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小金丸簡介

小金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處方 5 制法 6 小金丸的功效與主治 7 小金丸的用法與用量 8 小金丸使用禁忌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 9.1 組成 9.2 小金丸的用法用量 9.3 功效與主治 9.4 小金丸的藥理作用 9.5 出處 10 小金丸藥典標準 10.1 品名 10.2 處方 10.3 制法 10.4 性狀 10.5 鑒別 10.6 檢查 10.6.1 雙酯型生物堿 *** 10.6.2 其他 10.7 含量測定 10.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0.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0.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0.7.4 測定法 10.8 功能與主治 10.9 用法與用量 10.10 註意 10.11 規格 10.12 貯藏 10.13 版本 11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金丸 1 拼音

xiǎo jīn wán

2 英文參考

xiaojin pill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xiaojin wa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小金丸為中成藥,見《中華人民***和國藥典》(壹部2000年版)[1]。即《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制成的丸劑[1]。主要成分為麝香、木鱉子(去殼去油)、制草烏、楓香脂、乳香(制)、沒藥(制)、五靈脂(醋炒)、當歸(酒炒)、地龍、香墨[2]。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的功效。用於痰氣凝滯所致的瘰癧、癭瘤、乳巖、乳癖,癥見肌膚或肌膚下腫塊壹處或數處,推之能動,或骨及骨關節腫大、皮色不變、腫硬作痛。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小金丸的藥典標準。

4 處方

麝香或人工麝香30g[3]、木鱉子(去殼去油)150g、制草烏150g、楓香脂150g、醋乳香75g[3]、醋沒藥75g[3]、五靈脂(醋炒)150g、酒當歸75g、地龍150g、香墨12g

5 制法

以上十味,除麝香或人工麝香外,其余木鱉子等九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或人工麝香研細[3],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每100g粉末加澱粉25g,混勻,另用澱粉5g制稀糊,泛丸,低溫幹燥,即得。

6 小金丸的功效與主治

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用於痰氣凝滯所致的瘰癧、癭瘤、乳巖、乳癖,癥見肌膚或肌膚下腫塊壹處或數處,推之能動,或骨及骨關節腫大、皮色不變、腫硬作痛。

7 小金丸的用法與用量

打碎後口服。壹次1.2~3g,壹日2次;小兒酌減。

每丸重0.6g,打碎後口服,每次2~5丸,壹日2次[1]。

小兒酌減。

8 小金丸使用禁忌

孕婦禁用小金丸[1]。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 9.1 組成

白膠香、草烏、五靈脂、地龍、木鱉子各壹兩五錢,制乳香、制沒藥、當歸各七錢五分,麝香三錢,香墨炭壹錢二分。

9.2 小金丸的用法用量

為細末,糯米粉打糊為丸,芡實大,每服壹丸,陳酒送下,覆蓋取汗。

9.3 功效與主治

治貼骨疽,痰核,流註,乳巖,瘰癧,橫痃,善癀頭等癥。

9.4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能抑制小鼠梭形細胞肉瘤和肉瘤180的生長。

9.5 出處

《外科全生集》卷四

10 小金丸藥典標準 10.1 品名

小金丸

Xiaojin Wan

10.2 處方

麝香或人工麝香30g[3]、木鱉子(去殼去油)150g、制草烏150g、楓香脂150g、醋乳香75g[3]、醋沒藥75g[3]、五靈脂(醋炒)150g、酒當歸75g、地龍150g、香墨12g

10.3 制法

以上十味,除麝香或人工麝香外,其余木鱉子等九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或人工麝香研細[3],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每100g粉末加澱粉25g,混勻,另用澱粉5g制稀糊,泛丸,低溫幹燥,即得。

10.4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糊丸;氣香,味微苦。

10.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無定型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麝香)。[3]石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壁稍厚(制草烏)。子葉細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塊(木鱉子)。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當歸)。肌纖維無色至淡棕色,微波狀彎曲,有時呈垂直交錯排列(地龍)。

(2)取本品5g,研細,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ul、對照藥材溶液5μl[3],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壹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3],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5g,照揮發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X D甲法)提取揮發油,加環己烷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a蒎烯對照品和乙酸辛酯對照品,分別加環己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E)試驗,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細管柱(柱長為30m,內徑0.32mm,膜厚度0.5um),柱溫為程序升溫;初始溫度50℃,保持3分鐘,以每分鐘25℃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持1分鐘,再以每分鐘20℃的速率升溫至230℃,保持2分鐘;進樣口溫度為230℃,檢測器溫度為260℃,分流進樣,分流比為20:1。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5ul、對照品溶液1ul,註入氣相色譜儀。供試品溶液色譜中應呈現與a壹蒎烯或乙酸辛酯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相對應的色譜峰。[3]

10.6 檢查 10.6.1 雙酯型生物堿 ***

取本品適量,研細,稱取7.34g,置錐形瓶中,加氨試液7.5ml,拌勻,放置30分鐘,加無水乙醚10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溫度不超過25℃)40分鐘,濾過,濾液加鹽酸溶液(4—100)振搖提取3次(20ml,15ml,15ml),合並鹽酸液,鹽酸液用濃氨試液調節pH值至9~10,加入無水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揮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頭堿對照品、次鳥頭堿對照品、新烏頭堿對照品,分別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5ul、對照品溶液各5u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壹乙酸乙酯壹二乙胺(7:2:0.5)為展開劑,預飽和15分鐘後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的斑點應小於對照品的斑點或不出現斑點。[3]

10.6.2 其他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Ⅰ A)。

10.7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E)測定。

10.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50%苯基)壹甲基聚矽氧烷為固定相的毛細管柱(柱長為30m,內徑0.32mm,膜厚度0.5um);柱溫為程序升溫;初始溫度100℃,以每分鐘10℃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持20分鐘。理論板數按麝香酮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0。

10.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麝香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或0.1mg(檢測麝香)的溶液,即得。

10.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1.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置至室溫,再稱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濾過,即得。

10.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ul和供試品溶液2~3ul,註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lg含麝香以麝香酮(C16H30O)計,不得少於0.18mg;含人工麝香以麝香酮(C16H30O)計,不得少於0.63mg。[3]

10.8 功能與主治

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用於痰氣凝滯所致的瘰癧、癭瘤、乳巖、乳癖,癥見肌膚或肌膚下腫塊壹處或數處,推之能動,或骨及骨關節腫大、皮色不變、腫硬作痛。

10.9 用法與用量

打碎後口服。壹次1.2~3g,壹日2次;小兒酌減。

10.10 註意

孕婦禁用。

10.11 規格

(1)每100丸重3g (2)每100丸重6g (3)每10丸重6g?(4)每瓶(袋)裝0.6g[3]

10.12 貯藏

密封。

10.13 版本