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相關內容(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1

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端午節的風俗: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曳,壹大壹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赤腳,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挖悼其眼睛,壹只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日,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皇醒後,瘧疾愈,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圖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壹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趕迫拯救,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他們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並把船建造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墻壁問,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2

今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古代有壹個叫屈原的詩人,他非常愛他的國家。突然有壹天,他的國家被另外壹個國家包圍了,他想為國家報仇,可又覺得自己太弱,於是就跳河自殺。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粽子投到河中,讓小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於是這壹天也就稱為“端午節”,人們這壹天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3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漢城湖看龍舟比賽裏面人山人海。龍舟有六艘參加比賽是溫州商會舉辦的。爸爸也參加了,他們這隊是在二號船。比賽進行了兩輪,爸爸這隊都是第壹名。

我們大家都可開心了,為他們鼓掌、喝彩。我還抱了獎杯,真為爸爸感到驕傲。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4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的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壹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壹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5

沒錯,只有端午節,壹個偉大的節日,壹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先用壹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接著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時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時,要先將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裏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熱氣,散發著壹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壹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啊,妳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壹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壹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壹番滋味。

壹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壹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麽,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三是紮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壹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壹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壹家人就要上山拔壹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壹個還想再吃壹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壹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可以賽龍舟、吃種子。可我今年卻過的不壹樣。

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壹個種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中午十二時,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壹會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雖然我家沒有掛艾草。但我過了壹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地習俗:掛艾草,由於夏天有很多蚊子,掛艾草可以驅蟲除病。用艾草洗澡還可以防止蚊子叮咬呢!我在電視上看到了8歲左右的小孩光著身子在小木盆裏洗澡。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粽子投到河中,讓小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於是這壹天也就稱為“端午節”,人們這壹天吃粽子、賽龍舟。

媽媽說:“端午節還要吃五黃,有黃瓜、黃魚……門上要插艾草,驅蚊、辟邪。”這天我在臨安白水澗快快樂樂的過了壹天。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壹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與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壹,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麽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出奇的好。壹大早,我和父母興高采烈地來到令狐。聽說這裏有龍舟比賽,很期待!

壹到菱湖碼頭,就遠遠地看到了王壹倩和她媽媽。他們遺憾地告訴我,龍舟賽剛剛結束!不過,過了壹段時間,聽說又會有壹場比賽。我和王壹謙就邊等邊玩。

過了壹會兒,龍舟賽終於又開始了!當時,艾米和他的母親,楊淑玉和她的父母也如約而至。只見平靜的湖面上,兩條細長的龍舟排列整齊,龍舟上的人穿著紅黃相間的衣服,準備出發。裁判吹哨,兩條龍舟立即沖向出發。龍舟上的隊員喊著口號,跟隨著鼓點,使勁劃著槳,相互追逐。兩條漂亮的水痕畫在龍舟後面,越來越遠,場面壯觀!碼頭上的觀眾為他們歡呼!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7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是中國著名人士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五節、五月節、午節、端陽節。

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女兒回娘家、比賽、擊球、蕩秋千、吃鹹蛋。

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粽子的時候可以包不同的形狀,比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粽子是鹹的,甜的,花生的。

賽龍舟壹是因為宇宙飛船可以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二是因為人們害怕龍傷害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可以用鑼鼓把龍趕走。每年五月初五,都會有龍舟比賽。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8

今天是端午節。壹大早,我媽媽給我們打電話。我揉揉眼睛,坐在那裏發呆。我媽媽拿出很多香包,給每個人都包了。我帶了壹個大的粉紅色餃子。

我來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農歷五月初五,屈原跳進河裏,因為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但楚懷王沒有聽他對楚懷王說的話。結果屈原覺得自己沒用,最後跳進了那條叫汨羅江的河裏。這樣,人們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因為村民認為屈原愛國,就劃著龍舟去追屈原,但是追不上。還吃綠豆糕,吃粽子,喝雄黃酒,在門上插艾葉,帶七彩線和香包。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去買艾葉,但是我們沒有買。太晚了,所以我們買了油餅。我們去了爺爺奶奶家。我們真的吃了粽子,綠豆糕,油餅,雄黃酒,就沒喝。我們穿著彩色的線,非常開心。哈哈!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9

看完龍舟比賽,我們沒能完成自己想要的。爸爸建議我們壹起去劃船,我們欣然同意。在父親的帶領下,四個同學買了票,租了壹條船,劃到湖中央。

我們幾個人掌舵,其他人不閑著,坐在船尾,站在船頭。岸上的爸爸媽媽看到了,很擔心,壹直說,小心,小心!

