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壹。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壹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壹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詞源 “文化”壹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原義是指農耕及對植物的培育。自15世紀以後,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
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禮樂制度教化百姓。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此處“文化”壹詞與“武功”相對,含教化之意。南齊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
其“文化”壹詞也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壹詞的中西兩個來源,殊途同歸,今人都用來指稱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抑或泛指人類所創造的壹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
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在廣義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壹詞尚無統壹的定義。
在近代,給文化壹詞下明確定義的,首推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他於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壹書。
他指出:“據人種誌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壹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壹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 英國人類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發展了泰勒的文化定義,於20世紀30年代著《文化論》壹書,認為“文化是指那壹群傳統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包容著及調節著壹切社會科學。
我們亦將見.社會組織除非視作文化的壹部分,實是無法了解的。”他還進壹步把文化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即所謂“已改造的環境和已變更的人類有機體”兩種主要成分。
用結構功能的觀點來研究文化是英國人類學的壹個傳統。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壹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
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
例如,父與子、買者與賣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只有在他們交往時才能顯示出壹定的文化。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範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
他提出:“文化是壹組行為模式,在壹定時期流行於壹群人之中,……並易於與其它人群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
社會是什麽,文化就是什麽。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會組織要素》壹書中指出,如果認為社會是由壹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組成的,那麽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A.L.克羅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發表的《文化:壹個概念定義的考評》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種文化定義,然後他們對文化下了壹個綜合定義:“文化存在於各種內隱的和外顯的模式之中,借助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與傳播,並構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這些成就包括他們制造物品的各種具體式樣,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傳統(通過歷史衍生和由選擇得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其中尤以價值觀最為重要。”克羅伯和科拉克洪的文化定義為現代西方許多學者所接受。
上述各種文化定義,互有長短,反映了近現代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文化認識的歷史過程。 文化的要素 主要包括: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它主要指哲學和其他具體科學、宗教、藝術、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念等,其中尤以價值觀念最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動力。
沒有精神文化,人類便無法與動物相區別。價值觀念是壹個社會的成員評價行為和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合意目標的標準。
這個標準存在於人的內心,並通過態度和行為表現出來、它決定人們贊賞什麽,追求什麽.選擇什麽樣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同時價值觀念還體現在人類創造的壹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之中。
產品的種類、用途和式樣,無不反映著創造者的價值觀念。 ②語言和符號。
兩者具有相同的性質即表意性,在人類的交往活動中,二者都起著溝通的作用。語言和符號還是文化積澱和貯存的手段。
人類只有借助語言和符號才能溝通,只有溝通和互動才能創造文化。而文化的各個方面也只有通過語言和符號才能反映和傳授。
能夠使用語言和符號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③規範體系。
規範是人們行為的準則,有約定俗成的如風俗等,也有明文規定的如法律條文、群體組織的規章制度等。各種規範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為補充,***同調整著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
規範規定了人們活動的方向、方法和式樣.規定語言和符號使用的對象和方法。規範是人類為了滿足需要而設立或自然形成的,是價值觀念的具體化。
規範體系具有外顯性,了解壹個社會或群體的文化,往往是先從認識規範開始的。 ④社會關系和社會組。
物質文化是什麽意思?
所謂物質文化,是指其中凝聚、體現、寄托著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狀態、思想感情的物質過程和物質產品。
所謂非物質文化就是指人們的精神家園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
不可移動文物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可移動文物是指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壹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壹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在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以及有關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場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作文800字以上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澱,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的黃河文明,壹道割舍不了的古韻情懷,壹份沈甸甸的歷史傳承,永駐心間. ——題記 當瑪雅文明隱沒於未知的空間,當古巴比倫王朝終結於漫漫硝煙,當古羅馬鬥獸場成為永久的遙想,當古埃及金字塔化身為玄妙的謎團……惟有妳,依舊昂首挺胸,屹立於世界東方.挺過戰火,挺過饑荒,妳步伐堅定,意誌堅韌,妳教我怎能不為妳傾心——偉大的中華,偉大的傳統,偉大的文化! 但如今,對於妳,我在喝彩之時更多了份感傷——熬過了無數的苦難,為何妳要在繁縻的花開間獨自黯然的雕零呢?為何妳要在這和平的年代裏緩慢而沈重的邁向終點呢?是為了不成為科技發展的絆腳石,讓十三億中華兒女過上更富裕的日子嗎?抑或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為了追求那份物質的滿足而無情的犧牲了妳,讓妳不得不與我們含淚訣別? 不難發現,國畫正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毛筆早被鼠標排擠到書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漸失落:它們卻在異域文化裏日漸興起,蓬勃發展.原來是我們的淡忘讓妳“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不難了解,壹排滿載美食的搖船,滿足了遊人們的舌頭,卻破壞了滿載詩情畫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麗;如日中天的旅遊熱,將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卻給麗江古城的寧謐漆上了無法退卻的烏黑……原來是我們的過度開發讓妳“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外來的敵人再強大也不曾將妳擊倒,妳悉心呵護的兒女卻輕易的將妳傷得體無完膚;妳賜予了我們文明後裔的光環,我們卻在無知迷茫的腳步裏將之粉碎.偉大的傳統文化,請等等懷著無盡歉意的十三億中華兒女吧!時間換得了科技的發展卻喚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錢彌補得了物質的匱乏卻豐富不了虛空的精神.妳已給我們造就了無可比擬的財富,所以,我們難道不應該放慢追逐科技的腳步,去撿起心靈深處關於妳的記憶;我們難道不應該淡卻金錢至上的觀點,去治愈妳那血淋淋的創傷麽?現在,我們懷著讓妳在未來的五千年、五萬年乃至五億年的時間裏依然君臨天下的決心去彌補我們的過錯,這樣,妳會停止 *** ,重舒眉頭,展露笑顏,永遠相隨在我們的左右嗎? 所以,請等等我們吧,不要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把根紮下,心靈之花會璨然綻放;把根紮下,民族之樹會枝繁葉茂.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即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壹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同發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壹個“文化遺產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2007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悉,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計劃將“非遺”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遺”納入中小學課程,組織“非遺”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我黨 *** 報告也特別提到,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鑒於廣大中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不多,特設置作文訓練題目,兼以審題指導,同時附錄學生習作及簡要評點,以期引起中學師生的重視.。
世界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和區別?謝謝-
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世界文化遺產全稱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世界文化遺產書藉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宗旨在於促進各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同的遺產作出積極的貢獻. 而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同屬世界文化遺產,是屬於其文化遺產的性質之壹; 物質文化遺產 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刻和雕塑、書籍、書法與繪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文化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區域. 中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7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 1987.12) 2.長城(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1987.12 ;沈陽故宮,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陜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12) 8.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1994.12) 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 ,1994.12 ) 10.麗江古城(雲南,1997.12) 11.平遙古城(山西,1997.12) 12.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 13.頤和園(北京,1998.11) 14.天壇(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 16.明清皇家陵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清西陵,2000.11;江蘇明孝陵、北京十三陵,2003.7;遼寧盛京三陵,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18.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2004.7.1) 22.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7) 23.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2007.6.28) 25.福建土樓(福建,2008.7.7) 26.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河南,2010.8.1) 27.荔波小七孔(貴州,2010.11.11) 28.都江堰(成都)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壹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曲 中國古琴藝術 昆曲 新疆 *** 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2009年9月30日,新添22項: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10新添兩項:京劇、中醫針灸 2011年新添壹項: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