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時過境遷》南帝丐幫裏的替身都不擅長用劍,為什麽叫華山論劍?

《時過境遷》南帝丐幫裏的替身都不擅長用劍,為什麽叫華山論劍?

金庸:華山把這個名字用在劍上,是壹種優雅的說話方式,不是討論劍術,也不是比武。有人批評,華山沒有人用劍,有的用手掌,有的用手指。為什麽要用劍?《論劍》是中國文化的高雅表達。我打了個比喻,請妳到我家吃飯,也包括吃菜,吃魚,吃肉,喝湯。壹般來說,吃飯就叫吃飯。請妳喝茶不僅僅是喝茶,更是吃點心。華山論劍是壹種優雅的說話方式。

====================

金庸《華山論劍》全錄

今天早上,金庸先生爬上了華山的北峰。與、楊、張紀中、孔壹起,從“劍影江湖”、“俠客行”、“金劇春秋”、“愛情是什麽”四個角度,打開了金庸的世界。其間,來自北京日報信使報、上海青年報、瀟湘晨報、成都商報、華商報等5家全國媒體的5位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金迷,也與金庸先生展開了對話。

-

主持人:各位好,這裏是陜西電視臺金庸華山論劍電視節目直播間。今天的特邀嘉賓是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先生。我們的中央工作室位於海拔2160米的華山深處,巍峨的北峰就在眼前。

王魯湘:金庸先生在中國的千山萬水之中找到了這樣壹個至高無上的俠義臺,這與華山的自然風光和地理位置有關。華山雄偉的山峰猶如壹把倚天利劍屹立在中國的中心,華山之劍在劍尖。華山論劍歷史上舉行過三次,南宋三次,現在是八百年來的第四次。今天,終於舉行了。金庸先生從這個地方登上華山壹段時間,給天下英雄講俠義,講劍。

主持人:本次文化活動由陜西電視臺主辦,臺灣省東森電視臺、臺灣省TVBS在海外播出,Sohu.com、華商報、北京日報信使、上海青年報、成都商報、瀟湘晨報聯合報道。直播點之間的差距超過兩公裏。現在我們要求妳對今天的直播有壹個基本的輪廓。

王魯湘:自古以來,華山壹條路就是指上山的路。今天金庸先生從黃埔翡翠路來到索道,登上了通往北峰的索道。這條路是華山古道中最古老的壹條。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上山求仙。

主持人:索道長1500米,相對高度200多米。它在懸崖之間延伸。主會場在北峰,海拔1561米。主會場大概100平米左右,是個很小的地方。懸崖之上的景色是無限的。

現在把畫面切到主會場。請欣賞那裏的風景。

今天,我們還為金庸迷們準備了壹個特別的地方:西嶽廟。請先看看西嶽廟。

(西嶽廟宣傳片)

王魯湘:西嶽廟是世界上第壹座寺廟。有壹座供奉華山神的寺廟,是中國第壹座寺廟。

主持人:妳看過西嶽廟,也壹定見過金庸的粉絲。

主持人:我們剛剛看到了幾個分會場的情況。金庸的劍論其實是虛擬的,今天能把它變成現實讓金粉們興奮不已。

王魯湘:可能會造成壹些混亂,因為看小說中間的作者金庸和現實中80歲、步履蹣跚的金庸,以及小說中的華山和今天作為場地的華山,有著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雙重交錯,可能會造成壹些金粉的壹些混亂。

主持人:虛擬英雄才是真正的金庸。這壹刻真的讓人有點恍惚。今天我們邀請大家來這裏討論劍,這也是壹個奇妙的認識。

王魯湘:有壹種現實或超現實的感覺。

主持人:金庸先生已經到索道分公司了。

我們期待已久的金庸先生來到了索道廣場的會場,我們將在這裏舉行壹個簡單而熱烈的入山儀式。現在有請華陰市市長黨德才致辭。

華陰市市長方美德:

尊敬的金庸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在這宜人的金秋十月,華山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壹代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陪同海內外著名學者、文化界人士登華山論劍,以文會友,暢談俠義藝術,這在中國文壇是史無前例的大事,為華山的歷史再添篇章。我謹代表華陰市委、市人民政府,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使華山成為中華兒女向往的聖山,而華山的劍談也成為數百年來江湖上從未有過的武俠絕唱,為華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的色彩。華山作為壹座新興的旅遊城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會更高,中華文化的俠義柔情會更加深入人心。祝金庸先生和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華山論劍圓滿成功。謝謝妳。

