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壹本名著後,大家心中壹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麽妳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1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為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壹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麽的我把書房裏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裏湧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說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於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麽能夠不去做壹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壹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壹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壹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妳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現在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謝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壹聲父母我愛妳們!
弟子規讀後感2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為生計奔波,有人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壹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為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凈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妳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壹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妳又怎麽能夠指望當妳成為長輩以後,妳的小輩會孝順妳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麽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壹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麽,其實多陪伴父母說話,告訴他們妳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壹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著的,孩子也會尊重妳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凈化,需要壹片溫馨。
弟子規讀後感3假期時,我按照老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壹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後,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很大,今後我壹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後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壹定會成為壹個非常優秀的小學生!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文明,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於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後要多讀書,特別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壹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名言每個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這句話並腳踏實地去踐行的卻少之又少。人們有時把目光放的太遠而忽視了自身的修養,唯有“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弟子規》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鑒。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充裕,但精神文明卻滯後於經濟發展,導致了各種不文明的社會現象,折射出個人素質需待提高。《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聖人的言論,即要先孝敬父母,順從兄長,謹慎少言,誠實守信,愛周圍的大眾,親近仁德的`賢人,有富余的精力應該多讀書學習。它涵蓋了為人基本準則,對提高個人素質有很大幫助。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各種優秀的傳統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弟子規》只是其中之壹。可能有的人會問,這本書籍是小孩讀物呀,不適合大人閱讀呀;這本書籍確實是小孩讀物,但對能提升自身素質的讀物我們不應該拒絕,有時間看壹看、讀壹讀、品壹品,回味無窮。也有人會問,我們應該閱讀更加出名、深奧的書籍,小書籍,不值得壹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壹階段都要反復閱讀、思考,同時也需要反復閱讀最基礎的書籍,方能更上壹臺階。
希望我們能在浮躁的社會中留有壹方靜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終。
弟子規讀後感5這天我讀了《弟子規》壹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壹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就應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哀。看到那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妳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壹只耳朵聽,壹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壹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麽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哀,做壹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6讀了巜弟子規》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孝順父母這方面,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爸媽養育我不容易,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外出賺錢供我讀書識字,給我更好的生活,但是我都沒有真正的關心他們。哪怕我只為他們做壹件小事情,有壹次,媽媽下了班回來,就直接坐在沙發不動了,我問媽媽怎麽了,媽媽說:“腰有點不舒服,可能閃到了,媽媽坐壹會兒,就去給妳做飯。”我聽過後,我馬上叫媽媽趴在沙發上,媽媽我給妳揉揉,媽媽聽後,感動的說我長大,知道心疼媽媽了。有時候,我不聽話,我還亂發脾氣,媽媽多嘮叨幾句話,我都不耐煩了,我又會反駁她無話可說。現在想想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都不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我深感慚愧。
從今往後,我要孝順父母,父母的教導我要認真聽,要尊敬師長,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成為有用之才。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快樂的生活。
弟子規讀後感7今天早上我背誦了弟子規的總敘和入則孝,雖背的滾瓜爛熟,但其中的意思壹點也不理解,經過訪問同學,使我明白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他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壹切生活中小心謹慎。讀完後是我非常震驚,又非常羞恥,因為自己以前總以為父母把自己生下來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應對自己好,父母關心自己是理所應當的,現在大徹大悟,自己的所作所為全是不對的,真是對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後壹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動上。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壹句話是說:“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對誰都不好,別人壹對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從不再搭理他,自己還總是自以為是,有壹點成績就不知自己是誰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學了,就不學了。盡管沒學會仍裝著學會了,當別人來幫自己時,自己卻自學非學,有人請叫自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真是沒法說。以後壹定改這些臭毛病,壹定讓好的習慣代替他。
弟子規真是博大精深,他不僅時壹本好書,而且教育了炎黃後代!
弟子規讀後感8我們的老師經常說,如果,我們要做壹個品行高尚,溫文爾雅的人,那麽,《弟子規》絕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才不相信!
尤其學習到“謹”壹章節的時候,面對“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是呲之以鼻的。什神馬啊,壹切都是浮雲啦!古人那麽迂腐落後,他怎麽知道我們00後的給力?不能歪戴帽子,我怎麽可以盡情耍酷?不能敞開衣襟,我還如何表現自己的自在瀟灑?至於鞋子嘛。鞋帶開就開了,還得彎腰去系,拖拖拉拉才叫個不羈呢!
