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CROTC小氣道論壇南區第壹場——大咖***話小氣道功能障礙

CROTC小氣道論壇南區第壹場——大咖***話小氣道功能障礙

小氣道功能障礙(SAD)是壹種常見但是易被忽視的肺組織功能障礙。由於小氣道分支多、管徑狹窄、橫截面積大、呼吸流速緩慢等生理學特點,更易發生病變,成為空氣汙染物主要的沈積部位。對於 健康 人,小氣道阻力對氣道總阻力變化影響小,被稱為“肺部的沈默區域”。近年來基礎和臨床研究證實,小氣道功能障礙與諸多肺部疾病關系密切,在哮喘和慢阻肺中占據重要地位,小氣道病功能障礙因此越來越受到領域內學者的關註。

6月8日,“多學科協作推動中國呼吸疾病優化治療(CROTC)小氣道論壇”於線上成功舉辦。大會邀請了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壹人民醫院周新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賴國祥教授 擔任主席,由 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張雲鳳教授 分享《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讀》, 深圳大學總醫院任新玲教授 分享《“靶”握小氣道,優化哮喘管理》,以及 龍巖市第壹醫院馬誌益教授 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解讀(2021年修訂版)》,並邀請多位領域內學者圍繞小氣道功能障礙最新進展進行學術交流與探討。本次學術匯報精彩,專家見解獨到,吸引了數千名醫生線上觀看。現整理會議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推動呼吸系統疾病的規範化診療

大會主席:周新教授

大會主席:賴國祥教授

會議伊始, 大會主席周新教授 表示,此次“CROTC小氣道論壇”系列線上研討會吸引了眾多領域內同仁壹起聚焦慢性呼吸道疾病,***同探討小氣道領域的關鍵問題與最新進展。 大會主席賴國祥教授 表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氣道炎癥,但目前臨床壹線醫生對此缺乏認知。在中國醫學論壇報和拜耳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希望通過本次“CROTC小氣道論壇”系列研討會,與領域內同仁***同探討和交流,認識小氣道炎癥與呼吸道感染及難治性感染的關系,從而提高呼吸道炎癥與呼吸道感染的診療水平。

《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讀

會議講者:張雲鳳教授

據統計, 2017年我國30個城市門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僅為28.5%,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高、負擔重,但控制率低。根據患者臨床表現,《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對哮喘分期進行了更新,慢性持續期和臨床控制期有了明確的定義和區分,新指南增加過敏原檢測,及血清總IgE檢測和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兩項評估方法。此外,新指南首次提及小氣道和哮喘的關系,表明近半數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患者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 張雲鳳教授 圍繞哮喘的鑒別診斷及哮喘慢性持續期的治療,以及重度哮喘的定義、分類和評估,深入解讀了《中國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對於重度哮喘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患者,超細顆粒的ICS/LABA吸入可使治療藥物更多地沈積在小氣道,更好地改善小氣道功能、控制哮喘。

張雲鳳教授 總結,哮喘管理的長期目標是使患者達到良好的癥狀控制並維持正常活動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急性發作、固定性氣流受限和藥物不良反應的未來風險。張教授強調,建立醫患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是實現哮喘有效控制的首要的措施,患者教育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用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進行患者隨訪和教育。

“靶”握小氣道,優化哮喘管理

會議講者:任新玲教授

全球至少有3億哮喘患者,根據2019年的全國橫斷面中國肺 健康 (CPH)研究數據估算,中國成人哮喘總患病率為4.2%,且近年來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25年受影響的人群可能會新增加1億。 任新玲教授 談到,無論哮喘嚴重程度,超過60%的哮喘患者會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而治療藥物難以到達所有氣道是哮喘未控制的常見原因。對於以前未使用過哮喘控制藥物治療的成人或青少年患者,與單獨使用低劑量ICS相比,定期每日予以低劑量ICS/LABA作為初始維持控制藥物治療可減輕哮喘癥狀並改善肺功能。而與普通顆粒ICS/LABA相比,超細顆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羅可以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支氣管,肺沈積率更高,同時治療小氣道功能障礙,增加小氣道容量,顯著減少日間癥狀和急救藥物使用,有助提升哮喘控制率,使臨床獲益更多。

任新玲教授 總結,哮喘是大、小氣道***患的氣道炎癥性疾病,小氣道功能障礙發生率高,影響哮喘控制。氣霧劑適用於肺功能不佳的患者,“超細恒霧”Modulite氣霧劑裝置進壹步緩解了氣霧劑按-吸協調問題,方便患者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2021年修訂版)》解讀

