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道教基礎五經中 文史經求大神幫助

求道教基礎五經中 文史經求大神幫助

關尹子 “關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關是指老子出函關的關,守關的人叫做關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稱為關令尹喜,後人尊稱為關尹子。 相傳老子看透了當時的形勢,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離開周西出函關。函關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老子為留《道德經》五千言,騎牛西去。 關令尹喜研讀老子之學,多有心得體會,發而為文,成《關尹子》壹書。然而,兵燹災難,其書佚失。稱之為《文始真經》,乃是道教興起之後的事情,仿佛《莊子》被稱做《南華經》壹樣。因為莊子被封做南華真人,所以他的著作應該稱做《南華經》。 而關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書也該稱做《文始真經》。所謂“文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智慧,修證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 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托名之作,系偽書。他的思想片斷,保留在《呂氏春秋》、《莊子》中,其主要思想:提出了“常無”“常有”,將“太壹”(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作為萬物的根本;以濡弱謙下作為外在的行為準則,內心空靈虛靜,與萬物和諧相處;順應自然,,因勢利導,靜處平靜不雜;不為人先,與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相似。 ·壹宇 宇者,道也。 關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鬥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爭之,而介之,而□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惟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曰:無壹物非天,無壹物非命,無壹物非神,無壹物非元。物既如此,人豈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壹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元。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曰: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曰: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道無我,聖人不見己進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無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曰:不知道妄意蔔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曰:壹陶能作萬器,終無有壹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壹道能作萬物,終無有壹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曰: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叠叠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壹物壹道壹。三者又合為壹。不以壹格不壹,不以不壹害壹。 曰: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遊之,不知其幾千萬裏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 曰:無愛道,愛者水也;無觀道,觀者火也;無逐道,逐者木也;無言道,言者金也;無思道,思者土也。惟聖人不離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曰:重雲蔽天,江湖黯然,遊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於天,即而就之,漁釣斃焉。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曰: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曰: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者必失。故聞道於朝,可死於夕。 曰:壹情冥為聖人,壹情善為賢人,壹情惡為小人。壹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壹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秘。壹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壹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聖人力行,猶之發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曰: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展轉,無有得時。知言如泉鳴,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影,知識如計夢,壹息不存,道將來契。 曰: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天下之物,無不成之難而壞之易。 曰:壹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壹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 曰:人生在世,有生壹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壹日死者,如壹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歷久得道。彼未死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生,不名為死。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事,不名為道。 曰:不知吾道無言無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異物,橫執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無時得源,舍本就末,無時得本。 曰:習射習禦習琴習奕,終無壹事可以壹息得者,惟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於壹息。 曰:兩人射相遇,則巧拙見;兩人奕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無可示者,無巧無拙,無勝無負。 曰: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汙穢,投之不見。能運小蝦小魚,能運大鯤大鯨。合眾水而受之,不為有余;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曰: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壹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曰:小人之權歸於惡,君子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惟無所得,所以為道。 曰: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曰:籩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歟答歟,壹氣往來,道何在。 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聖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豐,不借道於聖,不賈道於愚。 ·二柱 略 ·三極 略 ·四符 略 ·五鑒 略 ·六匕 略 ·七釜 略 ·八籌 略 ·九藥 略 關尹子教射·簡析 古代寓言 原文 (作者:列子)選自《列子·說符》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譯文 列子學習射箭,射中了靶子,去請教關尹子。關尹子說:“妳知道妳能射中靶子的原因嗎?” 列子回答說:“不知道。” 關尹子說:“那還不行。”列子回去再練習。過了3年,列子又來向關尹子求教。 關尹子又問:“妳知道妳是怎樣射中靶子的嗎?” 列子說:“知道了。” 關尹子說:“可以了。妳要牢牢記住,千萬別忘記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國家以及自我修養,都要像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