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壹書為莊周及其弟子所撰,《漢授藝術與文學史》共52篇,現存33篇,分三部分。內七,外十五,雜十壹。內章是莊子寫的,外章大部分是莊子寫的,但偶爾有弟子篡奪;雜篇多為後世弟子所衍生。至於《南華經》的19篇佚文,除3篇評論外,尚有16篇,其中有9篇可供考辨。根據關鋒的考證,他們被認為是夷易、夷修、魏延、遊賦、郁賦。
細看《莊子》可知,書中多次提到老聃,真正講的是無為而無不為之論,而且書中並不像前人說的那樣諷刺儒家、肯定道家,而是發展儒家,並與道家結合。莊子的理論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每個人讀了都會感到親切,受益匪淺,所以可以成為知識分子的偶像。他的很多觀點和見解,尤其是他對待外物的睿智態度,完全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借鑒。
受莊子影響的人,在思想觀念、文風、文章體系、寫作技巧等方面,可以列出壹長串,即壹流作家中,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可見影響之大。
後來的道家繼承道家學說,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被神化了,被奉為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為“華南真人”。他的書《莊子》被稱為南國真經。宋徽宗稱之為“微妙的童淵真君”。
莊周壹生寫了十幾萬字,書名《莊子》。這份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期,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博大精深的程度,是中國古典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僅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家。無論是在哲學思想上還是文學語言上,他都給了中國歷代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書名:南華經
定價:25.00英鎊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專家翻譯、評論、插入大量古代人物、山水、花鳥、名畫、雙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