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寺廟邊緣的建設
坎羅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鎮哈達淖爾村,距市區49公裏,距新華鎮9公裏。西臨哈達淖爾第五社,東臨哈達淖爾第六社,南臨殷新公路,北靠田間運河。寺廟現在占地面積東西163.5米,南北217米,總面積35479.5平方米,即53.27畝。它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漢廟。原名毛鵬觀音寺,俗稱蘇暢寺。民國15年,由葛丹當地農民裴三之子裴金康(1926)所建。
裴金嘴生於廣_ (1902)二十八年。受祖先傳統的影響,他跟隨父母信仰佛教。當他變得懂事時,他變得對這個世界不滿。他願意穿衣服吃素,走路睜著眼睛,經常坐起來念佛。老人們說裴金嘴是壹個記得前世的人。19歲那年,父母安排他結婚,但他不染人世,立誌不凡。在他結婚的前壹天晚上,他悄悄地離開了家,去了山西省河曲縣的晁海寺出家。他的法名是,因為俗人姓裴,所以他被稱為裴和尚。
民國十五年[1926],聽說包頭、固陽、河套等地都遭受了災害。晁海寺的六代和尚見他虔誠,心堅定,就教他佛法。並讓他回老家,建廟出家,——做道教,教育眾生,順便看望父母兄弟姐妹,報答父母恩情。因此,他聽從師父的指示,獨自走回家。經過壹個多月的宿營,他長途跋涉,五月的壹天,走到哈達淖爾村(今坎羅吉)附近,四個人已經抱不到壹起了。有壹棵大泡桐樹,周圍是鮮花和紅柳。他正坐在樹下休息,這時他聽到壹只兔子在他不遠處尖叫。當他走近時,發現草叢中有壹條蛇叼著壹只野兔。裴和尚看到後非常驚訝。老人們常說“蛇盤兔必富”。妳在這裏,就可以孝敬祖先,讓家族興旺。建了寺廟,香火就旺了,和尚就多了。他認為這壹定是壹個吉祥的地方,所以他在這裏定居,並供奉了壹尊觀音菩薩,名叫觀音毛鵬。
和尚季承飽受嚴寒和酷暑之苦。他的修行影響了周圍的信徒,幫助他建造了三個土洞。然而,由於他的基礎太差,他被村裏的二神澆了水,倒下了。第二年,與民眾聯手,請泥瓦匠秦二重修了七座土窯,又請本鎮擅長雕刻的著名畫家宋大師為每座殿堂塑佛像。但是,七座土窯遠遠不能滿足基督徒的需求。為此,裴和尚決定新建壹座磚木結構的佛寺。此後,他不厭其煩地四處籌錢,在籌錢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入夏以來,驕陽似火,氣象災害。壹天,和尚季承來到李雙甲的門前乞討。李雙甲、周二馬等富戶請裴和尚祈雨,並許諾如果下雨,李雙甲等人將贈送小米20石、葫蘆油200斤。和尚季承慈悲為懷,拯救了人們的心靈。他坐在祭壇上念經三天。因為他的真誠,觀音菩薩慈悲為懷,三天後,他被淋了壹場雨。當地人不僅喜出望外,而且感到驚訝。這個故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可謂家喻戶曉。村民稱這場大雨為“菩薩降甘露”。從那以後,“觀音毛鵬”的名字就被改成了“觀音寺”。根據漢代佛教的戒律,所有的僧尼都是終身吃素的。所以漢代當地的寺廟都叫常素寺,比如新華鎮的慈雲寺,也叫小常素寺。
原姜妍縣(今婺源縣)二楞圪旦吳恙,是河套壹個很有權勢的財主。他與當時的縣長崔有著深厚的友誼。多年來,由於長期工作,他患有肺病和咯血。因為過去醫療條件差,他被身邊的醫生治療過多次,無濟於事。絕望中,他來到坎羅吉拜訪僧侶季承。楊武雖然剛過三十,但面黃肌瘦,面對疾病有著無限的痛苦和迷茫。他強烈的求生欲讓楊武跪下來求老和尚給他治病。自古以來,高僧們對“五感”都很熟悉,即佛教稱之為“內感”,哲學稱之為“內感”,音樂稱之為“宣”,技藝稱之為“巧工”,醫學實踐稱之為“醫方”。經過老和尚的巧妙開導,對癥下藥,壹個瀕臨絕望的病人起死回生。這個事實讓楊武深深感受到了佛教的神奇,也深深相信了默默出家的力量。於是,我虔誠地立下誓言:“報恩佛菩薩救命之恩,護師父建佛門道場,弘揚佛法,教育眾生。
