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出生於重慶的著名中醫

歷史上出生於重慶的著名中醫

1.歷史上有翁全海醫生這個人嗎

虛構人物。《老中醫》翁泉海的原型人物就是孟河醫派傳人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結合體。這幾人都是孟河醫派的傳人,為了此醫派,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他們***同努力著,為中醫的傳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電視劇中翁泉海也正是這樣的壹個人,為了治病救人他先是在自己的家鄉開醫館,後來去到了大城市上海開醫館,用他的醫術造福了人們,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翁泉海的中醫手法乃至自己這個人受到了很大的排擠。

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壹,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為了孟河醫派的傳承,不遺余力,***和國建國前後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於孟河醫派,這幾位可以說是響當當的人物。

而中醫在民國時期是最艱難的時刻,因為西醫大舉進軍,洋人為了贏取暴利不顧及百姓的安危,為此中醫西醫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其實中醫跟西醫的融合是必然的。

2.歷史上記載最為長壽的奇人,李清雲真的活了256歲嗎

世界最長壽的人——李清雲活了256歲!震驚世界 經常看到電視上經常有說有人活了120多、160多歲,其實這個並沒什麽, 我國的壹位老中醫,李清雲先生,就活了256歲,而他是壹位素食主義 者! 李清雲出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在世256年歲,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 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

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 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的時候,仍常去大 學講學。

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雲壹生娶過24個妻 子,子孫滿堂。

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壹是長期素食;二是內 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3.歷史上有沒有壹位叫李清雲的人物

確實有這個人

基本資料

李清雲(1677-1933年),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但無確切史料考證。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 *** 的特別獎勵。在他200的時候,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雲壹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180位後人。當時的 *** 與時代雜誌都做了報道。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應該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在世256歲,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

4.歷史上有名的女中醫

歷史上有名的女中醫如下:

1、義妁,漢武帝時河東(今山西省復縣)人,是我國歷史上第壹個有記載的女醫生,被譽為“巾幗醫家第壹人”。

2、鮑姑,名潛光(約公元309-363年),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是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壹。她是晉代著名煉丹術家、精通灸法,是我國醫學史上第壹位女灸學家。

3、張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間的著名民間女醫師,相傳其神奇醫術為山中仙人所授,並受贈《癰疽異方》。其貌美心慧,精通百草,扶危救弱,聲名遠播朝野,為我國古代四大女醫師之壹。

4、談允賢(1461年-1556年),明朝江蘇無錫人,出生於醫學世家,中國古代四位女名醫(漢代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明朝談允賢)之壹。

5.歷史上的李清雲究竟是何人

壹個網上回復說,他祖上聽過他的講座,他的子孫也在世能證明。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壹份博客說: 2006年05月23日02:28 重慶晚報 “中國最長壽的人曾在重慶開縣生活過,並與當時的川軍將領楊森有過交往。他不僅活了256歲,還著書立說,他就是李青雲……”近日,重慶開縣傳媒網上壹條100字的短文迅速被各大網站轉載,勾起公眾對李青雲長壽之謎的關註。

民間傳說開縣壹老人活了256歲 民間關於李青雲的傳說大約有出生地、年齡和與川軍將領楊森的交往等內容。有的說李青雲1677年出生於雲南,死於1933年。

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得當時go-vern-ment的特別獎勵。他200歲時,仍去學校講學。

又有傳說,李青雲是四川綦江(今重慶市)人,主要生活於清代。還有傳說他是生於上海附近。

李青雲酷愛體育運動,足跡遍布四川、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江蘇、安徽、福建,乃至新疆、 *** 壹帶。他每到壹地,都要詳細考察當地的民情風俗,重點了解中老年人從事體育鍛煉和氣功導引活動的情況。

關於他的年齡,據說主要是根據他1928年所撰《長生不老秘訣》壹書的自述。他在書中說,長壽的關鍵在於健身。

李青雲提出用“剛柔相濟,陰陽調和”的方法鍛煉身體。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壹是長期素食;二是內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還有壹種版本是,1926年(亦說1927年),楊森駐軍萬縣(今萬州),聽他的副官說開縣陳家場有壹位奇人李青雲,有250多歲。楊森當即命副官把李青雲接來萬縣傳長壽之道。

李到時,萬縣城萬人空巷觀看。他壹襲藍布長袍,壹雙厚黑布襪,腳穿草鞋,望之如五六十歲,目光炯炯,聲若洪鐘。

據稱李13歲隨三位采藥老者雲遊四海走遍天下,常年在深山老林,靠藥材充饑,吃得最多的是何首烏、黃精等,壹晃就是200多年。 也有壹種傳說是,1926年楊森在萬縣主持建“森威橋”(後改為“萬安橋”)時,邀李青雲赴萬州參加大橋落成儀式,當時萬縣萬人空巷爭相觀看這位200多歲的李神仙雲雲。

