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即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海外稱唐話, 是壹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壹,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之名,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漢書》作“南粵”)。
“越”是壹個泛稱,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對於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蘇南、浙北壹帶)、“閩越”(福建壹帶)、“揚越”(長江中下遊、江淮之間)等。
隋唐以後“越”、“粵”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粵語,兩廣民間俗稱“白話”,海內外稱為“廣東話”、“廣府話”等,在美洲華埠則被稱為“唐話”。
而“廣府話”、“省城話”這兩個名稱則專門指舊廣州府地區(今廣州及周邊南番順地區);廣府話狹義(原本)指廣州府話,廣義指粵語(文化泛指)。
擴展資料:
粵語使用情況:
粵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中部和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海南省西部地區(說儋州話、邁話的村落)、香港、澳門等地區和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聖誕島、馬來西亞、越南東北部(山由族聚居地)、以及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粵語在兩廣地區分布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布:以廣州、香港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展。
1、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壹帶即包括廣西梧州、賀州和廣東肇慶、封開、德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江門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2、西江——郁江,即溯西江、潯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梧州四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
3、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
4、南江——鑒江,即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兩市及其所屬郁南、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屬吳川、廉江。
百度百科-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