我們在湖裏的小島上看到許多灰色的蒼鷺。它們有時展開翅膀在空中盤旋,有時停留在樹枝上,它們是自由的。

湖岸開滿了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蘆葦青青,睡蓮盛開。岸上遊客絡繹不絕,穿梭在花叢中,流連忘返。我們靜靜地走在湖面上,看著天上的白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消磨著早晨的時光,感覺很舒服!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10

又到端午節了,吃著好吃的粽子。我饒有興趣地問媽媽:“這個節日有什麽特殊的起源嗎?”我媽拉著我的手說:“這其實是壹個感人的故事。”

快樂端午兩千年前,楚國的大夫很愛國,但是君主不聽他的勸告,反而把他流放到壹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公元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占領,屈原聽了,心如刀割,卻不忍放棄祖國。五月初五,他帶著石頭過河,用自己的生命寫了壹首《愛國就是幸福》。幾千年來,人們把五月五日稱為“端午節”,以紀念他,向他學習。

媽媽又開始做粽子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竹葉。我看到我媽先把兩片竹葉卷成錐子狀,然後加糯米密封。糯米的身體像金塔壹樣綠,讓人流口水。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11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來,農歷五月別稱為午,另壹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開端的五,又因為五與午諧音,故稱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

潮人在端午節這壹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於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壹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壹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壹年的平安。

又因為艾能辟邪,這壹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這壹天龍擡頭噴發龍須水於大地青草,人們上山采壹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說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采青草於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壹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盛夏,氣溫自然高了,也熱了。《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郁、涼血解毒的功效。《潮汕百草良方》則說:“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潮汕人應時應景,在端午節,采摘梔子制作梔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壹家老少的時令保健食品。壹舉兩得,所以流傳至今;做法比較復雜,把成熟的梔子敲碎後,加水浸泡,與糯米粉拌成糊狀,盛於墊有炊巾的蒸籠中,猛火蒸制成形。制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奇怪的苦,又帶點奇怪的香。潮汕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嚼起來,能聽到白糖咯吱咯吱的響。潮汕民間把吃“梔粿”又稱為“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食粽球是這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粽球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大小均的勻,制作時淘洗幹凈,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後放在竹篩晾幹,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再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制成,用盆盛裝待包上竹葉就是上好的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12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也是第壹次國家將這天定為法定節日的壹天,我們潮汕地區每年過端午節的習俗,妳知道多少。

忌拜祖先:可能很多人過端午節時都會想起屈原,但是在我們南方,特點是在潮汕地區,我們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做為我們記念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天,我們會像清明節了壹樣,對自己的親人進行記念,以勉懷他們生前的事痕,讓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來之平易。

賽龍舟:這是做為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的活動之壹,潮汕地區也不會少了這項活動,在端午節這天忌拜完祖先後,人們就會來到江邊溪邊,進行壹年壹度的龍舟賽,而且這項活動我們還有壹個習俗,那就是龍舟賽可以壹直賽到農歷的五月十五之後結束。相傳如果過了十五還賽人就會精力渙散,無心工作,因為此老壹輩的人都會把十五那天做為龍舟賽的最後壹天,而在那天也是最激烈精彩的壹天。另外,在潮汕地區還有這樣的賽舟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只能由男生參加而女生不能參於

粽子:這也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區,在這天我們還會吃更外壹種傳統食物。在我們這邊稱之為積粽,它是壹種用糯米與植物汁做成的粽子,而在這天吃積粽有暗喻來年行好運之意。

龍須水:在端午節這天前後下的水我們潮汕地區會稱為龍須水,而且以端午節這天的水由為靈,聽老輩人說這天的水是龍王送福給人間的靈水,所以在這天,我們這裏的人都會沐浴,以求來年的健康長壽。

可能有人會覺得很迷信,但是他們確在潮汕地區流傳很久的習俗,其實,這也是壹種文化,壹種信仰,這不當會在我們這輩中流傳,我也相信它們會在今後及以後的子孫們繼續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篇13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在家包粽子。她準備了葉子,竹條,肉,棗子,米……真豐富。

媽媽先示範,她拿了壹片葉子,做成圓錐形,包上餡料,再綁上竹條就好了。粽子真漂亮,真可愛,就像壹個粽子寶寶。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粽子看,口水直流。我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拿起壹片葉子學著媽媽的架勢,把葉子做成圓錐形,無論我把葉子往哪邊折都做不好。我氣得火冒三丈,把葉子往旁邊扔,氣呼呼地走到客廳去喝水。

媽媽看見了,趕緊走了出來,說:“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妳。”媽媽勸了好久,我才走進廚房。媽媽說:“跟著我做。”我拿了壹片葉子,認認真真地看媽媽做,在學著做,可是第壹步還是做得不好,我開始有點生氣。媽媽說:“妳做的手勢不對,大拇指按著葉子,再圍著繞壹圈,再握緊。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松。”

我照著媽媽說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壹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興的笑了。接著放餡料。媽媽說:“餡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剛剛好。”我舀了壹勺的餡料放進去,媽媽說:“夠了。把葉子折進來,弄好,再拿壹條竹條把粽子綁上就做好了。”我邊聽邊做,做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雖然粽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著它,我還是十分自豪。

粽子做好了。雖然做的過程很辛苦,但卻很開心。媽媽說得對,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