主持人:現在,作為金庸先生遊覽華山的紀念品,請陜西華山旅遊發展公司總經理魏鐵平先生代表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和協辦方向金庸先生贈送華山印章。

主持人:金庸先生的15小說中,13提到了華山,但是今天是金庸先生第壹次來華山。我想他壹定有很多事要告訴妳。現在有請金庸先生。

金庸:各位來賓,各位小朋友,很高興來到這裏參加金庸的華山論劍。孩子們穿得這麽少,剛才表演武術,他們很感動。

我之前在小說裏提到過華山。當時沒有看到華山,但是在史記裏看到過。今天看到這麽雄偉的山,我在小說裏提到,各種山都把華山放在第壹位。今天親眼所見,印象深刻,驚心動魄。很高興以後能爬華山去領略西嶽的偉大。感謝您抽出時間和精力組織華山論劍。今天的華山論劍,希望是與朋友的友好探討,而不是競賽或爭論,這才符合長久以來的文化文明風格。希望這次華山論劍會成功,看到這些孩子在這裏身體健康。我相信,當陜西的孩子長大後,作為陜西的脊梁,他們將來開發西北壹定會成功。今天很榮幸能參加。謝謝妳。

主持人:現在歡迎金庸先生爬山論劍。

主持人:說到金庸,就不能不介紹壹下《時間的灰燼》南帝北丐的神通。首先有請神秘優雅的東邪。這是黑帥的杜,善良的南帝,魁梧的北丐,最後壹個是老成持重的。過了壹會兒,五位英雄出發去見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登上索道,是壹條老路線。

王魯湘:自古華山壹條路,自古華山三條路。金庸先生今天走的這條路是華山最古老的路,是當年漢武帝爬華山的路。50多年前智取華山的勇士,也是從這條路爬上了北峰,拿下了華山。今天金師傅講華山論劍就從這條路開始,但是可以用現代交通索道。這條索道被譽為亞洲第壹索道。

主持人:壹般我們都會給英雄設置難度。不克服困難,英雄就無法成長。

王魯湘:我們讓金庸先生實現了他的願望,不僅登上了華山,還過了關。我們設置了三關,想讓粉絲滿意,讓金庸先生驚喜,讓觀眾驚喜。

主持人:我們的第壹關是美女關。我們邀請的嘉賓是劉亦菲,她在《八龍》中飾演神仙姐姐王語嫣。

劉亦菲:很高興參加陜西電視臺舉辦的華山金庸劍談。

主持人:金庸先生,妳見過嗎?

劉亦菲:昨天匆匆遇見他。

金庸:希望她是小龍女。她在《八龍》中飾演王語嫣。

劉亦菲:這三張圖中的美女是什麽來歷?

金庸:翁美玲,94版朱茵,這個周迅。

主持人:今天,讓妳把這些形容詞(聰明、俏皮、乖巧)壹個壹個放上去。

金庸:周迅壹定很聰明。對翁美玲來說很有趣。聰明的大概是朱茵。再給朱遜壹個。

主持人:金庸先生偏朱遜。

金庸:朱遜演得很好。

劉亦菲:很榮幸在這裏見到金庸先生。

金庸:幾千萬人說金庸在胡說八道,因為她演的是王語嫣。每個人都認為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美景。

主持人:可以給她(劉亦菲)壹個形容詞嗎?

金庸:四個都有。

劉亦菲:當然,我能考上,絕對沒問題。

主持人:壹人壹支筆成就壹個世界。

王魯湘:據我所知,政治家鄧小平喜歡金庸小說。

主持人:看到這樣壹個和藹甚至有點靦腆的老人,妳還是不能把他和刀光劍影的江湖世界結合起來。

王魯湘:今天,我們的老先生不得不依靠現代交通工具來實現他壹生的夢想。

主持人:金老在80歲的時候,圍捕了他非常熟悉的虛擬世界。

王魯湘:看到這壹幕,我非常感動。雖然壹個80歲的老人寫過華山論劍,但他這個年紀和身體狀況為什麽要來?老先生最重要的是為所有的金粉做壹個夢。華山論劍30多年以來,所有的金迷都在期待第四次。

主持人:當壹個人愛壹本書的時候,當很多人愛壹個作者的時候,他對它的感情不僅僅是閱讀娛樂。這個時候,他希望把作者的生活和書中的生活擰在壹起,也是去體驗。相信西嶽廟的很多年輕朋友和今天來到現場的很多嘉賓都會印象深刻。

