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聖德太子的人物軼事

聖德太子的人物軼事

聖德太子的本名是廄戶,傳說是因為在廄戶(馬廄)前出生,所以取名為廄戶 。還有說法認為是聖德太子的母親穴穗部間人皇女是在聖德太子外婆(小姊君)的娘家蘇我家生下聖德太子,蘇我家當時的家主是小姊君的兄弟蘇我馬子,廄戶是“在馬子家出生的”的意思。如今的主流的說法是,聖德太子出生地的附近有個叫“廄戶”的地名,因此取名為廄戶。

別名有豐聰耳、上宮王等。《古事記》記載為上宮之廄戶豐聰耳命,《日本書紀》除了廄戶皇子之外,還記載有豐耳聰聖德、豐聰耳法大王、法主王等別名,《萬葉集》卷三有上宮聖德皇子等記載。

“聖德太子”這個稱呼,實際上在生前從來沒有使用過,死去100多年後在公元751年(天平勝寶3年)編纂的《懷風藻》中第壹次出現 。還有顯真記錄的《聖德太子傳私記》引用的是公元706年(慶雲3年)完成的“法起寺塔露盤銘”中的“上宮太子聖德皇”。在平安時代成書的史書《日本三代實錄 》、《大鏡》、《東大寺要錄》《水鏡》等幾處都是記載為“聖德太子”,“廄戶”、“豐聰耳”等不見於記載,最晚於這個時期“聖德太子”的謚號已經廣泛應用,成為了壹般性的稱呼。

如今,基於壹般性的稱呼,在日本歷史教科書中是使用“聖德太子(廄戶皇子)”的長名。但是以前文所述的“‘聖德太子’是在世時沒有使用過的名稱”為理由,在例如山川出版社的《詳說日本史》從2002年度審定版開始,變更為“廄戶王(聖德太子)” 。 聖德太子的聖人化,在《日本書紀》中已經是既成事實,“聖德太子信仰”是後世的人們人為制造出來的。在8世紀,聖德太子被認為是“日本的釋迦牟尼”,被日本人所信仰。最晚至鐮倉時代,就有《聖德太子傳歷》等現存二十種以上的傳記和圖傳成書。

近代的實證研究有久米邦武(近代歷史先驅)的《上宮太子實錄》 。還有,十七條憲法並非聖德太子所作之說從江戶後期的考證學者(狩谷鍵齋等人)開始,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中也主張十七條憲法並非聖德太子所作 。結果,包括《日本上代史研究》在內的津田左右吉的四本著作被查禁,其本人也向早稻田大學辭職。(津田左右吉是否認天皇神話說的歷史學家,早稻田大學的教授,二戰前被軍國主義打壓,但在二戰後,軍國主義垮臺,其學說成為日本歷史學界主流。)森博達(語言學家、京都產業大學教授)則認為十七條憲法是編纂《日本書紀》時所作 。

高野勉的《聖德太子暗殺論》(1985年)主張,聖德太子和廄戶皇子是不同的兩個人,蘇我馬子之子蘇我善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聖德太子”,後來蘇我善德被中大兄皇子暗殺,為了掩蓋事實,虛構出壹個人物形象,即蘇我入鹿。(蘇我入鹿是日本歷史中有名的殘暴不仁的人物)。另外還有,石渡信壹郎(古代史研究家)出版的《聖德太子並不存在——解開古代日本史之謎》(1992年),谷澤永壹(文藝評論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的《聖德太子並不存在》(2004年)。 大山誠壹虛構說 1999年,由吉川弘文館出版的大山誠壹(歷史學家、中部大學教授)的《“聖德太子”的誕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山誠壹主張:“廄戶王的事跡除了冠位十二階和遣隋使兩項以外,全部是虛構的”。即使是這兩項,雖然見於《隋書》的記載,但《隋書》沒有出現推古天皇和廄戶王。沒有任何當時的文獻記載了推古天皇的皇太子廄戶王(聖德太子),其存在過的痕跡只有斑鳩宮和斑鳩寺的遺址。還有,關於聖德太子的史料,如《日本書紀》的“十七條憲法”和法隆寺的“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天壽國繡帳、三經義疏”等,都成書於比廄戶皇子晚得多的時代。