會議講者:馬誌益教授

馬誌益教授 談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和相應的呼吸系統癥狀,病理學改變主要是氣道和(或)肺泡異常。診斷慢阻肺時,為減少漏診,應全面采集病史,包括癥狀、危險因素暴露史、既往史和合並癥等。肺功能檢查仍然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當基層醫院不具備肺功能檢查條件時,可通過篩查問卷發現慢阻肺高危個體。慢阻肺穩定期的管理目標是減輕當前癥狀和降低未來風險,支氣管舒張劑是慢阻肺的基礎壹線治療藥物,指南建議吸入糖皮質激素應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聯合使用。研究發現,連續應用倍氯米松/福莫特羅超微顆粒治療COPD後,患者臨床癥狀和肺功能指標顯著改善;與氟替卡松/沙美特羅相比,倍氯米松/福莫特羅對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更優;與全身糖皮質激素相比,霧化ICS不良反應較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質激素。

馬誌益教授 總結,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不斷攀升,對於慢阻肺指南,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這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方向。這個指南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合了我國的臨床實踐,非常符合我國臨床現狀,值得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學習和借鑒。

大咖論道,***話小氣道

討論嘉賓:杜春玲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杜春玲教授 :哮喘應強調規範化的個體化治療,《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把患者評估、嚴重程度分級、治療程度分級等做了詳細描述,但是目前的臨床治療並不是十分規範。對於哮喘,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應根據指南的規範基礎,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討論嘉賓:張宏英教授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張宏英教授 :《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與2016年的指南相比,內容更加完善,貼合臨床,並且簡便易懂,實用性較強。對於哮喘的治療,經過多年反復的宣教和藥物的普及,輕中度的哮喘患者在三甲醫院就診少了很多,相對地重度哮喘占了很大壹部分,這部分患者治療也相對比較困難。指南給出了很多治療方案,為重度哮喘的治療提供了參考。

討論嘉賓:葛德海教授

南京梅山醫院葛德海教授 :哮喘治療的困難有幾個方面需要重視,第壹個是患者的依從性不佳,除了經濟條件的限制,有很多患者因為藥物副作用而不願長期使用激素治療。第二個是治療的藥物不能到達所有氣道,如果吸入性藥物2/3到達大氣道,1/3到達小氣道,就可以減少激素的用量,減輕副作用。第三個是吸入裝置的操作便利性,易操作的吸入裝置對於大部分老年患者來說,可以避免由於操作不當造成的治療效果不佳。

討論嘉賓:馮起校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馮起校教授 :大於3 微米的藥物顆粒在大氣道的沈積量較大,而在小氣道裏的量非常小,所以現在我們需要尋找超細顆粒的藥物,才能解決小氣道功能障礙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哮喘癥狀。1.4微米至1.5微米直徑的藥物在肺中的采集量高達31%,實現了大小氣道均勻分布,降低了激素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哮喘。

討論嘉賓:薛青教授

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薛青教授 :2021年修訂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首次納入了慢阻肺的篩查問卷,除了引用CAT和MMIC評分,同時也更強調中重度急性加重對於判斷疾病風險的重要性。此外,新指南對何時啟用ICS也新增了建議。新指南無論是在診斷還是治療方面,都更貼近我國臨床診療實際情況,特別是對基層慢阻肺患者的管理和預防診治,都是壹個非常好的指導性文件。

討論嘉賓:李林教授

江西省腫瘤醫院李林教授 :隨著現在醫療水平的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也越來越長,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提升。在治療過程中相關氣道炎癥的處理,以及阻塞性肺炎、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化學性損傷等的處理,對於胸部腫瘤內科醫生來說越來越重要。臨床上使用相關新型氣道擴張劑,對於緩解癥狀等效果良好。經過這壹次學習,深刻感受到小氣道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知識的重要性,希望之後能夠有更多學習機會。

大會主席賴國祥教授 在會議總結中表示,通過本次會議討論,大家溫故知新、受益匪淺,對小氣道功能障礙與哮喘和慢阻肺的關系進行了闡述,深入了解了小氣道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機制、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和相關裝置的臨床應用,進壹步認識到治療小氣道疾病對吸入性藥物的吸入裝置、吸入流速及藥物顆粒直徑要求更高。倍氯米松/福莫特羅的超細顆粒的直徑達到1.4微米至1.5微米,其吸入後在呼吸道內接近於布朗運動,更容易進入遠端的細支氣管和小氣道,到達小氣道炎癥靶點。通過這壹次交流學習,深刻認識到小氣道功能障礙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診療的關鍵點,希望之後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