王魯湘:他們今天看了金庸先生爬華山,我想這將是他們壹生中非常美好的回憶。

主持人:這次夢幻之旅最幸運的人應該是韓冰,他第壹次采訪了金庸,還和金大俠壹起登上了華山之巔,可見韓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金庸的想象力所傳達的歷史感和傳統文化感,似乎是壹件難得的是非之物。

王魯湘:爭論金庸小說是通俗文化還是高雅文化是沒有意義的。20年前,中國哲學系哲學專業的研究生,各種專業都有,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中國文化史。我們研究生除了上課聽老師講課,從圖書館借中國名著,還從金庸小說中獲取生動。

主持人:從哲學思考到怎麽喝,這些東西都融入了婦孺皆知的小說中。

主持人(韓冰):金庸先生真的去過華山。他在想象中是什麽感覺?

金庸:在我的想象中很危險,現在也覺得很危險。

主持人:為什麽把武林最高級別的劍放在華山,為什麽不把劍寫在嵩山?

金庸:嵩山很大,但是沒有武俠小說華山的味道。華山有仙氣,有靈氣。當時幻想著以後會壹直去,沒想到以華山論劍的形式去參觀,給了我很大的榮耀,不敢想象。

金庸:這次真的很幸運。今天陽光燦爛。非常感謝山神和大自然。

主持人:妳可能不明白,眼見為實,請看看華山的風險。

(華山宣傳片)

王魯湘:剛才,我從近景中看到了金庸先生的表情。他非常驚訝。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庸先生的表情是略帶羞澀的微笑,但我們知道,金庸先生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記者、成功的商人。

主持人:每個人的身份都是多重的,這也是壹個特點。這裏我們漫畫金庸。

請粉絲評價壹下漫畫《金庸》。

(展示金庸漫畫)

主持人:當時金庸小說的英文版在英國出版的時候做過統計,原版達到1億冊,有7億人閱讀。讀者年齡跨度很大。今天我們邀請壹位小金迷站在北峰之巔,與金庸先生對話。

小朋友,妳是怎麽認識金庸的?

余姚昂(5歲):我讀過他的書,看過他的電視劇。神雕俠侶,神雕俠侶,八龍,鹿山公爵,俠客,雪山飛狐。

主持人:妳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余姚昂:張無忌。

主持人:妳今天帶劍是為了什麽?

余姚昂:來見見金庸爺爺。

主持人:妳有什麽想對金庸爺爺說的?

余姚昂:我想問問他這些武功是不是真的。

主持人:現代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是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金庸先生對這本書很感興趣,想嘗試寫武俠小說。沒想到,他壹口氣嘗試了壹代武俠小說。

(武術表演)

主持人:觀眾朋友妳好。剛才,通過節目,我們看到老勇順利通過了第壹關。第二層是什麽?請猜猜看。

觀眾1:金庸小說裏有優美的詩詞歌賦。我覺得可以請金庸先生做壹副對聯,嘉賓可以請余先生。人們壹說起《神雕俠侶》,就會想到“問世間如何,告人生死與共”。

觀眾2:我覺得第二關可能會讓金庸先生過書法關。書法和武術在他的作品中緊密結合。比如《倚天屠龍記》裏的張翠山,無論是武功還是書法都是武林中的徒步。

觀眾3:我覺得金庸先生描述了很多珍貴的寶劍。我想金庸先生下次可能會指認他們,看看他是否認識那些武器。

觀眾4:下壹站應該是草藥,因為金庸書中有很多和草藥有關的術語,比如斷腸草。顧客:我想邀請快樂醫生的李寶田先生。

主持人:謝謝妳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王老師,如果讓妳設計,妳會設計什麽?

