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關於莫高窟的故事與傳說 1.關於莫高窟的傳說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裏的大泉溝東岸,介於三危山和鳴沙山之間,南北長約1610多米。
它像壹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天黃沙,貫通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古絲綢之路上。 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傳說有個叫樂尊的和尚雲遊到此,忽然看到東邊的三危山金光閃閃,迎著夕陽,仿佛有成千上萬的佛在金光中顯現,便認為這裏是佛家聖地,遂募錢開鑿了第壹個石窟。消息傳開,來往於絲綢之路的商旅、官員紛紛在此修建佛窟,祈求路途平安。
到了唐代已有窟龕1000多個。五代、宋、西夏、元又不斷修建。
以後雖經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留了各代石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唐、宋木構建築5座,是世界上歷史最久、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藝術寶庫。
如果把各個洞窟中的壁畫連接起來,可以組成壹條高1米,長22.5公裏的瑰麗的畫廊;如果把藏經洞裏的經卷、文書、絹畫連同莫高窟其它所有的珍貴文物放在壹起來研究,就是壹門浩瀚的“敦煌學”。 現編為17窟的“藏經洞”,是莫高窟的精華所在。
這裏藏有從西涼建初元年到北宋至道元年,近10個朝代,500多年的經卷、古籍、文書、繡畫、銅象等4萬多件。文字有漢、藏、梵、於闐、龜茲、粟特、突闕等;書類有手抄本、雕板印刷本、拓本等。
這些稀世罕見的珍品,不僅對我國古代文獻的補漏、校勘有很大的價值,而且為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學、民族歷史、對外交流等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歷史資料。 莫高窟最壯麗的是壁畫藝術。
壁畫雖經歷千百年的風沙侵蝕,但仍色彩鮮艷、線描清晰。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有飛天、伎樂、菩薩、仙女等,直乃“天衣飛揚,滿墻風動”。
壁畫內容除佛經故事、本生故事、佛教史跡、神怪傳說、帝王生活、裝飾圖案等外,還有大量的民風民俗畫面。如狩獵、耕作、打魚、收割、推磨、舂米、蓋房等生產風俗畫面;婚喪、嫁娶、旅行、行醫、剃度、灑掃等生活風俗圖景;車船、梨擔、連枷、紡車、織機等交通和生產工具的形象描繪;有學校、酒肆、屠房、旅店、集市等場所的風俗場面;有亭臺、樓閣、宮殿、塔寺、院落、橋梁等建築圖樣;還有音樂、舞蹈、雜技、節慶等娛樂活動的生動寫照,真是壹部古敦煌民風民俗的百科全書。
2.關於敦煌莫高窟的神話傳說 或者 故事 請告訴我 謝謝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之壹,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開鑿在鳴吵山東麓繼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僔者行至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盟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壹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
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壹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余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是壹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壹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救鴿、舍身飼虎、九色鹿舍已救人等。
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壹樣、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壹組彩塑群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宋代起步入衰退。
交通 乘火車至柳園站轉乘汽車到敦煌即可。
食宿 敦煌賓館(敦煌東大街)。
特產 八寶密食、密三刀、駝掌等。
3.關於莫高窟的傳說
傳說傳說中公元336年的某壹天,壹個名叫樂樽的和尚雲遊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黃昏時分,卻只見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金光燦爛,似有千佛在躍動。
他跪下來,發下宏願,從今以後要廣為化緣,在這裏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 在漫天黃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著佛教的珍貴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壹步登天,成為超脫六道輪回的存在。
雖然這個傳說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卻引來了邪魔外道的覬覦。 赤蛇蠍:據說是全無心性的生物,每日裏只為尋找更多壹點的水分而在沙漠中遊走。