大山誠壹並沒有否定飛鳥時代居住於斑鳩宮、並修建了斑鳩寺的有力王族廄戶王的存在可能性。但是,作為推古天皇的皇太子攝政,並作出為人熟知的種種政績的聖德太子則是當時編纂《日本書紀》實權者藤原不比等等虛構出來的。《古代史之謎 越了解越清楚》(黛弘道(編)、實業之日本社、1997年)第三章“人為創造出來的太子信仰 聖德太子並不存在”以及《聖德太子與日本人》(風媒社、2001年)、《聖德太子的真實》(平凡社、2003年)等,是集大山誠壹和贊同其學說的研究者們之大成的著作。學術論文《弘前大學國史研究》上發表。

“大山說”在如今也成為了媒體的話題。《東亞的古代文化》102號制作了大山說的特集,在《東亞的古代文化》102號、103號、104號、106號等關於大山說的爭論匯編成了《聖德太子的實像和幻像》(大和書房2001年)壹書。石田尚豐的公開演講《聖德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中,也提到了聖德太子虛構說和媒體的關系。《日本書紀》等古籍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多少包含了些誇張、潤色、添枝加葉的成分,是大多數研究者的***識。但其中的多數人對主張其形象並不真實存在的大山說持批判態度,也有認同大山說部分觀點的研究者。

大山說的概要:有力的王族廄戶王是真實存在的。但沒有證明作為信仰對象的聖德太子的真實存在的史料,聖德太子是虛構的人物。《日本書紀》(養老4年、720年成立)中,第壹次出現了聖德太子的人物形像。這個人物形像是藤原不比等、長屋王、僧道慈等人虛構出來的。十七條憲法是編纂《日本書紀》時創作的。大藤原不比等之死及長屋王之變以後,光明皇後等人又寫成了《三經義疏》、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天壽國繡帳的銘文等法隆寺系史料,並創造出了以觀音菩薩為本尊的法隆寺夢殿為道場的聖德太子信仰 。 對大山說的反駁 仁藤敦史(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部教授)認為:關於“聖德太子形像”的變遷與考證的研究動向,可總括為否定作為虛構形象的“聖德太子”,對基於《日本書紀》(在戰後的日本史學界也沒有完全否定《日本書紀》的史料地位)的將聖德太子粉飾成“偉大的宗教家、政治家”的形象進行根本性的批判。但是,這種史料批判的方法也存在著問題。在奈良時代的前半期已經對上宮太子稱呼為“聖德”,這可以理解為是上宮太子死後的謚號。而且,在慶雲3(706)年以前已經有稱上宮太子為“聖德皇”的金石文存在。再加上《古事記》中關於上宮太子,有死後才有的“豐聰耳”的稱號,沒有“王”號,而是包含了表明是已即位的王子的“命”字的“上宮之廄戶豐聰耳命”的記載。表明最遲到《日本書紀》成書之前的天武朝,上宮太子就開始被偉人化。因此,從除了《日本書紀》和法隆寺系之外的史料中也確認了早期的太子信仰,所以只是完全否定法隆寺系史料是不行的。即使不否定推古朝的有力王子廄戶王(或廄戶王子)的存在,只將後世的“聖德太子”與廄戶王區別開,這種否定傳說與史實的連續性的觀點也是有問題的。

遠山美都男(歷史學家、學習院大學講師)認為:《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多有粉飾,這在大山誠壹以前的很多研究者已經指明。大山說的觀點在於,作為實際存在的人物廄戶皇子並沒有王位繼承資格,沒有參與內政、外交等國策的制定,只是作為壹位有蘇我氏血統的王族而存在,居住在斑鳩宮、支配壬生部的廄戶皇子,是即沒有王位繼承資格,也沒有政治上發言權的無大的影響力的王族而已。《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也許確實是虛構的人物,但並不是像大山誠壹所認為那樣,而是壹位即真實存在,又有政治實力的王族 。