王魯湘:剛才,壹些學生談到了吃喝玩樂。我覺得這就是書畫鑒定。

主持人:他的書涵蓋了傳統文化的內容,涉及面很廣,起到了很大的傳播作用。學生壹上來都是對某壹方面感興趣,這很可能不是普通單純教育的作用。

主持人(石頭):今天邀請的第二位嘉賓是《嶽不群在笑傲江湖》的演員巍子。

巍子:我應該讓妳在這裏好好休息,我們可以在這裏聊天。陜西衛視委托我讓妳打通我,我也沒辦法。要麽喝兩壇酒,要麽鑒定傳世三寶。妳得告訴我現在是哪個年代。

金庸:這個層次很難,屬於商朝、周朝、唐朝。

巍子:送大俠過關,送大俠金。金庸先生過得很好,順利通過。

主持人:繼續和金庸先生壹起去北峰。

主持人:酒在不同的小說裏有不同的作用。金庸能在這個地方喝到這種味道。

王魯湘:豪飲也是俠客不可或缺的。喝酒使英雄變得勇敢。巍子先生給他的壹杯酒是烈性酒。令狐沖沒有酒量,壹喝就醉。馮曉從不喝醉。今天金庸先生來這裏不是為了喝酒,而是為了找樂子和酒的知識。

主持人:我們看他的小說得到的快感,並不是單純的看武俠。

王魯湘:前天晚上我和金庸先生壹起吃飯了。我喝得不多,但我對它非常感興趣。他對我們在宴會上供應的各種陜西名酒非常感興趣。他詳細詢問了這款酒是什麽味道,是怎麽成型的,裏面有什麽樣的工藝。雖然他喝得不多,但他想著酒。

主持人:有優雅的人在場,才有樂趣。讓我們直接進入第三層。

接下來有請第三關的嘉賓,棋聖聶衛平先生。

聶衛平:很高興參加這次華山論劍活動。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

金庸:聶老師是我的老師,所以我向他鞠躬。

聶衛平:妳只需要下壹步棋就能過關。過這壹關對我來說很容易。下壹次,如果我有機會傳劍,可能常昊讓他傳關會難壹點。這個對我來說比較容易。

金庸:老師對我很寬容。

主持人:妳把聶老師當老師很正規。妳覺得這個學生怎麽樣?

聶衛平:過關。

王魯湘:中國有句諺語,凡事都像壹盤新棋。象棋是壹個社會。走在中間就是人走在中間。如何排兵布陣,可以和打仗、治國聯系在壹起,有說不完的玄機。看到聶啟勝送給金大俠的遊戲,我充滿了神秘感。中國有兩座棋山,壹座是金庸先生的故鄉柯藍,另壹座是華山。北宋初年,宋太祖和老祖陳坦在華山下棋。老祖陳坦說我什麽都不想。如果妳把華山輸給了我,趙匡胤輸了,華山成了道教聖地。

主持人:虛構和事實可以自由進退,大家要體會其中的樂趣。讓我們看看五位英雄登上了哪裏。

我們真的應該考慮邀請今天的當代英雄中的哪壹位真正登上北峰與金老先生暢談今昔。還是說金粉們應該先選出哪些英雄該上山討劍?

我們安排了壹個短劇,看看哪些英雄會和金師傅見面。

(表演短劇)

主持人:我們現在開始人生中第壹次華山真劍大討論。在本次真劍大討論之前,請先回顧壹下曾經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華山論劍。

(視頻剪輯顯示)

王魯湘:華山三論劍是金庸先生對武俠境界的三種不同理解,可以說是壹種深化和進步的理解。華山論劍第壹次是從世界各地選拔五位武林高手,在華山之巔比武。五個專家之間沒有任何區別,但是神通王重陽贏得了這場戰鬥。其實第二次華山論劍也沒有結果,因為到底誰才是天下第壹?我們在描述中看不到它。我們可以猜測,如果按照第壹個標準,Xi杜歐陽鋒是天下第壹,那麽把天下第壹給這樣壹個人,有點不符合武林的倫理,所以無果而終。歐陽鋒這種人對武術的瘋狂程度足以達到壹定的程度,但金庸先生並不贊成此人在某些方面運用自己深厚的武功。第三次華山論劍,中間有個老頑童,武功天下第壹,恰好和歐陽鋒是兩極對立。老頑童否認歐陽鋒。老頑童努力忘記自己學過的武功。他不知何故粘著他。他總是想擺脫它,但他不問就得到它。在所有武林人士中,金庸先生認為武林人士最大的痛苦,江湖人士最大的痛苦不是離別,其實是想要。老頑童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表現了金庸先生對武俠某種境界的思考。可以說,我們應該順著這樣壹個思路去看老先生對這種東西的深化,帶我們壹步步走向境界的升華。

主持人:最後,我談談我在哲學層面對追求的看法。

金庸:很難想象和兩三個好朋友壹起去華山探險。有這麽多美女就更讓人意想不到了。

主持人: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幾次提到華山論劍。今天在北峰之巔,我們將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華山劍,將虛擬世界中的華山劍帶到現實中。這壹刻很值得紀念。