人類的血液就是它的最愛。 雷族後裔:他本有機會繼承祖先的事業,成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
但對於力量的瘋狂追逐令他最終墮落。於是人們便在莫高窟見到他不停地尋覓,希望用神奇的典籍來重返天界。
黑蛇蠍:似乎是赤蛇蠍的親族,不過與赤蛇蠍不同的是它們在大量吸吮人類的血液後開始變得有智慧起來,當然也更加冷酷無情。 鬼面蝠虎:它們擁有厲鬼壹般可怖的面孔,兩臂之間力大無窮,可以輕易撕開人的身體。
它們出現在這裏並不為寶藏,只是對尋寶人的身體有著饕餮對美食壹樣的喜好。 飛天沙盜:這是壹群來自異域的尋寶者,但是他們沒有任何寶物的消息,也不願意信任任何夥伴,只是自己孤獨地尋找。
他們的妒忌心令他們對於壹切有可能先他們壹步拿走寶物的人憎恨無比。
4.敦煌莫高窟的風光、故事、傳說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壹,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莫高窟還是壹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動蕩的社會以及腐敗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圓箓的疏於管理,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故事 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古代,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波斯商人的駱駝隊因遇風沙襲擊而迷路,忽然出現壹頭九色神鹿給他們指點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聽見有人呼救。原來壹個弄蛇人在采藥時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將他馱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盡,九色鹿只求他別將遇見它的事告訴別人,弄蛇人連連答應,還對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國皇宮,與國王談起沙漠中的奇遇,誰知王後聽了,執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國王無奈,張貼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給予重賞。弄蛇人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並設計將九色鹿引入包圍圈。當他假裝再次落水,神鹿聞聲趕來救他時,守候的武士們就萬箭齊發。誰知九色鹿發出神光,利箭都被化為灰燼。九色鹿向國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負義的醜惡行為,國王深為不安。弄蛇人嚇得膽顫心驚,連連後退,跌進深潭淹死,惡人終究得到應有的懲罰。
5.關於莫高窟的傳說
傳說傳說中公元336年的某壹天,壹個名叫樂樽的和尚雲遊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黃昏時分,卻只見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金光燦爛,似有千佛在躍動。他跪下來,發下宏願,從今以後要廣為化緣,在這裏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
在漫天黃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著佛教的珍貴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壹步登天,成為超脫六道輪回的存在。雖然這個傳說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卻引來了邪魔外道的覬覦。
赤蛇蠍:據說是全無心性的生物,每日裏只為尋找更多壹點的水分而在沙漠中遊走。人類的血液就是它的最愛。
雷族後裔:他本有機會繼承祖先的事業,成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但對於力量的瘋狂追逐令他最終墮落。於是人們便在莫高窟見到他不停地尋覓,希望用神奇的典籍來重返天界。
黑蛇蠍:似乎是赤蛇蠍的親族,不過與赤蛇蠍不同的是它們在大量吸吮人類的血液後開始變得有智慧起來,當然也更加冷酷無情。
鬼面蝠虎:它們擁有厲鬼壹般可怖的面孔,兩臂之間力大無窮,可以輕易撕開人的身體。它們出現在這裏並不為寶藏,只是對尋寶人的身體有著饕餮對美食壹樣的喜好。
飛天沙盜:這是壹群來自異域的尋寶者,但是他們沒有任何寶物的消息,也不願意信任任何夥伴,只是自己孤獨地尋找。他們的妒忌心令他們對於壹切有可能先他們壹步拿走寶物的人憎恨無比。
6.關於敦煌莫高窟的詩句
《釋敦煌》
在那河西走廊的絲綢古路,
藍天白雲飄過的沙洲,
有壹顆明珠歷盡滄桑,
敦煌的莫高窟神采飛揚。
我用辭海的字句也無法描述他璀璨的星光。
我不願意走近妳風動的壁墻,
怕我呼出的濁氣汙染了妳天衣舞裳。
我感嘆我敬仰,
把藝術融進每寸墻壁的巨匠,
把靈魂融進藝術的巨匠,
鑄就了傳世的敦煌,他們的功績萬古流芳。
歷史歲月的悲長,痛徹骨髓的傷,
被強盜掠奪破壞的藝術,鮮血在流淌。
飄零在強盜博物館裏的瑰寶,
都印著華夏思想的源遠流長,
如果我能我願意穿越到曾經的輝煌,
站在鳴沙山上,手握刀槍,
所有的掠奪,我願意用軀體阻擋。
這是狹隘的想,
難道妳沒有發現強盜也變了模樣,
用禮貌語問候東方,
這是華夏藝術的力量,
滌蕩洗凈強盜醜陋的狂妄。
無論飄零到哪裏的壹件藝術,
任何壹個角落或天堂,
都展示華夏民族的博愛光芒。
敦煌!在華夏輝煌!在世界輝煌!永遠的敦煌!!
