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傳統教育倫理思想有哪些內容可供我們學習、繼承和借鑒?( 彪師原創)

中國傳統教育倫理思想有哪些內容可供我們學習、繼承和借鑒?( 彪師原創)

我國傳統倫理教育思想積澱深厚、源遠流長,傳承我國傳統倫理教育的精髓是提高我國公民素質、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的傳統優良倫理思想的內容豐富。凡是具有愛國精神、民族精神、奉獻精神,註重愛人、敬人、利人、助人,講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質、思想修養的倫理道德,如我們的先輩提倡的修身、孝悌、禮儀、仁義等倫理道德教育思想,是壹筆寶貴的財富。我們要學習、繼承、借鑒,擇善而從,古為今用,並結合實際予以發揚光大。下面具體舉例來談壹談: 壹、中國傳統倫理教育重視個體德性的培植,突出德育的地位。像我國傳統倫理教育早期重要典籍《大學》就把“修身”作為根本任務,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因為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起點:庶民修身後,就能以德處事,孝敬父母,敬愛兄弟、善待友鄰、禮賢妻兒,使家庭幸福、鄰裏和睦。君子修身,就成為天下臣民的榜樣,並能通過德治來管理國家,達到國家安康太平。今天我們倡導“以德治國”,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這說明,如何培養和提高人的品德修養自古以來都是相當重視的。當前,在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出現越來越多的混亂沖突的社會轉型期,更需要重視修身養性。 二、“孝悌”是我國歷史上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它是以孝順父母,敬愛兄弟為根本,用來規範人的行為的準則。孟子在母親“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嚴格家教下,形成了自己以“孝悌”為本的世界觀,在孔子倡導的孝道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要“舍生取義”的倫理道德觀。縱觀歷史,自古至今,在我國湧現出的壹個又壹個仁人誌士的身上,無不深深地烙著這種傳統的倫理道德的印記。由此可見,“孝悌”歷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但這種傳統的倫理道德現在已被不少家長遺忘、忽視或放棄了,對孩子只重知識輕修養,以致出現許多如虐待、遺棄老人等不孝敬長輩、令人擔憂的事件,而我們的教育是以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做人為重點,以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公德的合格公民為最終目標。因此,我認為,對“孔孟之道”去其糟粕,還有積極的意義,當前的家庭教育應重視以“孝悌”為本的傳統的倫理道德。 三、《三字經》可稱為少兒百科,其中教育尤其德育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和篇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對青少年教之以仁義、禮儀是《三字經》的中心思想。《三字經》還教導青少年學習百科,講了許多勤學苦讀的感人事跡,在民間廣為流頌。這些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思想、素材今天都值得我們去弘揚、借鑒。 此外,墨子主張“兼愛”、“節用”、“節葬”、“非樂”等,“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對後世的影響深刻,至今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 荀子倡導禮義,他認為“繩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規矩者方圓至,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禮論》);“禮者所以正身出”(《荀子"修身》)。荀子還主張“以義制利”。他的義利兩全、以義制利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正確處理兩個文明的關系,仍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