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
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
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範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
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
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
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
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分9篇。
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