第二,法脈的延續
自古僧多粥少,和尚有大德,寺廟不建。因此,民國二十四年,甚至是1935年,季承將寺廟事務委托給苗鼎,並作為第二代方丈傳承下來。他從渡口沿黃河逆流而上,經青海、西藏進入寧夏、蘭州,到印度朝拜佛陀誕生的聖地。從此,“壹碗飯,萬裏獨。為了生死,籌措春秋之資。”
同年皈依佛教的楊武,成為壹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聽說師父出去拜訪時,他感到非常慚愧。為了完成報恩的心願,他主動組織了48戶富戶,投入了大量資金。在苗頂方丈的帶領下,從山西請來泥、瓦、木匠,就地取材,燒磚瓦。從烏拉山買了很多木材,開始搞土木工程。五年後,壹座宏偉的寺廟已初具規模。中間建築有大雄寶殿、韋陀寶殿,兩側排列有鐘鼓樓、齋堂、大榭、僧寮、磨坊等建築。大廳裏提供的佛像都是泥塑,但都是鍍金的,金光閃閃,非常莊嚴。大雄寶殿佛像開光時,舉行僧人傳授三大戒律、放火燒嘴等大型佛教活動。當時寺廟已經購買了100多畝的寺廟用地,雇了5個人耕種。住持僧人同樣重視農業,也參加壹些附帶勞動。還建了壹所小學,接收附近村民的孩子入學掃盲。僧人除了學習佛經,還學習了文化知識。土地和慈善的收入用於僧侶的生活,學校的支持和寺廟的改善。全寺占地二十余畝,寺外有兩個五畝十八大柳樹的大樹園。這座寺廟興盛時,住著二十多個和尚。住在美國的和尚宗才大師當時在坎羅吉主政,這是前所未有的盛況。可見,過去佛教興盛,文化繁榮,經濟繁榮。
廟建成後,妙丁和尚當了壹年住持,他的徒弟覺滿和尚接任住持。爵滿俗姓王,俗名不輕。他是包頭人。幾年後,覺滿離開了這座寺廟,去了Xi安的臥龍寺。1945年,祖籍甘肅隴西的20歲青年戰士張國強,因眼疾雙目失明。我請求在蘇暢寺廟出家,後來成為壹名教師。他的法號是昌茂,法名是佛緣,當地人稱他為盲僧。他在坎羅吉居住的時間最長,超過30年,但由於種種原因,出家以來壹直沒有大的受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該廟被壹支隊伍占用,成為犯人的住所。文革開始後,坎羅吉的佛像被移走,鐘鼓樓被拆掉。此時此地,晨鐘暮鼓,純凈人心的梵音,已經不能天天聽到了。僧侶們失去了原本肅穆的身影,出寺後都成了農民和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寺廟裏再也看不到虔誠尊奉三寶的善男信女的足跡。只有那個瞎眼的佛教大師被留下了。因為無家可歸,就住在常熟寺,享受五保。文革席卷全國的時候,宗教信仰和祖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壹樣,全部被列為鬼神和封建迷信,坎羅吉的寺廟和房屋全部被拆除,只剩下壹堵破墻,寺廟內外的柳樹全部被推倒,農場中學裏做桌椅板凳。壹些有文物的歷史遺跡,如匾額、器皿、經書、佛像,尤其是最珍貴的藏文版《大藏經》也被放火焚燒,這些都成為了壹段難忘的歷史。
第三,道場復興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撥亂反正,國務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1983年以來,許多信佛人士在農歷2月19日觀音菩薩誕辰紀念日舉行佛事儀式,從此開始了各種佛事活動。1985年觀音法門協會結束後,收到了壹些捐款。佛教僧侶與我們村的老好信徒王協商,建議重建寺的正殿。他願意給王30多年積累的6000多元,他主張建壹座寺廟。在丁二(後來出家叫)、丁三(後來出家叫妙仁)、陳賡(後來出家叫)、馮、等許多俗人的幫助下,,眾多捐助者紛紛捐款,並於1986年4月26日建成了三座磚木結構的大殿,殿內仍有三尊西方的塑像。寺廟兩側建有四間僧房、四間庫房、四間僧舍。從此,壹臉滄桑,壹副殘破不堪的姿態,蘇暢寺從歷史的塵埃中脫穎而出,重獲生機,壹如既往,香火不斷。佛教大師讓大家幫他繞著佛堂轉了三圈,用顫抖的手摸了摸他能摸到的每壹個地方。這壹刻,他百感交集,熱淚盈眶。跪在佛前念叨“阿彌陀佛”壹整天,五天後無疾而終。經過多年的希望,我安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找到了我的家。
