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陷變局簡介

三陷變局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邪氣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 5 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 6 瘡毒內陷的危重病證 6.1 火陷 6.1.1 火陷的癥狀 6.1.2 火陷的治療 6.2 幹陷 6.2.1 幹陷的病因病機 6.2.2 幹陷的辨證治療 6.3 虛陷 6.3.1 虛陷的病因病機 6.3.2 虛陷的癥狀 6.3.3 虛陷的治療 6.4 內陷的辨證分型 6.4.1 邪盛熱極 6.4.2 正虛邪盛 6.4.3 脾腎陽衰 6.4.4 陰傷胃敗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三陷變局的穴位 2 治療三陷變局的方劑 3 治療三陷變局的中成藥 4 古籍中的三陷變局 這是壹個重定向條目,***享了內陷的內容。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的 內陷 已經自動替換為 三陷變局 ,可 點此恢復原貌 ,或 使用備註方式展現 1 拼音

sān xiàn biàn jú

2 英文參考

inward sinki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ward invasion syndrome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an failur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三陷變局:1.邪氣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2.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3.瘡毒三陷變局的危重病證。

4 邪氣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

三陷變局為病證名[1]。病邪深入所導致的壹類逆證[1]。邪氣亢盛,正氣不能驅邪外出,邪氣因而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1]。多見於急性熱病如麻疹等[1]。《溫熱經緯》:“病在衛分,……以邪從氣分下行為順,邪入營分三陷變局為逆也。”故防治措施均需透邪外出[1]。

5 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

三陷變局為病證名[1]。病邪深入所導致的壹類逆證[1]。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1]。亦屬表邪三陷變局[1]。

6 瘡毒三陷變局的危重病證

三陷變局(an failure)為病證名[1]。又稱“內陷”[2]。是指火毒熾盛,正氣內虛,毒不外泄,反陷入裏,內傳臟腑的危急重癥[2]。三陷變局為火陷、幹陷、虛陷的統稱[2]。出《外科大成》卷壹。三陷變局為病邪深入所導致的壹類逆證[1]。

《瘍科心得集》卷上:“……有內陷,謂火陷、幹陷、虛陷也。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幹陷者,膿腐未透,營衛已傷,根盤紫滯,頭頂幹枯,漸致神識不爽,有內閉外脫之象;虛陷者,膿腐雖脫,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脾氣不復,惡谷日減,形神俱削,漸有腹痛便泄,寒熱宛似損怯變象,皆不治之證也。”

6.1 火陷

火陷(fire inward collapse)為證名,是瘡瘍三陷變局中三種陷證之壹。指津液不足,火毒熾盛,復因擠壓瘡口,或治療不當或失時,以致正不勝邪,毒邪客於營血,內犯臟腑而成的危急重癥[2]。見《瘍科心得集》卷上。

高秉鈞分瘡瘍三種險證中之猶有內陷,即“火陷、幹陷、虛陷也。”他認為“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

6.1.1 火陷的癥狀

瘡色紫暗,瘡面幹枯無膿汁,根盤散漫,壯熱口渴,便秘尿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舌絳脈數等。

6.1.2 火陷的治療

火陷治宜清營涼血解毒,並投補益之劑,內服可選用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加人參、生黃芪之類,或選用清營湯,配以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外治初起用金黃膏加千捶膏外敷。潰膿期用金黃膏摻八二丹外敷;如膿水稀或灰綠,則改摻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膿液積蓄難出而有波動時,可按瘡形大小采用“十”字、雙“十”字,或平行縱切開術,手術的原則是廣泛切開,清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收口期用白玉膏摻生肌散外敷;如瘡口腐肉壹時不能粘合,可用墊棉法,如無效時,則應采用手術清創。

6.2 幹陷

幹陷(dryness inward collapse)為病證名,見《瘍科心得集》上卷。幹陷是瘡瘍等化膿性感染三陷變局病證之壹種[3]。指氣血兩虧,正不勝邪,不能釀化為膿,載毒外泄,以致正愈虛,毒愈盛,內閉外脫的危急重癥[2]。幹陷多見於有頭疽之化膿期[3]。因患者氣血雙虧,正不勝邪,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3]。

