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種的作物都是轉基因的嗎?
導讀:有些人往往把種子保管不到位當成轉基因種子的“罪”。其實留不住的種子並不都是轉基因種子,留不住的種子都是因為利用了雜交優勢。轉基因種子的判斷要靠分子檢測等科學方法,不是簡單的觀察就能做到的。雜交育種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中的糧食產量,而且促進了整個種業的發展。誤區:不能種的種子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種子都是不育的。農民千百年來壹直保留自己的種子,農民不保留就是剝削。真相:種子能否保留作為判斷種子是否轉基因的標準?其實農作物能不能保存,只取決於育種的方式,和轉基因技術無關。采用雜交技術,利用雜種優勢的種子不適合留種。不是所有留不住的種子都是轉基因種子。從技術角度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轉基因作物都不能保留。只是有些國家因為法律約定,農民是不允許保留種子的。種子在種植生產中非常重要。好的種子意味著種植的作物抗蟲、抗病、抗旱、耐澇能力強,產量高。育種行業的核心是如何選擇性狀優良的種子。目前,世界上許多優良作物品種都是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出來的。這些雜種有壹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它們的後代不適合再生產,也就是常說的“留不住種子”。有人說這剝奪了農民的種子主權,也有人將其與轉基因技術聯系起來。這真的是種子公司的陰謀嗎?和轉基因技術有什麽關系?先了解壹下雜種優勢。雜種優勢與雜種優勢的利用:為什麽要采用雜交育種?最重要的原因是雜交育種可以產生雜種優勢。雜種優勢是指兩個基因型不同的親本雜交後獲得的後代優於親本的現象。所謂父母,比如妳的父母是妳的父母,妳是他們的後代。這裏的優於父母並不意味著雜交後代在各方面都優於父母,也不意味著雜交後代必須具備符合人類需求的性狀。雜交後代優勢的表現需要結合具體器官的具體性狀來分析。由於雜交後代具有這樣的特性,人類在農業生產中廣泛開展了雜種優勢利用的實踐。與壹般的“先理論,後應用”的科技發展不同,雜種優勢是經過人類長時間的應用後才開始被科學家研究的。比如騾,馬和驢的後代,既有馬的力氣,又有驢的耐力。1400年前的古籍就有記載,人類利用雜種優勢的歷史明顯早於此。在西方,孟德爾和達爾文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提到了雜交後代的優越性。雖然現代科學對雜種優勢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但仍然沒有完全闡明這壹現象的機理。主要的假說有顯性假說、超顯性假說、上位假說和基因組切割理論。因為雜種優勢在不同的作物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有理由相信雜種優勢的機制在不同的物種中是不同的。現代人類將雜種優勢應用於農作物的最成功案例,無疑是雜交玉米。玉米除了雜種優勢,還有明顯的近交衰退,與雜種優勢正好相反。親本基因型越接近,玉米產量越弱越低。在雜交玉米早期生產中,玉米自交系(單株玉米連續多代自交產生的基因型相對純合的後代)產量相對較低,主要采用雙向雜交——4個自交系親本組合產生後代再雜交獲得的種子。目前,雜交玉米基本上是單交種——兩個自交系結合產生的後代。目前,我國單交種玉米播種面積已占全國總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其他作物,如小麥、水稻、高粱、棉花等。,也有重要的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和推廣。美國玉米產量和栽培品種的變化歷史。從圖中可以看出,當使用雙雜交和單雜交時,美國的玉米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Kendall R. Lamkey的玉米育種和數量遺傳學研究項目雜交種子為什麽留不住?文章開頭就提到雜交後代是留不住的。通過回顧遺傳學先驅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詳細研究為什麽雜交後代留不住種子。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與性狀分離/anthro.palomar.edu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其親本可以認為是純合子,也就是說兩對染色體上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在孟德爾的實驗中,種子(即第壹代)經過壹次雜交後性狀相同,但如果第壹代再自己雜交(以得到第二代),其後代就會出現明顯的性狀分離。在孟德爾的實驗中,壹顆黃皮豌豆和壹顆綠皮豌豆的後代都是黃色的。然而,通過這種第壹代的黃籽包衣豌豆的自花授粉產生的第二代具有黃色和綠色的種皮。這種現象被稱為字符分離。在農業生產中,就像種植雜交玉米的農民留下玉米種子,第二年再種,會發現產量遠不如第壹年,抗病蟲害能力也會下降,這都是因為雜種優勢的消失和性狀的分離。而且通過遺傳學中的計算,自交代數越多,後代中不同基因型組合的純合個體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