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斯人版教材找到了為何更流行

斯人版教材找到了為何更流行

“斯人”版更流行可能有語義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多種原因。

在央廣網昨天發起的投票中,85%的網友選擇了“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浙江古籍出版社資深編輯路偉從大眾“口口相傳”特性的角度,提供了壹種解惑思路。

他告訴記者,“是”作為“這”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用了,因此人們可能對這種用法相對陌生壹些:“發生誤傳也可能是因為,在壹些地方的方言中,平翹舌音發音不標準,因此在口口相傳中將翹舌音‘是’發成了更快、更好發音的平舌音‘斯’。”

教育部統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的看法也比較接近。

他此前曾發微博表示,大家讀作“斯人”可能是因為這個詞在許多名詩名篇中出現過,並且生活中“斯人已逝”這些常用的表達使我們對“斯人”這個詞較為熟悉,也感覺更有“文氣”,所以讀作“斯人”。

從另壹個角度來說,在某些事情上,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可能比老師上課教的大得多。

有網友表示,自己對這句話最深的印象來源並不是課本,而是古早的電視劇之中,當時演員的臺詞念的就是“斯人”。也有網友認為,群體性錯誤記憶的出現和心理暗示有關。因為人傾向於相信別人所說的是正確的。壹旦有錯誤信息出現,很可能誤導了既有記憶的真實性。”

三本教材中都有“斯人”:

其實,“斯”和“是”這兩個字,都表示“這”的意思,兩個字的用法和意思本來就非常接近,因此也容易發生混用。

天目新聞記者在檢索資料後發現,真有網友曬出了壹些“斯人”版本的教材。

壹位北京的網友翻閱了自家孩子2019年上初中時的語文課本,發現裏面赫然寫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以上內容參考京報網-“斯人”版的教材找到了!“斯人”版為何流行?哪個版本更全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