金庸:這次的華山論劍和小說完全不壹樣。小說的較量甚至高於小說,即使不是打架。這壹次,是為了團結朋友,不是為了輸贏,不管真假。大家徹底討論問題。分不清,都是討論。

主持人:現在請金庸先生為活動揭幕。

王魯湘:華山論劍紀念碑終於揭幕了。

主持人:我不懂書法。好像不是書法。

王魯湘:“華山侖劍”這幾個字是金庸先生專程來長沙參加金鷹節時用硬筆寫的,送給陜西電視臺。前天和金庸先生吃飯的時候,他說等他回到香港,再用毛筆把這些字寫壹遍,然後用他的紅印章送過去。那時候會是毛筆寫的華山論劍。

主持人:今天的盛會即將開始。這裏談壹談過去和現在。核心是金庸先生的幾部小說。10年前看的,現在人還在看。60年代末70年代初小說在港臺連載的時候有大量的讀者。如果金庸現象是壹種流行文化,那麽未來20年的發展會不會只是壹種邊緣性的流行文化?

王魯湘:絕對不行。我們過去壹直對所謂的大眾文化有文化偏見。壹是低,二是邊緣,三是不重要。精神生活很大壹部分不是從事艱難痛苦的思考。我們其實是在找樂子,在生活的狀態中,在自然的形態中,我們可以完成壹種文化的構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金庸現象作為壹種大眾文化現象,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同壹個話語。我們幾代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就像足球壹樣。足球在本世紀已經成為同樣的文化。在中國文化圈,金庸是壹個類似足球的公共話題。所以國內外很多人世世代代都在談論這個話題,這個話題本身就進入了歷史,進入了我們生活狀態的歷史,進入了精神生活的歷史。在這壹點上,我們應該對金庸的這壹現象給予越來越嚴肅的思考。

主持人:我們和金庸接觸了20年。在此之前,這種現象持續了三四十年。金庸現象從流行進入主流,進入金庸話語。如果壹件事、壹個人、壹個命題,經過40年的沈澱,仍然引起如此大的關註,應該說應該成為歷史的壹部分。當我們有壹天談到傳統的時候,可能會談到這樣壹個總和,絕對不是輕描淡寫。

王魯湘:金庸的作品提供了壹個文本。這個文本的再創作,和所有的金庸影視劇,包括舞臺劇壹樣,在讀者中和網絡上被稱為金庸經驗現象。金庸現象和金庸文本共同構成了類似金庸的文化。我認為金庸文化壹定是我們20世紀的信息。

主持人:這種文化的支撐點絕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壹種產業。如此龐大的產業,現在什麽樣的角色才能真正帶動壹個產業?

王魯湘:說起這個,金庸先生就更了不起了。當壹個人產生如此巨大的生產力時,金庸其實就是壹個行業,或者說是壹個行業的引擎。他開創的行業產生如此巨大的生產力和巨大的價值,使得這麽多人有飯吃,有工作。這是壹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已經讓整個社會受益。

主持人:《哈利·波特》這本書原本是《指環王》。我們對這壹現象感到驚訝。金庸已經在華語圈造成了這種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能把金庸先生當成文化大師,“大家”中的大字有多重含義。

王魯湘:作家和藝術家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是什麽?對人類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戰。當今世界誰能比金庸對我們的挑戰更能達到想象力的極限?

主持人:紅樓夢是情感想象的體現,引用三國是政治陰謀詭計的體現。引用水滸屬於忠義末世,西遊記是魔幻。

王魯湘:金庸先生的小說可以和古代流傳的經典小說相媲美。這些在以前都是通俗文學,後來變得高雅了。讓我們壹起閱讀和學習課文。金庸小說裏,淺可以淺,深可以深,深可以簡,淺可以深。

主持人:他的壹部小說是《德拉科》。

主持人:剛才有個五歲小孩想知道金庸先生會不會武功,能不能教他十八掌打龍。

金庸:簡單回答是不行,十八掌,十七掌不行。

主持人:請歡迎我們的嘉賓主持人,司馬南先生。大家都叫妳遊俠,這是妳的尊稱。今年,我們找到了壹套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四大反派》系列,其中壹本叫做《我是司馬南》。

司馬南:它取自金庸先生的小說,裏面有四個壞蛋。我曾經從事反偽科學工作,有人稱我為,於光遠,郭正義,何祚念四大反派。

主持人:下壹位是巴蜀天才魏明倫。

魏明倫:我有殺龍的野心。

主持人:妳現在修煉了幾把劍?

