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的山門在山麓西北,門前l對石獅,威武雄壯。進山門,拾級而上。第壹殿為重檐歇山式殿宇。殿內塑大肚彌勒,正稱布袋和尚,俗稱大肚羅漢、笑羅漢。寺內所供奉的大都為諸佛菩薩和舶來人物,只有這尊羅漢卻是地道的中國人。而且榮縣的笑羅漢全川有名,因塑得眉彎嘴翹,十分可笑,來看的人無不發笑,笑聲通過羅漢的口腔產生***鳴,人們也仿佛聽到羅漢發生“咯咯咯”的笑聲。現有這尊笑羅漢為後來補塑,和以前相比雖有不同。但有榮縣籍著名書法家柳倩歷書名聯相伴,也或可補其不足。聯雲:開口便笑笑古今凡事付之壹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重檐殿宇之上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的即為依山石刻的榮縣大佛,兩邊是泥塑的地藏和觀音。大雄寶殿原為單檐四層架殿式建築,昔日人們只能“遠看大佛頭。近看大佛腳”。現為四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築,全稱大佛護身樓,簡稱大佛樓。登大佛樓,既可層層觀賞大佛雄姿,又可左經蓮臺;右轉嘯臺。拾級頂上,宜達頭頂佛光閣,舉目眺望,遠山近水,榮城風貌,盡收眼底。榮縣大佛寺自清代復興後,屬撣宗之壹的臨濟宗,故又稱大佛撣寺。凡撣宗寺廟必供奉達摩祖師。清嘉慶二十壹年(1816),知縣宮監桂捐資在大佛西面的崖壁上鎊刻“達摩渡江圖”。達摩,印度南方僧人,南劉宋末年從海道來廣州,被梁武帝遇到首都建業(南京),傳播禪宗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創人,世稱達摩祖師。榮縣“達摩渡江圖”取材於達摩和梁武帝話不投機後,遂渡江至篙山少林寺這段故事。主像達摩高 4.9米,近乎圓雕。達靡有用荷禪杖,上掛蒲團和草鞋,左手提佛珠,佛珠粒粒可數。祖師肥頭圓臉。面肌突起,兩目圓睜。炯炯有神,胸腹敞露,肋骨橫呈,顯得勇武有力。身後魚翻浪滾,僧衣隨風卷起,腳踏蘆葦,掉頭仍身站立在洶湧波濤之中,頗有“誰謂河廣,壹葦航之”之風韻。
嘯臺崖壁還有唐宋摩崖造像,西方極樂世界,十八羅漢,其中“羅漢群龕”引入註目龕高3.4米,寬4.6米,深0.46米,內刻六尊羅漢,其中三尊頭部已毀。六劈羅漢中間浮雕壹株桃樹,枝上懸壹仙桃。靠仙桃的羅漢,壹尊雙手交叉乎放在胸前,悠閑自在:另壹尊面朝仙桃,似無動於衷。造像表現了他們超脫凡塵,不為利祿所動的神態。這種布局的雕刻為全國罕見,有壹定研究價值,已為《中國美術全集四川石窟雕塑》收集。“嘯臺總壹郡之勝”。唐宋時在此建有棟字軒檻,北宋建“壹勝亭”,供人憑臨懷古。若登臺極目,東可望巍巍大佛,西可俯幽深龍洞。唐宋以來,這裏就是人們樂於遊覽之地。歷史上的樓臺亭閣,棟宇軒檻早毀。1982年,根據古籍記載,揣摩宋代“壹勝亭”舊址,在嘯臺壹側重建“壹勝亭”,供人歇足眺望,憑吊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