1996年,經何琳市人民政府批準,蘇暢寺正式恢復為“觀羅寺”。佛教大師去世後,道場暫時荒廢。為了保護道場,丁二、丁三於1987年春前往山西省大同市上花巖寺出家。丁二名叫傅渺,丁三名叫妙仁。他們於1988年在廣東韶關的南華寺受戒,儀式結束後返回坎羅吉維護道場。不管年老體弱,除了早晚燒香點燈,供水換藥,種菜,很難維持道場。但是,我漸漸覺得自己無力保護道場。
1990年,在河套地區眾多佛教弟子的發起下,苗練師專程來到大同華嚴寺,懇求三義老僧指定合適的僧人幫助修建坎羅吉。三義老僧不顧80歲高齡,在弟子苗文大師的陪同下,在弟弟蘇四舉的陪同下,親自拜訪了坎羅吉。因為老和尚當時是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大同市政協副主席,大同市政府宗教部門多次催促老和尚盡快回大同。而且他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了,這裏的生活環境讓他無法生活。但為了安排好坎羅吉的籌備工作,他直到入冬後才離開坎羅吉,回到大同的華嚴寺。
1991年,苗文大師受師父委托,只身壹人從山西大同前往華嚴寺,承擔修復堪輿寺的重任。他剛來坎羅吉,生活條件簡陋。冬天沒有煤可以燒,所以很難禦寒。除了生活非常艱苦之外,還有壹些不符合佛教戒律的俗套,比如“倒祭許願,抽簽算命,求香灰治病,等等。”為了積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擺脫這種成見,開創佛教新局面,苗文大師不僅每天對人對事,而且灌輸正確的知識和正確的見解。他還專門請來了大同華嚴寺的壹位老和尚在坎羅吉講學,方丈建了三座佛堂,組織了七法會,教導廣大信教群眾信佛、正心。為了支持大師的工作,他老人家還從嚴寺派了和苗兩位大師來幫助保護道場。為了加快坎兒井的重建,苗文大師專程來到呼和浩特市坎兒井,邀請壹位藏族老和尚指導法律事務。老藏僧少年出家,有壹顆童心,戒律嚴格。他接近了現代僧侶的偉大知識,如真空、仁慈、空性、純潔和對大海的能力。他主張“建廟保僧,保僧辦道,辦道為——”。在他的榜樣下,苗文的師父嚴格遵守戒律,勤於修行,受人尊敬和敬仰。在建造坎羅吉的過程中,我們壹直奉行“隨緣、不攀緣、不融化”的宗旨;在策劃和實施上,他以“總策劃,短安排,抓當下”為理念;在路上,他不僅遵守教義和規矩,也遵守法律法規。他富有同情心,隨和平易近人,真誠踏實,工作孜孜不倦,深受教會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第四,基礎設施建設
1992開始修建550米的院墻;建玉佛殿壹座,總面積280平方米,請河北省曲陽縣雕塑廠回七尊漢白玉佛像供奉;同年,修建了十座總面積400平方米的寺院和壹座總面積200平方米的齋堂。1993期間,在河套地區廣大信教群眾的強烈要求下,盟、市宗教局親自致函山西省大同市宗教管理部門,邀請苗文、繆欣兩位大師主持坎羅吉的教育事務。大同宗教行政部門尊重他們的意見,同意苗文大師來坎羅吉協助管理教務,但兩個地方都要兼顧。1994年修建報告廳、天王殿,共500平方米。1995年,佛教誦經堂建成,總面積310平方米。同年5月,大同市部選派苗文大師回國,代表山西佛教界參加由中央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主辦,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承辦的全國中國佛教中青年教職員工讀書會,然後返回甘露寺。在苗文大師學習期間,苗阜大師因病不能進食,只能喝水。他知道世界的命運即將結束,勤奮學佛,祈求死亡,四十多天後就死了。妙仁大師處理完妙福大師的後事,怕被家人影響。有壹天,他跟寺裏的人說要去河邊看病,從壹開始就沒有消息。
