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跟痛癥簡介

跟痛癥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機 5 臨床表現 6 診斷依據 7 診斷要點 8 治療原則 9 針灸治療 10 用藥原則 11 輔助檢查 12 療效評價 13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跟痛癥的穴位 2 治療跟痛癥的方劑 3 治療跟痛癥的中成藥 4 跟痛癥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跟痛癥 1 拼音

gēn tò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heel pai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lcanodyn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leaneal pai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inful hee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跟痛癥(heel pain[1])為病名[2]。是指足跟部周圍疼痛疾病的統稱[1]。主要包括跟骨結節骨刺、跟部滑囊炎、跟下脂肪纖維墊炎等[2]。本病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肥胖者,男性發生率高,壹側或兩則同時發病。大多數為慢性起病,常同時有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4 病因病機

多由於長途跋涉或負重行走、奔跑跳躍等劇烈運動,或行走時,足跟觸於硬物上所致[2]。

跟痛癥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疼痛,其與勞損和退化有密切關系,常見的病因有:

(1)足跟纖維脂肪墊炎;

(2)蹠筋膜炎;

(3)跟骨骨刺。

5 臨床表現

1.跟部局部疼痛、腫脹、走路時加重。

2.足跟底前內側壓痛。

3.有時有其他畸形,為平底足等。

6 診斷依據

1.多於中年以上發病,跟部蹠面痛,走路時加重。足跟底前內側壓痛。

2.跟骨側位X線片可能有骨刺。

7 診斷要點

①跟骨結節骨刺:起病緩慢,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發,常伴有平足畸形。足跟下疼痛,晨起站立時較重,行走片刻後減輕,有時可觸及骨性隆起[2]。跟骨側位X片常顯示跟骨結節前骨刺形成[2]。

②跟部滑囊炎:常於壹側跟腱止點部疼痛,在行走、站立過久或劇烈運動後疼痛加重,局部輕度腫脹、壓痛,有時可觸及撚發音;跟下滑囊炎多由外傷或長期摩擦形成,跟骨結節下方疼痛,輕微腫脹,深在性劇痛[2]。

③跟下脂肪纖維墊炎:常因跟部被硬物硌傷或長期受壓引起[2]。跟下疼痛、腫脹、壓痛淺在[2]。

8 治療原則

本病主要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療效較佳。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治療。

1.減少局部壓迫:可采用海綿跟墊、矯形鞋、石膏外固定。

2.局部理療或熱敷。

3.痛點封閉:用醋酸氫化考的松或強的松龍12.525mg加1%2%普魯卡因0.52ml局部註射,每周壹次,13次為壹療程。

4.外敷活血通絡的中草藥。

5.消炎止痛類藥應用。

6.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如骨刺切除、蹠腱膜附著處松解或脛後神經跟下支切斷術。

9 針灸治療

將鮮生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將艾炷置姜上,灸患側足跟、疼痛最明顯處[2]。待艾炷燃至將盡而足跟灼痛時,用姜片摩擦患部[2]。

10 用藥原則

1.在門診治療者以局部封閉、理療和外敷活血通絡中草藥為主,可輔以消炎止痛藥。

2.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疼痛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後需應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癥治療,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

11 輔助檢查

1.對在門診治療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中的壹項或數項為主;

2.對需住院手術者,則檢查專案包括檢查框限“A”所有專案;

3.若需與跟部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早期跟骨骨髓炎或結核等鑒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12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

2.好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