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元雜劇《關漢卿,關王獨赴單刀會》賞析

元雜劇《關漢卿,關王獨赴單刀會》賞析

元雜劇《關漢卿》賞析

《單刀會》,全稱“關王獨往單刀會”,是元代著名的三國戲。上面寫著赤壁之戰後,魯肅拿著信物,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拒絕了曹操。劉備以荊州為跳板,取益州,漢中,取淅川,說自己孤獨寂寞,天下成了立足之地。魯肅見劉備有“興邦之誌”,便想認領荊州。荊州統帥關羽“韜光養晦”,不敢直接拿下。魯肅打算在江下設宴作樂,邀請關羽渡江赴會。首先,他祝賀劉的美貌,並送給荊州壹份禮物。禮不成,扣留江面戰船,不放關羽,讓他後悔,還荊州;如果沒有,墻衣裏藏著兵。酒酣耳熱之時,關羽被活捉,囚禁於江中。如果還靖江,就把關羽放回去了。如果沒有,妳就順勢而為,取荊州。遂分三計,令與商議,令壯膽,勸其不要討荊州。魯肅還派溫璜邀請司馬徽隨行,司馬徽稱贊關公的力量,拒絕前往。魯肅壹意孤行,派溫璜到荊州,邀請關公過河赴宴。關公知道魯肅別有用心,但他慷慨地答應了,獨自去赴宴。宴會上,魯肅先是指責關公“仁義禮智,只言片語”,打算用激將法問鼎荊州。關公說,荊州屬於漢朝,孫吳沒有權利乞求荊州。魯肅暗中傳遞軍令,伺機奪取關公。關公用他的劍攻擊這個案子,揭露了他的陰謀。命魯肅送自己上船,被管平接應。

該劇旨在表現關公的英雄氣概和民族氣節,主要采用渲染、對比和對照的方法。戲劇沖突圍繞荊州問題展開。壹是魯肅與龔喬商議歸還荊州的計劃是否可行;二是魯肅為了討回荊州,要求司馬徽陪關公。關羽和魯肅雖然沒有直接交鋒,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劍拔弩張。關羽沒有出現,但經過龔喬和司馬徽的生動描述,關羽的英雄形象已經在觀眾的心中紮根。第三次關公出場,做了懺悔,毫不猶豫地決定赴約參加會議,讓自己的英雄形象在觀眾面前更加具體生動。第四折是全劇* * *,關羽以浩然正氣拒絕了魯肅歸還荊州的無理要求,挫敗了魯肅的陰謀,凱旋而歸。其凜然正氣散發著逼人的光芒。

作者還通過對比展示了關公的英雄氣概。魯肅本來英雄如牛,本來是設計從關公那裏上鉤的,但是聽了司馬徽描述的關公猛殺之後,就“不敢上來”了。當溫璜去荊州給關公寫信時,他看到關公“像神道壹樣”。嚇到“為陸子擔憂”。關公的兒子關平開始害怕他的父親會落入圈套,並建議他不要去參加會議。後來,在父親英雄氣概的鼓舞下,他滿懷必勝的信心,率領三軍迎擊關公。周倉和關興都是胸懷大誌,豪情萬丈,無所畏懼。這些人物從兩個方面對比了關公的英雄形象。使其更加鮮明突出。

