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漢簡經整理編纂分為10多種古籍,因原有書名標題無壹殘存,今名或用傳本原名,或據內容另擬。其中有《蒼頡篇》、《詩經》、《周易》、《萬物》、《呂氏春秋》等。
《蒼頡篇》120余片,存540余字,約有40個較完整的小節或句子,並有《爰歷篇》的首句“爰歷次?,繼續前圖”。殘簡應包括李斯所作《蒼頡》、趙高所作《爰歷》、胡毋敬所作《博學》,可能是比較接近秦人原作,尚未經過漢初“閭裏書師”刪改修訂的本子。這是此書亡佚千年後最重要的壹次發現。
《詩經》170余片有:《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曹》、《豳》十四國風65首殘文及《小雅》、《鹿鳴之什》4首殘文,與今本《毛詩》有近百字異文,與齊、魯、韓三家《詩》亦各不同,應是流傳於楚地的另壹種本子。據考,寫《詩》竹簡復原後為漢尺壹尺壹、二寸,與文獻記載寫六經用二尺四寸簡的制度不合。知漢初制度與中、後期不同,本簡可補史闕。
《周易》近 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辭、爻辭的約 200片,與今本不同的蔔事之辭約 400片。蔔事之辭有晴雨、田漁、征戰、事君、術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舉事、君王、大臣之蔔。卦辭與今本《周易》有若幹異文,有些顯然優於今本。竹簡卦畫陰爻作“八”形,今存《大有》、《臨》、《離》三卦,分別作?、局、?。
《萬物》 130余片,可能是早期的本草、方術性質的書籍,主要為醫藥衛生及物理、物性方面的內容,為研究中國醫藥學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作務員程》170余片,為作業工技者規定用人、用工、用料的定量和規格,並有若幹度量衡進率材料。《算術》40余片,有“均輸”等內容,殘字較多,已難以屬讀。
《年表》記周秦以來各國君王在位之年。《大事記》記漢初之事,僅存10余殘片。
《刑德》、《日書》、《星占》數種,僅余殘片,為日月星辰運行及吉兇禍福之預測。
《呂氏春秋》40余片,多為傳本“十二紀”中內容,涉及《孟夏》、《勸學》、《蕩兵》等20余篇。第三號木牘篇名標題有 《知士》、《童(重)言》等,與傳本《呂氏春秋》合,二者可能有關。
《莊子》約20片,有傳本《內篇》中的《逍遙遊》、《人間世》,《外篇》中的《駢拇》、《在宥》等以及《雜篇》中的《徐無鬼》、《外物》、《讓王》、《天下》等內容,但大多僅存數字,只有“宋元君夜半而夢”(《外物》)故事殘留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