6.2.1 幹陷的病因病機

幹陷因患者氣血雙虧,正不勝邪,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3]。

6.2.2 幹陷的辨證治療

證見應成膿而局部化膿未透,瘡瘍部根盤紫滯,瘡頂部漸現幹枯、腐爛,膿汁漸少而稀薄,色澤晦暗無光,腫勢漸趨平塌下陷,自覺悶脹疼痛或微痛,發燒或覺惡寒,自汗神疲,脈虛數,甚則熱盛漸致神識不爽,肢厥、脈微,出現脫證[3]。治療宜補養氣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3]。方選托裏消毒散,另加牛黃、琥珀沖服,或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3]。

證見肢冷、便溏、溲頻等,宜按證加減,或以溫補托裏法,方用神功內托散加減[3]。

6.3 虛陷

虛陷(deficiency inward collapse)為病證名[4]。見《瘍科心得集》卷上[4]。虛陷是瘡瘍陷證之壹[4]。指毒邪雖已衰退,正氣大傷,脾氣不復,腎陽亦衰,以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余毒走竄入營的危急重癥[2]。虛陷多見於有頭疽生肌收口期[4]。因素體脾腎陽虛,加之患瘡瘍耗傷氣血所致[4]。

《瘍科心得集》卷上:“虛陷者,膿腐雖脫,新肉不長,狀如鏡面,光白板亮。”

6.3.1 虛陷的病因病機

虛陷因素體脾腎陽虛,加之患瘡瘍耗傷氣血所致[4]。

6.3.2 虛陷的癥狀

瘡口腐肉脫盡而瘡面肉芽色淡,狀如鏡面,光白板亮,新肉不生,經久不斂,不知疼痛,伴見形寒發熱;病趨惡化,或現神疲納呆,腹痛泄瀉,自汗肢冷,舌淡無苔,脈沈細或虛大無力,轉為脫證[4]。

6.3.3 虛陷的治療

虛陷治宜補養脾胃,方用補中益氣湯、益胃湯;已成脫證者,應以溫補脾腎為主,扶陽固脫,用附子理中湯加肉桂、龍骨、牡蠣等[4]。

6.4 三陷變局的辨證分型 6.4.1 邪盛熱極

三陷變局·邪盛熱極證(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pathogen excessiveness and heat extremity)是指邪盛熱極,以局部瘡頂不高,根盤散漫,瘡色紫滯,瘡口幹枯無膿,灼熱劇痛,全身出現壯熱口渴,便秘溲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脅肋偶有隱痛,舌苔黃膩或黃燥,舌質紅絳,脈洪數、滑數或弦數為常見癥的三陷變局證候[2]。

6.4.2 正虛邪盛

三陷變局·正虛邪盛證(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pathogen excessiveness)是指正虛邪盛,以局部膿腐,瘡口中央糜爛,膿少而薄,瘡色灰暗,腫勢平塌,散漫不聚,悶脹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現發熱或惡寒,神疲,食少,自汗脅痛,神昏譫語,氣息粗促,舌苔黃膩或灰膩,舌質淡,脈沈細等為常見癥的三陷變局證候[2]。

6.4.3 脾腎陽衰

三陷變局·脾腎陽衰證(an failur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clining pattern)是指脾腎陽衰,以局部腫勢已退,瘡口腐肉已盡,而膿水稀薄色灰,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現虛熱不退,形神萎頓,納食日減,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氣息低促,舌苔薄白或無苔,舌質淡紅,脈沈細或虛大無力等,旋即可陷入昏迷厥脫為常見癥的三陷變局證候[2]。

6.4.4 陰傷胃敗

三陷變局·陰傷胃敗證(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stomach declining)是指陰傷胃敗,以局部癥狀同脾腎陽衰證,口舌生糜,納少口幹,舌質紅絳,光如鏡面,脈細數為常見癥的三陷變局證候[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