和田萃(歷史學家、京都教育大學名譽教授)認為:“聖德太子”在《日本書紀》的編纂階段被理想化是多數研究者的***識,應該將廄戶王與被粉飾了的“聖德太子”區分開,但是並不等同於認同“聖德太子虛構說”和“蘇我王權說” 。   對虛構說的反駁 反駁聖德太子虛構說的著作和論文有:遠山美都男的《為什麽聖德太子沒有成為天皇?》(2000年)、直木孝次郎(歷史學家、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的《關於廄戶王的政治性地位》、上田正昭(歷史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的《從歷史看到的太子形像的虛實》(收錄入《聖德太子的實像與幻像》)(2001年)、上原和(美術史學家、成城大學名譽教授)的《世界史上的聖德太子 東洋的愛與智慧》(2002年)、田中英道(美術史學家、東北大學名譽教授)的《排斥聖德太子虛構說》(2004年)、森田悌(歷史學家、群馬大學名譽教授)的《推古朝與聖德太子》(2005年)、曽根正人《聖德太子與飛鳥佛教》(2007年)。

關於聖德太子的歷史資料有《日本書紀(卷22推古紀)》、“十七條憲法”、《古事記》、《三經義疏》、《上宮聖德法王帝說》、“天壽國繡帳(天壽國曼荼羅繡帳)”、“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臺座內墨書”、“道後湯岡碑銘文(=伊予湯岡碑文、記錄於伊予國風土記逸文)”、“法起寺塔露盤銘”、《播磨國風土記》、《上宮記》等等。這些都成書於比廄戶皇子晚得多的時代,有說法認為都是在《日本書紀》成書後再制作的,對這種觀點的異說、反駁也存在著。 太子形像 關於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大山說是僧道慈(留學大唐17年後的公元718年回到日本)在藤原不比等和長屋王的授意下所作。但是,森博達(京都產業大學教授,古日本語研究學者)指出:包含“推古紀”的日本書紀卷22並不是由中國音書寫的卷α群(遠渡日本的唐人所作),而是用日本音書寫的卷β群(日本在新羅的留學僧們所作)に屬するとする。“推古紀”是漢字寫成,而其關於漢字的意義和用法有很多錯誤,所以關於“推古紀”的作者是留學大唐17年的學問僧道慈的大山說受到批判。森博達認為β群的創作是從文武天皇朝(697年~707年)的文章博士山田史禦方開始的 。

十七條憲法不是聖德太子所作的說法從江戶後期的考證學者那裏就開始有了。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也說到了十七條憲法不是聖德太子所作。井上光貞、阪本太郎等人對津田說持反對意見。關於狩谷鍵齋、津田左右吉等人的偽作說,關晃認為“根據還不夠充分”。森博達則認為十七條憲法是後世在編纂《日本書紀》時才創作的。 勝鬘經義疏 關於“勝鬘經義疏”,與敦煌出土的“勝鬘義疏本義”有七成相同的文字,藤枝晃認為是6世紀後半期由中國北朝所作,與聖德太子無關 。關於“法華經義疏”卷首的題箋,大山說認為只是僧侶行信的壹種“太子親撰”的炫耀性帖示 。安本美典則根據題箋的撰號“此是大委國上宮王私集非海彼本”中的“是”、“非”等字的筆跡與正文壹致而斷定題箋和正文是出自同壹人物之手,否定了成書後僅僅是添加了“太子親撰”的說法。而且,從題箋中的“大委國”來看也否定了“法華經義疏”由日本之外的國家所作的說法。

關於《上宮聖德法王帝說》卷首所記載的聖德太子的世系,家永三郎認為成書年代最遲不超過大寶(701-704)年間,是比《古事記》、《日本書紀》更古老的資料。 天壽國繡帳 關於“天壽國繡帳”,大山說從天皇號、和風謚號等角度出發,認為不是制作於推古朝。金澤英之指出天壽國繡帳的銘文中出現的幹支在日本是在公元690年(持統4年)才開始使用的儀鳳歷(麟德歷),“天壽國繡帳”的制作年代690年以後。另壹方,大橋壹章則根據天壽國繡帳”圖中的服制等等,認為是推古朝的產物 。石田尚豐認為從“天壽國繡帳”中體現的技法等等來看,不可能制造於8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