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關於夏朝的歷史記載雖然有許多,但是截止2023年8月25日仍然沒有可以確切證明夏朝存在的證據。
我國最早的壹部文獻《尚書》中提及了夏朝的存在,但是也有人認為《尚書》是壹部偽作,除此之外,《史記》中雖然也描寫了夏朝,但是它是在距夏朝壹千多年之後寫出來的。
並不能當做證據,而且距離夏朝最近的商朝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沒有關於夏朝的記錄,因此有人認為夏朝很有可能只是壹個部落,並不是壹個王朝。
夏朝其實只是壹個古籍中記載的朝代,目前還沒有文字記述和文物被發現,屬於只聞名未見面的壹個朝代,因此大家對於夏朝是否存在壹直有許多爭議,國內外的相關學者也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夏朝的範圍:
夏朝是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壹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範圍來表示其影響力。
夏部族的十壹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親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處。
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洛陽偃師、登封、新密、禹州壹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人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