1996年,三義老僧死於華嚴寺,這不僅是山西乃至中國佛教界的巨大損失,也是坎羅吉的巨大損失。在料理完三義老僧的喪事後,藏寶老僧也辭去了上海華嚴寺住持的職務。苗文大師得知這壹消息後,特地邀請師父到坎羅吉帶領人們修行,並進壹步修建道場。為了解決婦女的居住問題,1997年,俗人劉玉娥將自己的壹個院落捐贈給坎羅吉作為下院。7月4日,她開始建造第二座寺院的正殿,占地2128平方米。重修齋堂和僧房,庫房684平方米;1998年,山門寺建成。正殿五百羅漢壁畫為國家二級美術師孫先生所繪。
2002年4月,坎羅吉委托盟建築勘察設計院設計大雄寶殿。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在老藏僧、老藏僧、老靈僧三大高僧的指導下,苗文大師始終負責工地的全面工作。他常常廢寢忘食,歷盡艱難,付出巨大的痛苦。
歷時三年,2004年6月0日,壹座宏偉的大雄寶殿竣工,工程總造價200多萬元。
現在Kanroji已經初具規模。整個寺畝建築布局嚴謹,組合獨特。它遵循唐宋時期的佛教規範,並融合了明清宮殿的建築風格,坐北朝南,正殿南北,正面有五個大廳,單層上翹的角落和雕花建築。兩邊有14倉庫和流通處。在大門的兩側,雕刻著壹對高兩米和五米的石獅子。大門門楣上有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劉炳森先生題寫的“堪羅基”匾額。進入山門,兩側有兩座仿天壇的鐘鼓樓,拱形屋檐,建築獨特。中軸線的第二次重建有壹個童淵珍寶館,單層上翹的角落,模仿明代建築。有千手萬眼裝觀世音菩薩,工藝精湛,法度莊嚴。
第三是大雄寶殿,為雙層上翹屋頂,倚山而建,屋檐下有密密的拱門,上翹的角上掛著鈴鐺,隨風而鳴。重檐正中懸掛著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匾。它蒼勁秀麗,古樸典雅。殿中央供奉華嚴三聖;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文殊菩薩,西邊是普賢菩薩;佛高4.5米,佛座高4米,背光8米。全部用樟木精雕細刻,工藝精湛,方法莊重。寺內兩側雕有2.5米高的十八羅漢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佛像背後是島觀音,慈祥端正,栩栩如生;雙方協助伺候福運和龍女;墻上雕著五十三個富家公子,清純活潑,表情逼真。由浙江省寧波市小港慈雲精雕工藝廠雕刻。正殿兩側有廂房,南北向,東有齋堂,西有三學堂、祖師堂、功德堂。大殿外環,東面有講堂,堂內有緬甸玉佛,精雕細刻,莊嚴肅穆;大殿內有四個藏經閣,內有四十八字大藏經和數千卷各種經書,供僧人研讀。墻上掛著幾十幅名家字畫,真是文化薈萃的寶庫。西邊有五間佛堂,供奉阿彌陀佛,佛前擺放佛凳、祭祀墊、香案、法器,是僧人念佛、修行的地方。
之後是玉佛殿,正中釋迦牟尼佛,兩側是阿難和葉佳,東邊是藥師佛,西邊是阿彌陀佛,用漢白玉雕刻,莊嚴無瑕;佛像配有背光,雕刻精美,造型簡潔;寺後墻上有壹幅大型壁畫,繪有釋迦牟尼佛八相路線圖,人物清晰,引人入勝;兩側墻壁上繪有十六尊雕像,造型奇特,表情各異。兩棟房子四周都是和尚和尚,走廊開闊明亮;綠樹成蔭,蜿蜒幽僻。
動詞 (verb的縮寫)佛教活動