在龔喬和司馬徽所表現的關公的英雄事跡中,特別突出了關公與曹操的鬥爭,這與作者有意強調關公的民族氣節密切相關。宋元時期民族矛盾尖銳,很多人從抵禦外侮的角度出發,將蜀漢視為漢民族政權的象征,推崇蜀漢人物。南宋初愛國詩人王在《訪昭烈寺》中寫道:“雖有酒,不拜曹魏”。他在《遊武侯祠》中也寫道:“丞相忠於武功,蜀之也...寺廟的唯壹外觀是可見的。在張旁邊,二虎在易龍和安第斯,消滅外族侵略!陸遊也寫過壹首詩,“邦擊興漢,天心大批判曹”。可見,以民族感情融入魏蜀之爭所表現出來的擁劉反曹的傾向,始於宋代。這種做法在單刀會中得到了繼承。孫吳的龔喬壹上臺就聲稱“我本來就是漢朝的臣子”,感嘆“漢家天下,誰想在這裏出事”。他向魯肅講述了關公殺文醜刺死顏良,巴陵橋面對曹操的英氣和浩然正氣。在贊揚關羽和蜀漢的同時,司馬徽強調了關羽在懲罰顏良和文醜以及取蔡洋首級方面的功績。在雜劇的結尾,關公唱了壹句“我很著急,但我不能阻止漢節”,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為了分層次地展現關公的英雄性格,作者精心設計了壹系列唱段,如喬公所唱的第壹首歌[金盞兒]:

他上陣的時候,長著漂亮的大胡子,雄糾糾壹個虎軀壹震,就像六神捧著活神道。如果敵人看見他,他會被嚇死的。(雲)妳跟他打,(唱)就多穿幾件盔甲,多穿幾件袍子。會有百萬大軍受不了。他不刺千裏追風,妳就有千軍萬馬,月初三躲不過刀。

第二折司馬徽在[尾聲]中唱道:

關雲長獨自跋涉數千英裏去找兩個朋友,單槍匹馬在九州。人如猛虎過山,馬崩過河混海獸。輕生龍泉欲殺車胄,憤然拉昆吾與壞文醜。閻良的劍被放在蓋子下面,蔡洋的英雄帶頭。

第壹首歌歌頌了主人公的偉大力量,第二首歌則大大贊揚了主人公的成就。兩首歌曲從不同角度描述了關公的英雄形象。

第三折,關羽壹上臺,就出現了壹片冰白四唱,從劉向的奮鬥,漢獻帝的創業,到漢末的大亂,從桃園的結義,到照顧茅廬的三分,讓國家壹步登天,創業異常艱難。溫璜前來相邀,關公恩準,關平出面勸阻,關羽也有八首,描寫他不畏艱險,執意赴宴的英雄氣概,以及幫助劉備出關建功立業的光輝歷史。就這樣,把關公的宴席放在維護漢朝統壹的大背景下,讓人覺得關公此舉很勇敢,卻又深深感受到他忠於漢朝,顧全大局,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的英雄品質。此時,壹個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已經站在了觀眾面前。請看他的兩首歌【包勞爾】和【摘銀燈籠】:

我曾擊鼓打了蔡洋三個冬天,鮮血灑在殺戮的戰場上。我拿刀奪袍出許昌,揚言要殺曹丞相。到單於會議,到文武兩班,小到三月襄陽。

莫塔雄更正戰場,威武將士入駐虎帳。孫吳將軍英明,馬如龍人民如金剛。並不是說我很強,很堅持,但是到了打架的時候,要做好準備。派格佳,旗槍,各種戰場。我是關雲長,三國英雄,三千尺英氣。

關公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威武精神和崇高氣節在上述兩句歌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四折是整部劇的* * *了。經過了前三個波折,劇* * *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矛盾和沖突正積極展開。沖突的焦點是劉備是否應該歸還荊州。本來荊州該歸誰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爭吵,沒有真正的對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城市和土地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有句話叫“強者為王”,區別只在於“隨機取”還是“強行取”。劉備從來沒有借過荊州,只是采用了“耍手段”的方法,這是壹種軟性的攻城掠地的方式。不能說攻城掠地的方式是應得的,也不能說被占了誇的城是不合理的。魯肅從承諾上責怪關羽不歸還荊州,關羽從封建正統上認為荊州本應屬於劉漢,不存在不歸還的問題。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都很難分清誰對誰錯。

關漢卿站在時代的高度,將自己積極向上的民族情感註入到統治階級內部圍繞著攻城掠地的鬥爭中,從而賦予了關公壹個漢族英雄的光圈,使這壹形象散發出引人註目的正義之光。看關羽的歌【東風醉】:

