紅點如粟,它以指循皮膚,稍有阻礙的疹點。清代邵新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說: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它是許多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巾,反映在體表皮膚的種***性表現。它不是壹種獨立的病,許多疾病都可以出現痧象,痧是許多疾病的***同證候,統稱之為痧癥,故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痧癥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什麽病?目前尚難確定。痧癥所包括的範圍很廣,現存中醫古籍中,有關痧癥的記載涉及到內、外、婦、兒等多種疾病。《痧驚合壁》書就介結了40多種痧癥,連附屬的***計100多種。根據其所描述的癥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破傷風;墜腸痧類似腹股溝斜疝;產後痧似指產後發熱;膨脹痧類似腹水;盤腸痧類似腸梗阻;頭瘋痧類似偏頭痛;縮腳癰痧類似急性闌尾炎等。此外民問還有所謂寒痧、熱痧、暑痧、風痧、暗痧、悶痧、白毛痧、沖腦痧、吊腳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從狹義來講,痧癥是特指壹種疾病。古人認為,痧癥主要是內風、濕、火之氣相搏而為病。天有八風之邪,地有濕熱之氣,人有饑飽勞逸。夏秋之際,風、濕、熱三氣盛,人若勞逸失度,則外邪侵襲肌膚,陽氣不得宣通透泄,而常發痧癥。年四季都布發生痧癥的可能,但以夏秋季為多見。痧癥的主要特征有二:壹是痧點,二是酸脹感。根據病情輕重,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壹般表現與急重表現:1)壹般表現:多表現為頭昏腦脹,心煩郁悶,全身酸脹,倦意無力.胸腹灼熱。四肢麻木,甚則厥冷如冰。邪入氣分則作腫作脹;入血分則為蓄為淤;遇食積痰火,結聚而不散.則皖腹痞滿。甚則惡心、嘔吐。2)急重表現:起即心胸憋悶煩躁,胸腔大痛,或吐或瀉,或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甚則卒然眩暈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語,昏厥如屍,手足厥冷,或頭額冷汗如珠,或全身無汗,青筋外露,針放無血,痧點時現時隱,唇舌青黑,均為病情危重的表現。 現代醫學認為,痧是皮膚或皮下毛細血管破裂,是壹種自然溶血現象,易出現在經絡不通暢,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它不同於外傷淤血、腫脹。相反,刮痧可使經絡通暢,淤血腫脹吸收加快,疼痛減輕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