佛教寺廟,千百年來,壹直是方丈三寶的化身,是僧人學習的道場,是信徒之間的紐帶。坎羅吉經過十年的自身建設,基本完善了寺院的功能,使之成為壹個僧人可以落腳、佛教可以興盛的佛教道場。僧人早上四點起床開始做早課,念誦《楞嚴經·大悲經·心經》等佛經,為父母、老師、恩人祈福消災。下午五點做晚自習,十方三世創見,失魂落魄,戰死沙場,舍命壯烈。壹言以蔽之,佛家的理念就是凡事“願眾生解脫苦難,不為己求福。”
除此之外,還有定期的學習和每天各自的工作安排。壹年四季幾乎每個月都有佛菩薩出家、出家、出家的紀念日,舉行各種佛事活動。最隆重的是逢年過節人們來燒香拜佛。大年初壹是彌勒菩薩的生日紀念日,上午要進殿供奉,上午拜佛齋戒,上午各殿要大祭,祈求世界和平,祖國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下午會掃樓祭祖。尤其是2月19日,觀音的聖誕節,9月19日,觀音出家紀念日,坎羅吉每年都會舉行三天的觀音會,進行消災祈福。寺廟管委會有必要制定詳細的布置方案,報有關部門批準後,再開展各項佛事活動。儀式進行中,各地道士高僧雲集,善男信女蜂擁拜佛。數萬商人及時組織商品,提前擺好攤位。商品流通異常活躍,每次廟會交易額可達300多萬元。政府相關部門還利用廟會人員聚集的有利條件,舉辦養殖、種植、市場信息等各種科技下鄉活動,坎羅吉在場地、住宿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管理下,觀音寺廟會已成為文化交流、物資交流、科技推廣的發展平臺。這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使寺廟香火和佛教興盛起來,同時也是佛教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體現。
不及物動詞文化交流
苗文老師是處女,愛國愛教,熱愛祖國傳統文化。2005年成功組織舉辦坎羅吉首屆觀音聖誕書畫藝術節。2009年,堪羅寺書畫藝術展覽館成立,收藏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幀墨寶書畫家作品,吸引了大批書畫愛好者和香客前來參觀。擁有近萬冊藏書的苗毅書店為讀者提供了從南到北依次閱讀的便利。2010中秋節,為配合文化廳申報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坎羅吉成功挖掘並復原了失傳近半個世紀的大型民間社火活動——九歌黃河燈會(俗稱元宵節)。自2009年起,坎羅吉成功啟動0日會護國、消災、祈福水、地、氣、日,史無前例,是內蒙古漢傳佛教道場近百年來少有的大型佛事活動。坎羅吉收藏的100幅明代絹本水陸畫被北京工筆畫家莫林收藏,因其精美的裝飾受到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贊揚。坎羅吉方丈苗文大師帶領兩組人和廣大信眾,全面貫徹黨的“利生莊嚴地”宗教政策,努力把寺廟建設成為佛教聖地、清凈修行之地、文化園地和旅遊勝地。
七。附言
道場復興千佛之力,十年耕耘。苗文大師十幾年如壹日,孜孜不倦,團結信仰,弘揚佛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引導廣大信教群眾積極參與兩個文明建設,註重開展規範合法的活動。在扶貧濟困、助殘讀書、捐款救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這只是壹個好的開始。未來更重要的工作如弘揚佛法,任重而道遠。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完成“法堂、藏經樓、方丈、佛學院”的建設任務。在他的主持下,坎羅吉將成為內蒙古西部著名的佛教道場和陶冶民情的旅遊勝地,全面服務巴彥淖爾和諧發展。
信息來源:臨河區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