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二郎神有七十三般變化,那壹個變化是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二郎神有七十三般變化,那壹個變化是

楊戩和孫悟空壹樣,也會七十二變化。《西遊記》第2回敘孫悟空願意“學壹個地煞變化”,於是“壹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封神演義》第40回介紹楊戩時說他“曾煉過九轉玄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戲弄張奎(第86回)是其“無窮妙道”的最佳說明,小說也具體提到他變過花狐貂(第40回)、石頭(第54回)、五色雄雞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額斑斕猛虎(第92回)等。楊戩具有多少變化,各種二郎神傳說其實並沒有明確規定壹個數字,壹般只籠統地說他神通廣大,曾經化牛鬥蛟、收服牛魔王。推究起來,《封神演義》極有把握地說楊戩會“七十二變化”,恐怕多半出於“二郎神鎖齊天大聖”、“小聖施威降大聖”等故事的暗示,以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孫悟空,至少他的變化指數不能少於孫悟空吧。 悟空大戰二郎神(二)與上述細節相關,楊戩往往可以鉆進敵手的肚子中,逼迫敵手就範,這與孫悟空經常在妖怪肚裏“翻跟頭,豎蜻蜓”有著驚人的壹致。在這壹點上,孫悟空至少先後令黑熊精、鐵扇公主、黃眉大王和青獅精大吃苦頭(分別見第17,59,66,75回)。《封神演義》***有三次這樣的描寫:第壹次是楊戩壹出場就鉆進花狐貂的肚裏,“把花狐貂的心壹捏,那東西叫壹聲跌將下來,楊戩現身,把花狐貂壹撐兩段”,大挫敵方銳氣(第40回);第二次是被馬元吃進肚裏之後,“楊戩用八九元功,變化騰挪之妙,將壹粒奇丹,使馬元瀉了三日,瀉的馬元瘦了壹半”(第60回);最後壹次是楊戩在朱子真腹內“把手在他心肝上壹摣”,迫使朱子真現出原形,跪伏周營(第92回)。通過在敵人肚子裏搗蛋戰勝敵人,這雖然不是孫悟空的專利性質的本領(《南遊記》裏的華光亦有這壹本領),卻是眾多的除楊戩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備的,所以認為楊戩的這個特長是襲自孫悟空並不是毫無理由。 二郎神神像(三)在《西遊記》裏,孫悟空不敵妖怪之際總會想方設法探明妖怪的底細,而後再去搬救兵,這幾乎是《西遊記》的壹個敘事套路。與此相似,《封神演義》裏的楊戩也曾擔任這樣的角色,在遇到極為棘手的敵人時,楊戩負有探明敵人身份後再去請仙尊或借寶物來戰勝敵人的責任。譬如楊戩曾往夾龍山探訪土行孫出處和捆仙繩下落,請動土行孫的師父懼留孫下山(第55回);借來照妖鑒照出馬善原形乃壹點燈頭兒,然後搬請燃燈收服之(第63-64回);從玉鼎真人那裏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後輕易地殺死了余化(第75回);又從玉鼎真人那裏探知高明、高覺的底細,於是才能搗其老巢,破其妖術(第90回)。第58和81回敘楊戩向伏羲、神農求能醫治瘟疫、毒痘的草藥,這也可列入此類。 (四)楊戩曾數次變化本相盜寶,如楊戩弄死魔禮壽的花狐貂之後,變成花狐貂意欲盜取魔家四將的四件寶貝,因驚動對方只盜得壹件(第40回),再如楊戩為了破化血刀,變做余化去蓬萊山騙取了壹氣仙余元的丹藥(第75回)。這容易讓人聯想到孫悟空“騰那騙寶貝”和“二調芭蕉扇”的著名情節(第34和60回)。 (五)孫悟空運用三昧火將吃進肚裏的蟠桃、禦酒和仙丹煆成壹塊,練成了金剛之軀,“刀砍斧剁,槍刺劍刳,莫想傷及其身”(第7回),這是孫悟空本人頗以為自豪的,明確描寫孫悟空頭硬的情節是六個毛賊“輪槍舞劍”照孫悟空頭上“砍有七八十下”,孫悟空“只當不知”(第14回)。殊不知楊戩也有這樣的神通,《封神演義》第42回敘聞仲在頭壹場西歧大戰中以陰陽雙鞭連打姜子牙、哪咤、金咤、木咤和韓毒龍,但等到楊戩迎戰之時,聞仲“祭起雙鞭,正打中楊戩頂門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壹若平常”,使得聞仲也不得不嘆服楊戩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義》敘述土行孫潛入周營行刺武王,見壹妃子睡在床上,不覺動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這位妃子卻是楊戩所變,於是楊戩“雙手反把土行孫摟住壹束”,“土行孫赤條條的,不能展掙”(第54回)。這個楊戩智擒土行孫的情節與孫悟空在高家莊戲弄豬八戒有些類似。 以上是楊戩與孫悟空之間的相似之處,因《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成書孰先孰後尚有爭議,筆者不想簡單地認定是楊戩形象襲取了孫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雖然這種情形的可能性要大於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強調,雙方的這些相似在除楊戩之外的二郎神身上並無體現,這至少說明楊戩形象的塑造不僅來源於二郎神,而且與孫悟空也有壹定的聯系。當然,孫悟空之所以會是楊戩形象的淵源之壹,又多半在於楊戩的二郎神身份,因為二郎神和孫悟空各自的形象演變史從來就是交疊、糾纏在壹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