7.關於敦煌莫高窟的小故事
樊錦詩:敦煌女兒
她守護敦煌已四十多年,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發。她有愧於家庭、有愧於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卻無愧於敦煌。季羨林先生說,她為敦煌犧牲了壹輩子,功德無量。
1963年,從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的樊錦詩,被時任敦煌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點名要到了敦煌。25歲的她,告別了戀人,抱著幹3年就走的念頭,來到了西北荒漠,住進莫高窟旁邊的壹座破廟。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敦煌,她壹頭紮進洞窟,先後牽頭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斷代的研究,開創了敦煌石窟考古的新天地。
燦若星河的敦煌藝術讓她如癡如醉,敦煌遺產的保護也需要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但樊錦詩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67年,樊錦詩與大學時的戀人彭金章結了婚,當時彭金章已在武漢大學籌建考古專業。雖然成了家,他們卻過著勞燕分飛的日子。1968年,樊錦詩分娩在即,卻因工作需要不能離開敦煌,當彭金章挑著扁擔壹路換車、到了敦煌,看到的卻是光著屁股的嬰兒,身上連點兒布條也沒有。樊錦詩看到連孩子衣服都帶來了的丈夫,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此後,樊錦詩壹家4口,長年分散居住在4個地方。夫妻不能團聚,母子難以相見。樊錦詩曾經想過:為家為孩子,應該離開敦煌。然而敦煌對於她已經是壹塊磁石,很難割舍了。壹句舍不得,讓這個江南弱女子拋家離舍,獨自壹人在敦煌工作了23年。
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後,她頂住各方壓力,使有關部門放棄了了將敦煌上市的念頭;她研究遊客承載量,希望在滿足遊客需要和文物保護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她不遺余力引進人才,使地處戈壁荒漠的敦煌研究院擁有的博士生在全國文物保護界位列第壹;她創造性地提出了數字化敦煌的概念,要真實、完整、可持續地將敦煌傳給子子孫孫。她說,世界上只有壹個敦煌,保護不好她,我們都是歷史的罪人。
8.誰能告訴我關於敦煌莫高窟的故事與文化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有石窟600余個,敦煌藝術是佛教題材的藝術。
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彩塑近三千身,內容非常豐富。敦煌石窟藝術是產生和積存在敦煌的多門類的藝術綜合體,它包括了敦煌建築、敦煌壁畫和敦煌彩塑。
以莫高窟為中心的敦煌石窟,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瑰寶,它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稀世之珍,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珍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明珠。
敦煌莫高窟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裏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
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壹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敦煌石窟的建築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構窟檐為稀世之珍和壹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畫中也出現不少代表時代的古建築圖樣,可說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不可缺的第壹手資料,具有研究歷史和藝術的價值。
莫高窟的石窟建築,由於時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現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種:1.禪窟(即僧房)。2.塔廟窟(即中心窟)。
3.殿堂窟。4.佛壇窟。
5.大佛窟(及涅盤窟)。 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與莫高窟隔河相望。
主體建築為二層平頂樓房,該建築約壹半隱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層窗戶及寬闊的屋檐。與莫高窟的環境相協調。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分為佛像畫、經變畫、民族傳統神話題材、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畫、故事畫和山水畫。
敦煌飛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同孕育成的,它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翺翔的飛天。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
9.關於敦煌莫高窟的神話傳說 或者 故事 請告訴我 謝謝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之壹,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開鑿在鳴吵山東麓繼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僔者行至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盟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壹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壹體。
莫高窟唐時有窟千余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是壹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壹佛、二弟子、二菩薩。
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
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
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救鴿、舍身飼虎、九色鹿舍已救人等。
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壹樣、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
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
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壹組彩塑群像。
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宋代起步入衰退。
交通 乘火車至柳園站轉乘汽車到敦煌即可。食宿 敦煌賓館(敦煌東大街)。
特產 八寶密食、密三刀、駝掌等。
10.敦煌莫高窟的傳說
妳好, 壹千六百多年前,有和尚師徒三人,欲往西天尋覓極樂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宿營前,師傅請倆徒弟出去化緣。兩人壹東壹西,各走壹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樂樽,走到壹處,見風景極美——朗朗大漠上,有壹條蜿蜒小溪潺潺流過,溪北是戈壁無邊,黃沙迷漫,寸草不生,荒涼淒厲;溪南是壹條延綿無盡的低矮山脈,山腳下白楊成林,綠草茵茵,百鳥爭鳴,生機勃勃。樂樽面對美景,感嘆唏唏,樂而忘返,時辰壹久,略感疲倦,便坐地小憩。突然,壹道金光閃過,晃得樂樽困意全消,站起睜大雙眼,只見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脈,而且不止壹道,赤橙黃綠青藍紫,由山頂發出,射向天空,壹陣又壹陣,照得天際流光溢彩,照得雲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氣升騰,照得樂樽滿面彤紅。樂樽原本就悟性極高修行極深,見此情景,頓然感悟,泓靜的出家人之心也忍不住激情迸發,壹陣狂奔至師傅跟前,高呼:“找到了!找到了!”。師傅面露會意笑容,也不問什麽,輕聲而鄭重地對樂樽說:“那妳就留下來吧。”。
於是,不久,第壹個洞窟便在發光山脈面溪的山坡上誕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樂樽壹心壹意化緣建窟,造神供佛,將自己的才情、誌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這個山脈之中,洞窟之內。
從此,樂樽的奇遇廣為轉播,樂樽的佛洞更是引來無數商賈僧侶,文官武仕的極大關註,紛紛前來觀摩朝拜,其中不乏出錢出力出策者,使之愈發規模宏大,靈氣聚集。
樂樽之後,築窟之風更是經久不衰,壹浪高過壹浪,壹朝勝似壹朝。高峰時,洞窟逾千。至今歷壹千六百余年,期間雖經時光磨難,戰亂摧殘,仍保有完整的洞窟492個,裏面珍藏著歷史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還有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集佛教藝術、建築、彩塑、壁畫之大成的曠世奇葩。
莫高窟之輝煌頂峰雖不在樂樽之時,但所有後來者均公認:樂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後人,莫高與彼。為表對樂樽的崇敬之意,便將此處命名為“莫高窟”。這便是莫高窟有趣的傳說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