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這個璀璨的文學盛世,有壹位詩人,他被稱為?詩豪?,被貶低二十三年卻仍然豪氣幹雲。他就是唐朝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劉禹錫。
他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其詩人身份,但是他在政壇上也是留下姓名的人物,劉禹錫是唐朝德宗時期的進士,他拜入杜佑門下,成為杜佑的幕僚,杜佑就是唐朝大詩人杜牧的爺爺,杜佑成為丞相之後,劉禹錫成為監察禦史。在唐朝中期,宦官勢力十分猖獗,把握朝權,廢立皇帝,甚至是掌管著皇帝的生殺大權,順帝繼位後,有意聯合朝臣除去宦官,於是進行了?永貞革新?,劉禹錫就是這次改革中的核心人物,但是由於被宦官、割據勢力發覺、最終失敗、被貶至邊地做司馬,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馬?時間,從此劉禹錫就開始了他的貶謫生涯。
在被貶低期間,劉禹錫有感而發,創作了大量的寓情詩,表達了對於權貴的不滿,對於自己百折不撓的決心以及自己不甘沈淪的雄心,而且由於接觸當地歌謠,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劉禹錫的詩歌在此時表現出新的特點,這個時期,雖然在政壇不得意,但是他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等,而且他還在哲學方面有了很高的領悟,寫出了《天論》三篇,思想中已經有了唯物主義的影子。
晚年時期,他終於結束了二十三年貶謫生涯,任職東都尚書省,做了幾年閑職後,在洛陽病卒。劉禹錫這壹生,可以說心懷壯誌卻不得酬,但是也正是因為在仕途上的不順,讓他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精神,使得他在文學造詣深厚,留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