於是終於有壹天……剛剛走出放學後的校門,躲開了老師的視線,人群中,我又忘情地投入到自己的“酷”和“瀟灑不羈”中了——啪嚓,哎呦!我的左腳踩到右腳上松開的鞋帶上了——我結結實實地摔個大馬趴,鼻子鮮血直流,壹顆門牙夜差點沒“光榮殉職”,同學們急忙把我扶起,關切的問詢中,我清楚地聽到路邊行人的話:“現在的孩子啊,怎麽那樣,哪像個孩子?。”
我那壹刻真的狼狽極了,不只是形象。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刷牙漱口整衣凈手,來到班級,端坐在書桌上第壹個帶頭誦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弟子規讀後感9《弟子規》是中國就是的蒙學課本,是清朝的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孔子等對弟子的訓示,在讓我們體會到先人智慧的同時,還教育了我們怎樣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為人做事……
記得又壹次,我與同學約好壹起去遊泳,但事先沒有和家裏人說,說的時候就遭到了媽媽的強烈反對,我頓時也火了,便不顧反對去遊泳了。當晚,我就發了高燒,然後就不知道然後了。睜開眼睛,發現我正在醫院的病房裏,而媽媽在壹旁睡著了。
看著媽媽,我不禁有壹些後悔:都怪我!我就應該聽媽媽的話!今後做事壹定要和父母商量,與他們壹同討論問題,再也不擅作主張,辦事之前告知他們,學會“出必告,反必面”,不讓他們擔心。
同事在《弟子規》當中,我還學會了許多東西:孝敬父母,講信用,做壹個誠信的人,關心自己身邊的每壹個人,在空閑的時候,多看壹些文字典籍,時時刻刻學習。父母讓自己做事,那就不應推脫,要盡力努力的去做,當父母呼喚自己時,就要迅速回應,不要讓他們等急了;當父母責怪自己的時候,也應該適當聽取他們的意見。團結自己的兄弟姐妹,搞好相互之間的關系,和睦相處。外出時整理好自己的衣著,衣冠整齊的去接見每壹個人,給人煥然壹新的感覺,顯示出自己有禮貌……
在《弟子規》的熏陶下,我已有了以下改變,越發覺得它的博大精深。我今後壹定會閱讀更多的經典,讓它的精神光輝在我身上得到體現,讓自己學會更多的東西。
弟子規讀後感10《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壹,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壹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壹步了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壹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壹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麽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麽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壹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1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弟子規》
我從中讀到了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都應實事求是。
下面介紹壹個實事求是的典故。
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十四個兒子中的壹個。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壹帶)為河間王,死後謚獻,所以稱“河間獻王”。他壹生酷愛藏書,曾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舊書,並且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腳踏實地,刻苦鉆研,使很多讀書人深為贊嘆,都願意和他壹起進行研究。劉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價收買來的,因為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比較少見。他不僅收藏古舊書,而且進行認真地研究整理。因此,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編撰《漢書》時,替劉德立了“傳”,並在“傳”的開頭對劉德的好學精神作了高度評價,贊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來。
現在,人們運用這個成語,壹般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有指說話、辦事符合實際情況,既不誇大,也不縮小。
我們老師在說話、辦事時也應該實事求是。在學習時,我們有不懂的就要不恥下問,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學生交往時,說壹就是壹,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與別人打交道時,不浮誇,不說謊。這樣別人才會喜歡妳,敬重妳。
弟子規讀後感12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壹些收獲,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壹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麽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壹聲,在征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壹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壹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壹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裏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裏玩。我和表姐在家裏玩了壹會兒,覺得沒什麽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著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壹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著急。大家等了壹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壹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著自己出去玩得開心,壹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壹定會和家裏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壹言壹行裏,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13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還記得春秋末期魯國的儒學家曾參嗎?還記得他為了遵守諾言將自己家中的豬殺掉的故事嗎?他當時對妻子說過壹句話:“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首先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麽都跟父母學,妳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的教他學會欺騙。”這不正是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嗎?如果壹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騙,那麽,他肯定也不會像華歆壹樣對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壹個不可交往的人,是壹個沒有誠信,對社會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誠信,我們還要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要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要壹說妳不好就翻臉,所謂“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次還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明白:“看見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去學習,看見見別人的缺點,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去改正。就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不也說過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我想,不僅是壹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升華的過程,這將對壹個人的成長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踏實和美好,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14媽媽讓我讀《弟子規》,我心裏郁悶:這麽枯燥的東西,好煩人啊!
壹年過去了,我驚喜地發現:《弟子規》奧妙無窮!
妳們知道其中的《出則悌》嗎?“悌”可是我平時很少見的字,我查過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愛哥哥。《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有禮、學禮。我平時對人很有禮貌,老師啊,家裏的長輩啊,都誇獎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可不太好,會耍脾氣和好朋友鬧矛盾,離“兄弟睦”的要求可太遠了,讀了《出則悌》,想想自己,我覺得心裏感到慚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讀到了《信》,裏面第壹句是“凡出言信為先”,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壹個人說話要算數,要講誠信!媽媽說,講誠信是壹個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我想起來,自己有時候和同學約好的時間不夠準時,拖拖拉拉,有時候向老師保證做到的沒有嚴格做到,唉,我得時時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弟子規》就像我生活中的壹面鏡子,讓我看見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這面鏡子,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更加優秀!同學們,壹起來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後感15《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壹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麽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壹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壹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壹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妳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妳家去,妳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壹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壹家本來要去壹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壹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壹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壹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壹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壹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