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上個世紀初,1915 年丁善之和丁輔之兄弟二人集宋刻本字體的優點,同時參考了清刻本《朱柏廬治家格言》仿宋字的筆形設計,聘請當時的名刻工徐錫祥、朱義葆兩人合刻鉛質活字,創制了“聚珍仿宋體”,這款字體隨後被視為現代仿宋體的鼻祖。
評述起這款字體,現任方正字庫高級字體設計師的齊立說“它橫豎粗細相近、筆調細秀均勻,瀟灑多姿。用它排印詩歌文集,古典文學遺著,非常的精彩。”與此同時,齊立也指出了聚珍仿宋體所存在的問題:“如字的大小、重心、字型的美觀度、結構的嚴謹度、制作的完成度、字與字之間的‘順向性’等都高待提高。”
正是因為時代和審美發生了深刻變化,即使是昔日看上去美妙的聚珍仿宋,如果沒有突破和創新,也終究無法滿足當代印刷和排版的需求。此時,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在原有聚珍仿宋基礎上,設計更具時代感的仿宋新字體。 仿宋是主要的中文字體之壹,但是它的使用頻率並沒有宋體、楷體高,而其實我們在電腦上面看到的仿宋是字體設計者根據古籍作品加工的,刪去了壹些細節,使得字體更加平滑,但是卻失去了壹些字體原型的風韻。
下面展示壹些古代的仿宋作品和人們對它的數字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