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要尊師重教?

為什麽要尊師重教?

在古代,老師是與天、地、君、親並列被推崇的。最早記載中國尊師重教的古書是《禮記》,其中說:“學而時習之,難嚴於師。嚴師難尊道,然後民知尊學。”這說明尊師最重要。只有尊重老師,才能做到誠實;只有強調道德,人們才能重視學習和教育。

中國古代有壹套嚴格的尊師重道的禮儀和法規。《禮記·曲禮上》載:“禮,聞人,不聞人;禮,聞而學,不聞而教。”它意味著學習的禮物。只聽說在老師那學習,沒聽說讓老師來教。懂禮儀的人只聽說別人主動學,不知道自己主動教,可見對老師的尊重。師生相處,尊師重道的禮儀套路嚴謹細致。如旅遊,站立,魯豫,說話,吃飯,穿著等。,都有詳細的條目。比如和老師壹起旅遊,只能跟著走,不能越過老師和別人說話。在魯豫,老師要快步上前,先立正,再向老師致敬;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要問趕緊離開。如果在討論或宴會之間,妳的面前有壹本老師的書或豎琴,妳應該用膝蓋移動它,永遠不要擡起腳。跟老師閑坐,老師提問,等老師講完再回答;向老師請教時要站起來。老師壹叫,答應不用“答應”,用“只”來回答,馬上站起來表示尊重。

中國古代有壹套嚴格的避諱制度:子孫要避父祖之名,百姓要避官員之名,臣民要避君主之名。但在嚴格的禮儀制度下,也有不需要回避的情況:壹、《禮記·曲禮》載:“詩書直言,文事直言,廟堂直言”。也就是說,妳在面對神靈或祖先的神靈時,不必避諱,除非妳被古人視為頭等祭品。也就是在讀《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或者老師授課的時候不必回避。顯然,這也是賦予教師的“特權”。

周代“禮崩樂壞”,官學衰落,私學興起。孔子興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中”的限制,普通百姓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被後人尊為“孔子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