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雲南離草原上千裏,為何七百年前蒙古人會到此定居,並繁衍數萬族人?

雲南離草原上千裏,為何七百年前蒙古人會到此定居,並繁衍數萬族人?

雲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隨軍至滇後落籍通海的。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10萬大軍自寧夏六盤山出發,經甘肅,進入四川。渡金沙江入滇,結束了大理國在雲南的統治, 統壹了雲南。

1254年,忽必烈班師回朝,留大將兀良合臺鎮守雲南,繼續征服其余未降部落。1255年,兀良合臺先後攻取了滇東北不花合國、阿合因、滇東、滇北及通海、建水壹帶。元朝統壹後,留下了眾多蒙兵屯守,壹部分官兵就居住在今天的白閣村後鳳凰山上。

1283年在通海境內曲陀關建立了“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在河西鎮的曲陀關、大寨及今九街鄉的韃靼營成了蒙古軍的主要駐 紮地。元朝中後期,蒙古族中的壹部分人遷到河西城等地居住,壹部分人則遷居鳳山腳下。

擴展資料:

13世紀中葉以前,雲南沒有蒙古人,當代雲南蒙古人是蒙古人在亞洲地區四處征戰的產物之壹。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征西大軍進入雲南,元朝政權徹底潰敗,住在雲南的蒙古軍被擊潰,四散各地,紛紛隱姓埋名,變服從俗,融入其他民族中。唯有鎮守通海曲陀關的部分蒙古族官兵想盡辦法逐步會聚在杞麓湖西岸,成為壹個蒙古族聚居區,繁衍生息到現在。

散居的蒙古人多改為漢族,逐漸融合於漢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住在河西城、韃靼營等地的蒙古族居民則搬遷到鳳山腳下,漁戶村(今興蒙鄉)成為雲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

百度百科-雲南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