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的時候遵循壹個原則:“能砭者不針,能針著不藥,能外用藥者不用內服藥,能藥者不刀。”
中醫把骨關節病統稱為骨痹,不像現代醫學把骨關節病細分為:頸椎病、關節炎、肩周炎、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骨刺等病癥;那麽在中國古代,中醫是怎麽治療這些骨關節病的呢?
1
骨病外貼
歷代醫家均崇尚“外治之理即為內治之理”,膏藥即是外治法最常見、效果又是最好的壹種,用膏貼外治與服湯藥內治的道理是壹樣的。
2
艾灸
中醫認為骨關節疾病是外感風寒侵襲所致,艾灸可扶正祛邪,通過點燃艾絨,熏灼穴位,調和氣血、協調陰陽,達到治療骨痹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宜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養生保健,因此流傳很廣。家用艾灸,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3
針灸
中醫常用於骨關節病的治療手段,針灸分針法和灸法,灸法就是上面說的艾灸,針法是把毫針按壹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撚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針法不可自己使用,需要專用的醫生操作。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上面說的這幾種方式不但是古代人治骨病的主要方式,更是壹直沿襲至今。在中醫不斷普及並備受重視的今天,繼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給現代人治療骨病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中醫治療骨病潛力大、優勢多,其毒副作用要小。但是中藥治病見效相對緩慢,幾乎是普遍公認的事實。治病求本,整體調理是關鍵。畢竟,止疼不是目的,除病根才是根本,治療骨病必須從根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