記者調查 “神仙”原來是傳說 既然是壹位地方傳奇人物,那麽史書上有沒有記載呢? 近日,記者先後到開縣、萬州等地圖書館、檔案館以及地方史誌編纂部門和民間走訪,並查閱了重慶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的民國人物誌等資料,試圖找尋李青雲的蛛絲馬跡。 在開縣檔案館,工作人員說,民間的確有傳言,李青雲在開縣壹帶活動過,但檔案館裏沒有找到關於此人的資料。

《開縣誌》老編輯向明陽說,上世紀90年代,在修《開縣誌》時,有人送來壹篇關於李青雲長壽的文稿,內容與民間傳說相差無幾。文中記載:1806年—1814年間,李青雲居開縣陳家場,以采藥治病為生。

“因為當時提供這條史料的人無法找到更可資證明的材料,在審定此稿時編輯們認為不可作正史收錄。但考慮到他是地方傳奇人物,就收錄到縣誌的‘附錄’裏。”

記者來到開縣陳家場,先後走訪了幾位70歲以上老人,得到的回答是“確有其人”,但誰也不能確證。至於李的後人更是無人知曉。

萬州區史誌研究編輯辦公室總編室主任黃玉華在編輯《萬州誌》時收集到同樣的資料,但他認為不可信,就沒有收錄。 那麽,更早的史誌上有沒有記載呢?黃帶記者查閱了編纂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的《民國誌》,均未找到李青雲的蹤跡。

而萬州圖書館裏也沒有關於李青雲的只言片語。 對於李青雲1928年所撰《長生不老秘訣》壹書,記者在三地圖書館都沒有找到索引。

而李青雲1927年應楊森之邀參加萬縣“萬安橋”落成慶典之事,記者查閱了《重慶市誌—報業誌》、《萬縣市誌》(橋梁篇)等,關於“萬安橋”記載中並無李與楊交往的記載。 李青雲生於我市綦江的說法也無從考證。

記者托雲南昆明的朋友到當地文史部門查找,也無李青雲的記載。 昨日,第三軍醫大學遺傳教研室王燕副教授認為,人活到256歲是不可能的。

1986年《氣功》雜誌第六期又刊載開縣籍人劉成勛所寫“憶二百五十六歲的長壽老人李慶遠”(即李青雲)的文章。筆者利用參與編修地方誌之便,對李青雲在開縣的活動情況,廣為收集,現將所得資料加以整理,供有興趣者參考。

李青雲,原名陳遠昌,籍貫不詳,傳說是上海附近的人,又說原籍雲南省。約在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前單身壹人來到開縣陳家場上。

李身材魁偉,體態肥胖,禿頭無發,皮膚光滑無皺紋,肌肉結實,來時約摸五十有余歲年紀。但自稱已壹百五十多歲(壹說九十多歲到開縣定居),在壹百年前來過開縣,能講出陳家場附近百年前的人名和情況。

李會武功,以賣草藥為生,先借住於陳家鄉石龍村(現龍鳳村),後移往開縣(現兼善鄉平和村),並娶妻向氏,定居於此。

6.名中醫李陽波的出生年月

李陽波是我院名醫,雖然英年早逝,所幸其三名弟子,劉方,劉力紅,唐龍皆有大成。

李陽波,號八卦,生於1947年,卒於1991年,廣西平南人氏。其父為當地著名中醫。其幼就學城,為南寧市第壹中學“老三屆”高才生,逢“文革”失上大學之機,憤而勵誌,自學中醫焚膏繼晷,埋首岐黃,並得多名異人傳授方術。1982年畢業於南寧業余中醫專科學校。生前致力於醫、易、道的系統研究及現代運用,並於傳統經、史、子、集諸學均有廣泛涉獵,從中創造性地提取了宇宙生物觀和宇宙社會觀的重要思想觀點。1983年於“醫易道陰陽術教隱謙齋”授徒多人。

他的病因我們學生不是很清楚。

7.歷史上李慶遠真有此人嗎

從現有的網上所收集到的資料來看,這是壹個炒作或人為編織的謊言;首先,有關他的故事傳言的出現是在最近幾年所謂的‘歷史揭秘’等以獵奇和八卦為主欄目的話題中的。既沒有正式的比較官方的記錄文檔佐證(他去世的是1933年,已經應該留有比較官方的記錄,比如戶籍資料等),也沒有任何比較留長的民間的傳說(比如講,他家鄉周圍1940-2000年代之間有關他的傳說的記錄。不管怎麽說家鄉出了壹個活了200歲,世上僅有的人,肯定是會吸引周圍人的關註而成為話題,也就會有很多有關他的傳說的等等。)。而且,即使現在這種網上的‘揭秘’描述也是錯誤百出,牛嘴不對馬嘴的。比如,說他出生是1677年(即是康熙16年),是清初年間;100歲時“獲 *** 的對其中醫成就的獎勵”,那就是1777年(乾隆41年),是清朝中期鎖國,近代的西洋文明(包括西醫)尚未進到中國,哪有中醫西醫之說?何來“ *** 的表彰”?

而‘揭秘’中所舉的唯壹“正式”文件證據是壹個當地的縣誌。但縣誌上並沒有任何他的歲數描述,只是講他對百年前之事熟知而已,根本沒法佐證他的“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