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以“南轅北轍”(《魏策》)勸止魏王伐趙,陳軫以“畫蛇添足”(《齊策》)勸止昭陽攻齊等等。
同壹觀點,可以用幾個寓言去說明;同壹個寓言,又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如諷刺墨守成規,韓非子有“守株待兔”和“鄭人買履”,《呂氏春秋》有“刻舟求劍”。類同“庖丁解牛”的故事,在《管子》中用來說明攻敵用兵可乘虛而入;在《莊子》中則用以說明處世要順應自然,避開矛盾;在《呂氏春秋》中又用來說明精神專註可通於異物;今天則用它來說明按客觀規律辦事可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莊子寫觸蠻之戰,反映統治者為了爭城奪地而造成“伏屍百萬”的嚴重後果;“月攘壹雞”,見貪婪的本性不改;“涸轍之鮒”(《莊子?外物》),說明統治者見死不救;“見金不見人”(《列子?說符》)、“澄子亡衣”(《呂氏春秋?淫辭》),諷刺利令智昏者;“井底之蛙”(《莊子?秋水》),譏諷淺見之人的盲目自滿。
《莊子》中螳螂“怒其臂以當車轍”(《人間世》),醜婦“捧心而顰其裏”(《天運》),壽陵余子“匍匐而歸”(《秋水》),等等。
《莊子》引“龍頷得珠”後說:“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粉夫!”(《列禦寇》)。《韓非子》引“郢書燕說”後說:“故先王有郢書,而後世多燕說”(《外儲說左上》),《戰國策》引“畫蛇添足”後,陳軫告昭陽:“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壹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
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裏,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
說:“餵,朋友,妳能從狼嘴裏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麽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壹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壹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壹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壹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壹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麽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妳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麽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妳壹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麽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壹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