想到漢獻帝的霸道,漢獻帝吳冰在辟邪,漢獻帝要懲罰董卓,漢獻帝的舅舅要滅侯文。我弟弟合理的受了韓家的遺傳影響。那麽妳,的孫權,安的劉氏,都是很枝葉的。請為妳自己辯護,自我否定先生。

因為關公搬出了漢家的正統“道理”,他顯得那麽自信,那麽能言善辯。相比之下,早已做好充分準備胸有成竹地認領荊州的魯肅卻顯得無言以對。

因為作者賦予了關公形象正直的品格,所以這壹形象的基調是現實的和有針對性的,進而極力表現他不屈不撓的精神、英雄氣概和威武的性格。不顯其過分,卻顯其高明。

第四折關公奏唱:

大江東千百次去浪,帶領這幾十個人開著這條船。沒有九龍鳳那麽壞,但卻是千虎狼之穴。不要做紳士。我覺得這單刀會像鄉村俱樂部壹樣。

水湧山疊,少年周郎在哪裏?不知不覺,灰飛煙滅,可憐的黃蓋轉身就疼。破曹枷鎖是必須的,兵河還熱,讓我難受!(雲)這也不是河水。(唱)二十年無盡的英雄熱血。

後歌是對曹操功績的回顧,是對吳蜀聯合* * *拒曹大好形勢的哀嘆,是對赤壁勝利中流血犧牲的英雄的緬懷。第壹首是表達關羽面對魯肅在東吳布置虎狼之穴,蜀吳聯盟崩潰的危險,無所畏懼,單槍匹馬赴會的凜然豪氣。有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為促進蜀吳聯盟而去東吳的味道。這兩首歌融合了蘇東坡《壹去不復返江》的詞,但意境卻大相徑庭。蘇詞表達的是主人公壹去不復返,才華未得的感覺。關羽的歌曲表現了他對那些在抗曹事業中顧全大局、以身殉職的英雄們的懷念,對魯肅的不滿和鄙視,以及在新形勢下,為維護蜀漢利益,只身入虎穴、入狼窩的勇敢無畏精神。這裏的心情是樂觀豪邁的,心胸是開放寬廣的。

關公單刀赴會,魯肅埋伏賈冰。但正義在關公而不在魯肅;此外,關公的英雄事跡把他打倒了。最終,征服關公的不是魯肅,而是敬畏魯肅的關公。在這出戲的結尾,關公唱道:

我見紫袍銀帶人列,晚風涼涼蘆花雕零,心曠神怡。晚霞蕭瑟,河風淒,帆急撩。多關照,多關照,多感謝。叫那些慢下來的,把岸上的龍解開,把船和浪分開,把河裏的月亮砸碎。玩的時候有很多進退,說說笑笑也說不清晚上。讓我告訴妳兩件事,先生。記者:百忙之中不能占哥們兒的便宜,急中不能停韓家節。

魯肅的三個方案都失敗了,關羽安然離開了東吳,“不過是壹個巧妙的方案”(魯肅語)。這首歌裏寫的風景和《去開會的路上》裏寫的不壹樣,有不壹樣的感受。這裏表現的是主人公凱旋歸來的喜悅,以及對魯肅的嘲諷和譏諷。

元雜劇壹般在第三折,第四折多為強弩之末。《單刀會》把* * *安排在了第四折,結局看似突兀,實則收到了壹種讓觀眾興奮離開,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單刀會裏的關羽和魯肅,和後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裏的有很大的不同。《單刀會》中的關羽勇猛善戰,時刻牢記蜀漢事業的大局。而魯肅卻不聽勸告,善於謀劃,固執地壹個人走。《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忠心耿耿,大權在握。但在處理吳棟問題上缺乏策略,不能顧及蜀漢事業的大局,導致了麥城之災,給蜀漢事業帶來了慘痛的後果。而魯肅卻有著忠君敬老的作風,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