金庸:無劍不如有劍。

主持人:魏明倫先生,如果把妳的人生比作壹種境界,妳屬於哪壹種劍的境界?

魏明倫:我是超級無劍。

司馬南:作為壹名作家,魏明倫先生壹定對金先生寫的《寶劍》有所了解。妳問自己,他突然毫無準備。如果說金庸先生筆下的寶劍,我相信魏先生壹定有自己的想法。

魏明倫:我們在香港相遇,然後在華山相遇。妳初來華山,我也初來華山,我為妳而來。

司馬南:大陜西,與文學為友,和平討論。

魏明倫:我不是壹個淘金者,但妳是我的好朋友。妳我在文學創作方法和文學原則上是不同的。我是小巫師,妳是大巫師,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朋友。在我眼裏,我不是金大俠,而是壹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長者,壹位老前輩

金庸:老年人不應該被治療。我總是想不通在話劇或者電影裏看到FACE/OFF的臉是怎麽變的。我心裏有很多疑惑。後來遇到魏先生,向他請教秘訣。他說秘密不能透露,我壹直很誠懇地問他。魏先生覺得十分鐘十五分鐘告訴我訣竅並不稀奇。

司馬南:金庸先生會變臉。

金庸:當時張紀中先生寫的變臉絕技。我向我的四川同胞道歉。無意冒犯四川朋友。我們認為四川人很有感情。這只是壹個笑話。現在我很抱歉。

魏明倫:讓我們來談談劍吧。說到劍,我自然想到魯迅《故事新編》裏的鑄劍。我想問魯迅的鑄劍和金老的華山論劍有什麽聯系?有沒有區別和不同,區別在哪裏,區別在哪裏。這個我想請教壹下,完全從年輕壹代的角度。

金庸:今天,我和魏明倫是壹半老師壹半朋友,壹半老師壹半朋友。說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寫《屠龍記》就是為了融合這個意思,依托天劍在武林中呼喚團結,從《鑄劍》中得到壹些統壹天下的靈感。永恒之劍的意思是,妳為老百姓服務,所有人都會接受妳的統治,但是妳欺負老百姓,壹個人都可以死。

主持人:我們來聽聽金迷對劍的評價。

司馬南:金庸先生,妳覺得招還是不招好?

金庸:不招勝只是口號。出招前心裏有招,沒招就統壹了。

司馬南:金庸先生說得非常好。沒有筆畫是基於筆畫的筆畫。金庸先生早年不會寫字,現在是書法家。後來我有壹招,寫的也不錯,但是後來就不發了,所以成了家就沒招了。妳成為了壹個大書法家,妳成為了壹個才華橫溢的舞臺。有無招要看討論的階段,不能簡單的說有招或沒招。

魏明倫:有招無招是道家學說。他不拘泥於招式,完美之後看不到他的技巧。

司馬南:在金庸小說裏,據說還有壹個武功很高的竅門。他踩著左腳走了上去。

主持人:在現實生活中,說到有沒有招數或者有沒有招數,有朋友有壹個觀點。當然也有竅門。比如這個國家對那個國家不滿,誰打誰說了算。金庸先生如何看待這些?

金庸:最後可能是暫時的勝利。很難說誰贏誰輸。

司馬南: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誰勝誰負並不取決於壹步棋或誰暫時強大。所有的劍都是手工藝品。今天的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今天的劍應該是核武器和巡航導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妳怎麽看待劍?

金庸:很多中國哲學史家認為,當西方哲學被征服的時候,最後不是誰勝誰負的問題。中國的哲學講究友誼與和平,壹切都是妥協與和平。這才是真正的武道。如果我贏了,妳也會贏。贏了,最後也不壹定能贏。我與妳和平相處,最終全人類團結壹致。這才是真正的不動聲色的勝利。

魏明倫:我們的話題是劍影江湖,而劍是以江湖為前提的。“桃李春風壹杯酒,十年河秋雨壹盞燈”不是美人幾十步的江湖,而是金老先生筆下虛構的江湖。這就是金庸先生言情形成的江湖,好像是壹個社會的變形。劍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我不是金粉。我站在金扇外面,有時候客觀的看。在這個虛構的江湖中,我們常常被現實生活壓抑,正視慘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