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詩:
萬章問曰 : 象 也 日以 , 殺舜為事 , 立為天子 ,
舜 則放之 , 為之 何也 ? 孟子 答 曰 : 封之 為侯;
或曰放焉 . 萬章 問 曰 : 舜流***工 , 於幽州 也,
放驩兜 也,之 於崇山 , 殺三苗 也,之 於三危 ,
殛鯀羽山 , 罰 四罪而 , 天下鹹服 , 誅不仁也 ;
象至不仁 , 封之有庳 ; 有庳之人 , 奚罪 有 焉 ?
仁人 也者, 固如是乎 , 他人則誅 , 在弟則封 ?
孟子答 曰 : 仁人於弟 , 不藏怒焉 , 不宿怨焉 ,
親愛而已 . 親之 也者, 欲其貴也 ; 愛之 也者,
欲其富也 . 封之有庳 , 富貴之也 . 身為天子 ,
弟為匹夫 , 可謂親 之, 愛之 歟 乎 ? 萬章又問:
敢問或曰 , 放者何謂 ? 孟子答 曰 : 象 也 不得 ,
為 所欲為, 有於其國 , 天子使吏 , 治其國而 ,
納其貢稅 , 故謂之放 . 象也 豈得 , 暴彼民哉 ?
雖然 舜 欲 , 常常見之 , 故源源來 , 古書有曰:
不及貢以 , 政接有庳 . 此之謂也 . 公不廢親.
原文?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 萬章曰:“舜流***工於幽州1,放驩?兜於崇山2,殺三苗於三危3,殛鯀於羽山4,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5。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 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 “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曰:“象不得有為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6’。此之謂也。”
譯文
萬章問道:“象天天把謀殺舜作為頭等大事,等舜做了天子,卻僅僅流放他,這是為什麽呢?”孟子答道:“其實是封他為諸侯,也有人說是流放。”萬章說:“舜流放***工到幽州,發配 驩 兜到崇山,在三危殺了三苗之君,在羽山誅殺了鯀,這四人被治罪,便天下歸服,這是懲處了不仁之人的緣故。象最不仁,卻封給他有庳之國。有庳國的百姓又有什麽罪過呢?仁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對別人,就加以懲處;對弟弟,就封以國土?”孟子說:“仁人對於弟弟,不忍氣吞聲,也不耿耿於懷,只是親近他喜愛他罷了。親近他,便想讓他貴;喜愛他,便想讓他富。把有庳國封給他,就是讓他又富又貴。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卻是個老百姓,可以說是親近他喜愛他嗎?”
萬章說:“我請問,為什麽有人說是流放呢?”孟子說:“象不能在他的國土上為所欲為,天子派遣了官吏來治理國家,繳納貢稅,所以有人說是流放。能讓象對那些百姓施暴嗎?〔當然不能。〕即便這樣,舜還是想常常看到象,象也不斷地來和舜相見。〔古書上說:〕‘不必等到朝貢的時候,平常也以政治需要為由而來接待。’就是說的這事。”?
註釋?(1)流***工於幽州:***工,水官名;幽州,在今北京密雲東北。?(2)放 驩 ?兜於崇山:放,流放; 驩 (huān)兜,堯舜時大臣;崇山,在今湖南張家界。?(3)殺三苗於三危:三苗,國名;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東南。?(4)殛鯀於羽山:殛(jí),誅殺;羽山,當在今江蘇贛榆界;鯀,大禹的父親。?(5)有庳:古籍均認為有庳在今湖南道縣北;庳,音bì。?(6)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這兩句疑是《尚書》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